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生现状迷茫问题与前景选择分析

时间:2022-07-07 08:21:17

大三学生现状迷茫问题与前景选择分析

摘 要: 大三是个分叉口,未来道路的选择多是在这时候确定的:考研?就业?考证?出国?自主创业?本文通过对大三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两条道路——考研与就业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此时感到迷茫的大三学生理性思考考研、就业的利弊,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三学生理智选择未来的道路。

关键词: 考研 就业 利弊分析 前景选择

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本科文凭贬值,在就业市场上不占优势,是否继续深造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其教育质量相对下降,供给量与需求量不均衡,研究生文凭作为筛选人才的标杆作用逐渐弱化,是否值得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精力进一步完成研究生教育也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外,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弥补自身在学校所学与实际社会需求的落差的不足,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考证,而为应对考证,许多在校大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社会培训的关系,请假、逃课参加“速成班”,并且通过死记硬背获取证书,偏离储备更多知识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原意,这种行为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针对大三学生现状迷茫问题,对于大三学生普遍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考研和就业的利弊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合理规划好大学最后阶段的学习生活提出了建议。

一、考研利弊分析

1.考研的有利之处

从家庭方面讲,在一定程度上,学历越高,相应的社会地位越高,在精神层次上家庭成员越会得到相应的满足。

从个人角度讲考研有利于缓解本科就业压力,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学成后所站起点相应提高,工资待遇、升职机会等较本科生多,为日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另外在本科阶段中存在着不少对就读专业不喜欢、不适合的同学,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改变专业方向,弥补本科所学专业的缺憾,完成职业规划的梦想。

从专业角度而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强,知识储备多,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更适合在科技研发等技术含量较高领域易开展工作,求职时更受欢迎,待遇相对较好[1];另外,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通过考研进入更有知名度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就读,改变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出生背景,在中国普遍存在“门第观念”的情况下,一个更好的大学毕业背景显然更有帮助。

2.考研的弊端

从家庭方面而论,随着就业时间的延后,家庭所需要投入的经济、精力、关怀等成本更多,这对家庭来说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

从个人角度而论,考研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身体上及心理上的考验,存在着风险性,而且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其教学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待商榷,因此,考研不应该作为回避就业的方式存在。

从就业方面而论,首先研究生报考多愿意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虽然这些地带发达、就业机会多,但过多于集中也易导致市场饱和。其次,目前企业用人观念愈渐趋于理性化,并不完全注重学历文凭,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研究生易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地位,如果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用人单位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就不用研究生;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考虑,要真正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必须完成硕士到博士阶段的研究生学习,这个阶段一般需要六年的时间,所需要的时间投入太长[2]。尤其对女生来讲,错过了这个年龄阶段,恋爱、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个人问题将面临很大压力,并因为上述问题增加就业难度。

二、就业利弊分析

1.就业的有利之处

于家庭而言,减免了对研究生时期所要投入的经济上或是精神上的投资,减缓了家庭的压力。于个人而论,避免了考研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及心理成本,可以将这些时间、精力用于为日后工作准备[3]。就目前而言,研究生的报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应届毕业生,很多往届毕业生在工作后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再继续深造,这样不仅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一些就业经验。

2.就业的弊端

从个人角度而论,多数大学生未仔细考虑自身的职业规划,而在选择工作时,又存在着眼高手低的毛病,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频繁“跳槽”,遇到很多的就业纠纷,三五年后还没有明朗和稳定的职业,这对个人发展非常不利。

从就业竞争的角度而论,随着高校的普及,大学本科学历已经没多大的竞争力,对应届毕业生来讲,存在着极大的就业压力。而且本科生的知识系统不够深入,想找一份专业对口同时又自身喜欢的工作存在着挑战性。

从就业前期准备而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存在着一部分的考生选择通过考取各类证书来增加砝码,合适的证书在应聘时能锦上添花,但若未处理好考证与专业学习生活的关系,或者选择的证书含金量不高,不仅影响专业学习,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1.理智的分析

对于考研还是就业,一定要全面考量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智分析后作出睿智的决定。可以从如下方面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

家庭方面:全面地考察自身家庭是否有压力,家人或亲戚在就业方面是否对自己有帮助。若家庭本身无压力,对自身就业也不能提供协助,那么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再上一层,为日后就业增加砝码。

学业兴趣方面:在经过将近三年的学业学习后,发现自己确实对自己所学学科或其他学科有浓厚兴趣,那么继续读研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

学业性质方面:是研究性的专业还是实践性的专业也影响着是否继续考研深造,若是研究性的专业,考研可以更进一步满足需求,而若是实践性的专业,更多情况下,经验往往比学历更有用也更需要。

学习能力方面:认真分析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习状况,定位自己可能考上的院校和专业,然后认真审视所选择的院校专业,个人觉得尤其是女生,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所考取的院校专业不怎么出色,没必要再花更多的时间去换取一张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若是男生,家庭方面不怎么有压力,那么可以试试看,读完研究生可以继续读博士、博士后,甚至出国镀金。不可否认,一张含金量高的文凭在许多方面是极有竞争力的。

2.适时的交流

适时地与家长、师长交流,适当地采取建议,但不要过于重视他们的意愿,避免盲目性、从众性,不要“被动考研”抑或是“被动就业”,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做好日后的人生规划。

3.务实的准备

当确定未来道路之后,必须沉下心务实准备。

(1)关于考研的建议

若决定考研,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考友,懈怠时可以相互督促鼓劲;其次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是否报班学习;然后选取合适的地方、院校专业,最好寻找一个好的导师,这对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1]。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向考上自己意向学校的师兄师姐请教经验,获取资料;最后制订计划,按着规划进行,做到事半功倍。

(2)关于就业的建议

就业准备是多方面性的,主要有几大方向:考公务员类、考证书类、自主创业类及理想择业类。

考公务员类:首先应选取合适的地点岗位,在符合自身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取条件要求多的岗位,这样竞争人数会减少一部分;关注时事,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及新闻敏感度;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要报辅导班;精做历年习题,注意归纳总结积累;注重全局观,合理分配时间等。

考证书类:考证应该以工作需要及自我兴趣为出发点。大多学生大三时期学的多为专业知识,因此首先要处理好自身专业与考证之间的关系,认真衡量考证所要放弃的机会成本,思量是否值得放弃专业的学习去考取证书。其次,关注职场需求,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选择性地考取需要的证书,注重证书的含金量、证书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对自身的有利程度,可以多做准备,但切忌贪多而太滥。

自主创业类:若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敢于冒险的精神及敏锐的市场觉察力和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觉得并不是十分适合自主创业。当然,若有良好的创业环境,例如资金、父母的人脉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创业提供相当大的便利。

理想择业者类:所谓理想择业类即对于未来就业单位有明确意向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各大招聘网站的相关信息,根据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每年都会有一些校园招聘会,这是非常不错的锻炼机会,可以选择自己有就业意向的单位提前进行交流,做好相应的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参考文献:

[1]李梁.两难的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浅谈大学生毕业前期的双向选择问题[J].科技创新报,2008,(18).

[2]丁飞,周华.研究生毕业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3]卫静芬,王芬.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成本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8).

上一篇:如何提升民办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大学新生学习和生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