如何提升民办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9-12 02:31:23

如何提升民办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摘 要: 民办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其毕业生由于所在学校的发展、地位、社会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面临着不小的就业压力。本文从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入手,分析制约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与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职学生 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制约因素 提升途径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国家承认学历的676所民办普通高校的高职高专学生达1956961人,占全国的20.25%。相对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如何妥善解决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决定着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要做好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必须对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分析,从提高竞争力入手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

一、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制约因素

(一)解读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源于《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就是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不易被他人尤其是公办院校学生复制的,能确保在竞争中制胜的能力。它是涵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专业优势、就业心理、社会适应力等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系统。

从动态角度看由人生定位、资源与能力、行动三个要素构成。从静态角度看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硬实力主要是指科学文化知识、业务和劳动技能、体质等;软实力主要是指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沟通)能力等。从人生定位角度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资源与能力角度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形成应拥有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高的资源,拥有尽可能强的各种能力。从行动角度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的就是就业或创业。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未来就业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制约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当前影响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又有来自学校和就业市场的外部因素。但影响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办学体制中,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与公办高职院校生源相比,素质差距很大,突出表现在:新“读书无用”论成了大部分学生道德行为缺失中最大、最严重的表现;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游戏、发短信、睡觉、逃课,对相关文化知识与科学理论的功用报轻蔑和怀疑态度,对学习问题缺乏探究精神等;与老师交往缺乏应有礼仪,一些行为欠缺公德意识;自律能力不强等;求学心态出现浮躁、虚妄、投机倾向;感知社会泛庸俗化,似是而非地看破红尘。这些问题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接受信息时过量、不加甄别,常把个别当做一般、把现象视为本质,诚信缺失。

2.民办高职学生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办高职大学生要想超越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的学生认为只要有毕业证书就说明自己有能力胜任工作,专业课的学习只是说明拥有了这方面的能力,竞争优势不明显。

3.民办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正确

民办高职高专的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择业过程中攀比心理、盲目求高心理、不平衡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和依赖心理等心理障碍使毕业生埋怨理想和现实相差太远,失落感不断增强。

4.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错位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着众多挑战,由于学生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学习经历、个人素质的差异很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办学思想明晰、定位准确、突出特色。而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走极端”:有的怕出问题,强调封闭式管理;有的则过于迁就学生,疏于管理。在人才培养上,有的高职院校盲目追求规模、数量,专业设置大而全,忽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以致学校发展特色不明显,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弱,反过来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5.民办高职学生的就业机会不均等

目前,我国公平、公正、公开的人事制度和合理、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需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相当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淡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远远没有健全。就业市场上学历崇拜与学历歧视并存,直接降低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有效匹配。现阶段的就业中,人际关系更明显地破坏了就业公平,大多数民办高校毕业生成了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

二、探讨提升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按照管理学的木桶理论,有效提升民办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体就业管理水平,从最弱的地方着手是效率最高的渠道。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内在素质为目标。对一个岗位或某个工作而言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两方面。在专业素质方面以职业技术领域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基本素质方面以提升大学生行为能力为出发点,形成以道德行为、文明礼仪、人际沟通、心理素质为重点的基本素质教学体系,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二)要塑造学生的竞争优势

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社会、企业对相关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从职业岗位所需确立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结构。发挥学校、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育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合作使企业得到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学生的竞争优势。

(三)要引导学生的择业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由以往的立志成才、振兴中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远大志向等取向,逐步趋向现实化、多元化、短期化、功利化。通过对郑州经贸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在职业选择上,他们把施展个人才干、高收入列为重要条件;在工作地区的选择上,发达城市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择业意向从传统的从政、做学问变为看好三资企业与自主创业。大学生择业的途径、手段多样化,一边投身各种人才市场、网络求职,一边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有的还通过多次选择、行业“跳槽”、职业流动的方式“逐步”到位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多考虑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相统一。我们应该根据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这些特点,审时度势,积极引导,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让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职业角色,端正择业态度,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择业上处理好几个关系:坚持个人与社会统一,以社会为本位;坚持义与利统一,以义取利;坚持艰苦创业与物质享受相统一,倡导艰苦创业为荣的精神。

(四)要秉持特色的治校理念

高校只有准确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构建和发展自身的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并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要根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办学历史,形成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个性特色。

(五)要呼吁就业的机会均等

民办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地在社会上发声,呼吁社会公平,呼吁国家出台覆盖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劳动法律法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完整的就业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通过保障学生充分就业制度体系的建立,促进社会形成合理、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引导用人单位摒弃唯学历、唯经验、唯眼前等不长远、不科学、不持续的用人观念,促进就业公平的形成,杜绝各种形式的人才浪费。

参考文献:

[1]周耀明,陈明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探索.继续教育研究,2012,5.

[2]陈柳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教,2012,19.

[3]程忠国.实现紧密结合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4]朱丽娟,秦龙.浅谈高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 下一篇:大三学生现状迷茫问题与前景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