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22-09-12 07:09:25

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实现路径研究

传统农区作为一个经济仍处在不发达状态、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传统农区人口众多、面积广大,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给支撑了沿海地区的高速工业化进程。就其区位来说,它也是我国工业化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进的第一个接力点,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势必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传统农区如何迅速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从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化成功经验来看,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增强,既是传统农区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传统农区实现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具体有哪些路径会对传统农区工业化产生影响呢?从资本、技术、制度、分工等角度详细剖析承接产业转移对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影响。

一、资本引进、资本深化与传统农区工业化

(一)通过提供物质基础条件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资本引进可以通过为传统农区提供基础设施条件而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本引进,没有资本的驱动,工业化就无法实现。这类物质资本不但可以促进产业转移、吸引外来资本、技术和人才,还可以直接供人们消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这类物质资本的积累,传统农区将更好更快地实现工业化。

(二)资本引进和深化与其他资本相配合进一步促进传统农区的工业化

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必须与高质量的物质资本相结合才会有生产的高效率,传统农区的资源优势如果不通过人力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资本加以开发利用,就不可能自动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社会资本存量也需借助于物质资本从事生产性活动,脱离物质资本则不可能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在传统农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物质资本和其他资本都会进行转移,而原有的相关资本和这些要素相结合正是传统农区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体现。

(三)通过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传统农区劳动力充裕,物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的变动尚处于递增阶段。在传统农区,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物质资本装备仍然是提高要素生产率、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资本深化是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资本引进和资本深化也就构成了传统农区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二、技术模仿、技术进步与传统农区工业化

从现实来看,技术模仿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直接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进步上。产业结构表现为一定的生产技术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的进步与变动都会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高科技涉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传统农区难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而由发达地区向传统农区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恰恰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涉农产业在传统农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大多是些粗放型的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品加工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一直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承接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涉农产业,来提升本地区的产业科技水平,促进转移企业和原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并最终推动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发展。

(二)通过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在传统农区,由于技术比较落后,工业设备科技化的程度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占绝大多数。产业转移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传统农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产业结构随着技术模仿和技术进步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相应地,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会趋于上升。

(三)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一方面,技术模仿和技术进步使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提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出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消耗。另一方面,技术模仿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等。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70年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达到了50―70%,从我国传统农区的发展现状来看,技术模仿和技术进步将是传统农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四)通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传统农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地区先进技术,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整体技术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进而实现区域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当传统农区的企业竞争力提高时,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从而保证企业的赢利空间和进一步实施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而竞争的加强也会促进企业采取先进的技术,实现传统农区工业化。按照“后发优势”理论,传统农区可以从先进地区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迅速促进工业技术进步,缩短甚至跳跃式地缩短与先进地区的技术差距,以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动和推进工业化。

三、制度移植、制度创新与传统农区工业化

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传统农区工业化形成重要影响的就是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二者都涉及到对经济主体利益的保护、制约和激励,因此,它们提供了经济发展最为基础的条件,也构成了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基础。

(一)通过提供制度激励基础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制度的功能在于降低经济运行中的交易费用,为各项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有效服务,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道德风险,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制度安排通过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提供持续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建立制度化的规则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地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最小而得到的收益最大。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随着地区转移的还有先进的制度安排,传统农区通过制度的移植和创新,可以为经济个体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激励,而这是经济增长也是工业化的制度基础。

(二)通过实现经营规模化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目前传统农区技术需求不足的首要约束是经营规模小,因而引入新的产权制度安排,推进规模经营,可以为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求提供合理选择。市场本身的发育不仅需要达到一定规模,而且还要演化出对长距离、长时间和跨部门的资源交易起决定作用的大型企业。而大型企业具有明显的垄断性特征。在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中,垄断并不排斥竞争,相反,这种竞争更加残酷。垄断竞争参加者越多,各种竞争者越需要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技术开发部门,技术开发成了垄断竞争的“内在需要”,技术优势是保证获取垄断利润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技术进步在这种不断追求“短时垄断”的过程中被逐渐内生化。通过对技术进步的促进,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可以加速推进传统农区的工业化。

(三)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组织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为传统农区工业化提供坚实的资本支持,还可以对技术创新的“内生化”起到“杠杆”作用。金融制度创新使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源,并对技术的投资大量增加,提高技术需求欲望和技术供给能力。

(四)通过纠正政府行为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是最重要的角色。政府的供给意愿与能力决定着技术进步的方向、速度和规模。传统农区之所以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行为不当、职能扭曲。产业转移带来先进地区政府的榜样作用和竞争压力,迫使政府改革体制,转换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五)通过培育企业家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传统农区工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企业家的培育,在传统农区工业化过程中,企业家必然处于核心位置,通过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营造市场环境,摒弃小农意识,使其能够投身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去,这将极大地

促进传统农区的工业化。

四、产业集群、产业分工与传统农区工业化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很多产业转移型企业可以集聚在一起,使得传统农区的工业化进程成为可能。具体来讲,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可能在几个方面促进传统农区的工业化:

(一)通过外部经济效应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产业转移可以带来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并可以为集群内的企业带来外部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群企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减少了分散布局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企业间的相互邻近可以降低物质转移成本;因长期积累的社会资本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信息的集中和高效传播降低了信息的搜索成本。第二,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企业的集聚,可以促进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等生产业的形成,产业内的密切联系使得集群内企业的平均生产经营成本大大降低。第三,由于集群内企业多从事相近产业,培育了大量专门性的劳动力,同时有相关技能的劳动力也容易在产业区聚集,如此为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专业技术工人共享的劳动市场。所有这些外部效应是传统农区所不具备和缺乏的,而实现外部经济效应是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的重要动力。

(二)通过深化专业化分工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专业化分工是保证规模收益递增的重要条件,也是创新的前提,产业集聚竞争力的来源更多地体现在其内部有更加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传统农区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制约就是不能形成有效的专业化分工,而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就成为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通过企业创新促进传统农区的工业化

大批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聚集形成竞争态势,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因为:第一,集聚产生了创新的激励效应。由于在较小的区域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竞争会形成强大的压力,并转而成为多数企业的强烈创新动力。第二,集聚产生了创新的扩散或模仿效应。由于区位接近、经济联系频繁、信息交流便捷,产业集群为企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和转移提供了通道,如某个企业某一方面的成果有可能被其他企业学习和效仿。第三,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文化氛围。众多企业集聚在一个地区,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使协作创新、加强地区竞争力成为产业集群的共同愿望,这些创新的意识和理念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而催生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创新文化氛围。第四,有利于形成创新的服务体系。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会吸引大量的中介服务型组织以及提供研发和技术支持的机构融入集群,如学校、科研单位、管理咨询机构、培训组织等。

(四)通过整合优势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集群还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并不是纯粹的生产性企业,而是由生产性企业与流通性企业共同构成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为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的发展。第二,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企业通过集聚,利用群体效应有利于区域性品牌的建立。区域性的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即使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资源等外部原因使企业集群衰退或转轨,区域性品牌效应更易持久。第三,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产业集群利用产业规模可以帮助单个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相关企业的产生和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起点,纵观国内外各种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很多因素都会成为产业集群选择最初地点的区位因子。如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产业基础与产业历史、基础设施与地理位置、工商业传统、地域文化等。

从产业转移和传统农区工业化的角度看,传统农区要实现工业化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各种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工作,尤其注重在资本、制度、技术和产业的集聚与分工上面下功夫,真正实现传统农区的工业化。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一季度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如何看目前我国的外贸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