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院校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

时间:2022-09-12 11:38:06

少数民族院校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

【摘要】 目的 了解民族院校医学生艾滋病认知与态度现状,并与综合院校医学生进行比较,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甘肃省民族院校一至三年级医学生83名和综合院校一至三年级医学生101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院校医学生与综合院校医学生相比,以前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机会较少(P<0.05),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认知程度较低(P<0.05),且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观念较薄弱(P<0.05)。结论 民族院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相对欠缺,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观念较弱,应加强教育。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少数民族;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53-02

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为在校学生[1-3]。医学生既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未来传播知识的生力军[4],特别是少数民族医学生,由于民族特点及政策提倡[5],毕业后大部分将回到生源地工作,而农村、老少边穷地区正是艾滋病知识匮乏和需要的地方,因此,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未来传播防治知识的能力和艾滋病防治效果。该研究旨在了解不同院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现状和防治态度,为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在兰州市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民族院校一至三年级83名和综合院校一至三年级101名临床医学生,平均年龄(20.66±2.86)岁。其中男生83名,女生101名;甘肃籍占60.3%,外省籍占39.7%;城镇学生占60.9%,农村学生占39.1%;民族院校学生65.1%为少数民族,综合院校学生95.0%为汉族。

1.2 方法 集中研究对象,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调查对象不记名填写。内容涉及艾滋病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治疗、预防策略和措施等,其中艾滋病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病学及病原微生物学特征等)有13个问题,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有15个问题。答对1题计1分,答错或不答均不计分。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0.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及统计处理。

1.4 质量控制 设计并经预试验后统一制定问卷,经专人解释调查问卷填写要求后由调查对象完成;建立核查、整理、录入数据的统一标准。

2 结果

2.1 不同院校不同性别医学生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情况 表1显示,2所院校学生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机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P=0.026);同一院校内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男=0.098,P=0.754;χ2女=1.802,P=0.179);民族院校与综合院校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3,P=0.531),而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8,P=0.020)。

2.2 2所院校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 表2显示,2所院校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院校内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所院校男、女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2所院校医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 赞同输血时应检测HIV的民族院校学生有71人,占85.5%;综合院校医学生有97人,占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2,P<0.05)。对“动员全社会力量防治AIDS”的公共卫生观念赞同的民族院校有76人,占91.6%;综合院校为101人,占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5,P<0.05)。表示“无所谓”的民族院校医学生为4人,占0.5%;综合院校为0。表示“反对”的民族院校有3人,占3.6%。

3 讨论

研究表明,综合院校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识得分优于民族院校医学生。民族院校65.1%的学生为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封闭、分散的地区,对外界的人和事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及封闭心理[6];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性[7],使其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及机会相对较少。而后者更值得教育系统及全社会的关注。

从“对输血要检测HIV”的防病意识以及“动员全社会力量防治AIDS”的公共卫生观念来看,作为在校医学生,不同院校均有一定程度的意识。研究显示,民族院校女生的防病意识及公共卫生观念较综合院校女生薄弱。少数民族女性长期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致使女性在幼童期就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6],加之其以前生活环境的外在封闭性,使其自我封闭心理表现得更加突出。传统文化习俗影响和制约着女性自身的发展,其自身对学习和受教育也缺乏一定的内在主动性和热情[7],从而导致对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及公共卫生观念认识不足。女性是艾滋病防治中的弱势群体,且由于生理、社会文化和经济上的原因,使妇女对AIDS的易感性高于男性[8],所以控制女性感染艾滋病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9]。

医学生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要纽带[4],是未来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民族院校应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确保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其更为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广西大学生性观念现况调查 下一篇:南京市某高校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