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论文

时间:2022-09-12 12:49:42

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论文

1农民积极评价基层技术服务质量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是基层政府(指县、乡两级政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群众脱贫致富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基层农技服务组织(主要是县乡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特别是专业服务部门(如农技推广站、水产畜牧兽医站等)更应当深入农村具体指导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地将一些先进的农业种养实用技术推荐给农户。从发挥作用的情况看,有的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对农民帮助很大,有的则名不符实。一个好的基层农业种养技术服务站,必定在农民中间有广泛的认知,特别是对农民有感情、讲诚信、真诚为农户生产提供实在的帮助,推荐的项目和提供的服务一定会让农民感觉特别的可靠。调查表明,35.6%的受访农民2013年获得过基层农技部门推荐项目或技术服务。在这些受访者中,75.6%采纳了推荐项目,24.4%拒绝了推荐项目。采用者中,48.4%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明显,32.8%认为效果一般,认为效果较差的占7.2%,11.6%回答尚无效果。总体上看,在采纳了推荐项目的受访者中,超过80%的农民对于项目的效果给予积极评价,说明这种服务供给质量是比较好的。在拒绝采用项目的人中,主要的原因分别有:成本太高(32.4%),项目不适用(28.8%),技术难度高(24.8%)。仍有2/3的农民没有与基层农技服务部门发生过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说明农技推广和服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农民自主获取科技的渠道

2.1大众媒体的帮助据调查,我国农村社区电视机的百户拥有率为98.2%,电视覆盖率为96.4%,每户都有两部以上的手机。在农闲时节,看电视是农民最主要的业余生活内容。78.4%的受访者每天都看电视,农村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150min。农民最爱看的节目中,农业科技和农村政策方面的节目分别居第2和第4位。22%的农民主动收看农村科技节目。42.8%的调查对象知道有专门的农村科技节目。如中央七套《聚焦三农》、《科技苑》和《致富经》等12档农业节目,重点突出了政策法规、经济信息、种养业科技致富信息等内容,精彩耐看,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一致好评。大众媒体作为最方便的科技信息来源,对于农民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其间接帮助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启发,精神上的引导;其直接帮助是通过收看电视节目,获取种植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知识,获取市场供求信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信息,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并且对农民致富增收产生了实质性效果。

2.2村民之间的传播和相互影响费孝通先生曾把以土地为依存的农村称为“熟人社会”。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农民选取的种养新品种以及产品推销方式、种养技术等,都是与熟人交流获得的。“村看村、户看户”的相互影响作用明显。在农民认为最方便的信息来源中“,村民之间传播”高居第二位。现代大众传播研究表明,公众中那些具有特定优势和影响力的人物的传播活动,对于普通受众的影响力作用非常突出,经过他们理解甚至利用后的再传播往往有关键性作用。这种人在传播研究中被称为“意见领袖”或“舆论领袖”[1]。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不仅要重视传媒技术的应用,而且要着力发现培养一些善于接受和利用新技术的“意见领袖”式人物。

3农民学习科技存在的问题

3.1政府主导培训面临新困扰笔者调研发现,从绩效上看,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存在培训覆盖率低、培训时间短、目标不明确、内容偏离农民需求实际、教学实用性差、缺乏实践机会、生产中仍无法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等矛盾。从执行上看,参与培训的政府部门众多,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合作,定位不清,培训内容多有交叉,造成资源浪费和被培训者的迷茫。据调查,目前对农民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参加培训人数和开展培训的场次等数量指标评价,缺少培训效果的综合考评,需要提高培训绩效并转变工作机制。

3.2技术供给渠道不畅调查显示,农民认为学习新技术的最有效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技术员下乡指导、看电视、看书看报。现实生活中,农民实际获得新技术的方式依次为:看电视、看书看报和向其他村民学习。高达58.4%的受访者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农业技术员下乡指导”,而事实上“技术员下乡指导”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只有26.4%。这表明农民所获得的不是他们认为最有效的供给,说明乡村的农业技术传播机制距离农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的原因在于农民期盼的技术人员下乡具体指导,举办田间地头、养殖场培训班,这种形式在农村中并不常见。

3.3农民自学面临新挑战虽然不少农民是通过看电视、看书看报来获得新技术,但是,农民空闲时间用于读书看报学习钻研技术的时间却不多(占18%),而主要通过看电视获取。电视传媒虽然形象直观,但有些村民反映,电视画面一晃而过,好多地方看不懂,有的术语不知何意,大众传媒的信息内容有的不切实际,有的宣传效果离谱,让人不敢相信。农民看书看报的场所―农家书屋发挥作用有限。原因在于对急需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的贫困村很少有农家书屋。有的村虽然有农家书屋,但书籍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开放时间不长,多数时间是大门紧锁,村民们很少去阅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对策

4.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广西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田阳县调研农民工问题时看到,一些贫困群众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掌握了一两门种养业技能,很快就能解决“打工难”的问题,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香饽饽”[2]。由此,通过整合当地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成人学校等教育资源,加强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在乡务农青年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大力培养乡村建设带头人、种养殖业技术带头人、乡村农产品经营带头人,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2创设技术培训新载体运用农村己经普及的手机、电视等传播工具,通过开办网上农校、远程教育课堂、流动农技课堂,开展政策咨询、致富信息、种养服务等,使电视成为养殖技术、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加工技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农民产前获取信息、产中获取技术、产后获取市场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平台。发挥手机报刊、短信平台、电子报纸、电子书等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服务。如某地农民只要购买一部手机,再每月花费几元钱预订某类农业资讯服务项目,便可以享受到诸如病虫害防治、种养技术等即时性实用性短消息。某地通过组织“科技110”活动,使农民及时得到科技指导。

4.3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要始终坚持“三服务”,即为生产安全农产品服务、为改善乡村生态服务、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三贴近”即贴近农业、贴近农民、贴近农村原则,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要诚心帮助农民谋取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为农民带来实惠。坚持把科技教育与开展培育乡村新行为、新习惯、新风尚活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农民种养技术难题”为切入点,以农业新技术造福群众为目标,为农服务,促农增收,助农幸福[3]。

4.4走新型农业经营发展道路笔者调研发现,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农业发展道路更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一方面,积极推行市场+基地+合作社+农户或公司的生产模式,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收购,引导农户由千家万户散养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变。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通过“户改场、场入社、社对企”的方式,积极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向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

作者:龙海明单位:广西灵川县三街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上一篇:媒体融合发展的科学技术论文 下一篇:基于价值取向的新闻评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