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汇区1997―农村农药中毒病例分析

时间:2022-09-12 06:15:53

上海市南汇区1997―农村农药中毒病例分析

上海市南汇区位于上海东部的郊区,是上海主要的蔬菜和稻谷生产地区之一,农药相对用量大,品种多,农药中毒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南汇区1997―2005年农药中毒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以全面掌握全区农药中毒的发生现状、危害程度、发病规律及其特点,为制订农药中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南汇区1997―2005年全区14个乡镇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人口学资料以区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为准。

1.2方法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农药中毒报告情况进

行书面审核及漏报调查,发现漏报及时补报。数据录入FOXPRO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汇总。农药中毒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

2结果

2.1发病与死亡情况

1997―2005年累计农药中毒1 270例,发病率为20.2 /10万人年,死亡119例,病死率为9.4%。其中生产性中毒167例、占13.1%;死亡0人,病死率为0.0%。非生产性中毒1 103例,占86.9%;死亡119人,病死率为10.8%。从各年度中毒情况来看,年度中毒数呈波动变化趋势,1999年达到最低,近年来又有增高趋势,生产性中毒波动趋势更为明显(表1)。

生产性中毒167例,其中男性77例,死亡0例;女性90例,死亡0例。非生产性中毒1 103例,其中男性429例,发病率为13.67/10万人年,死亡43例,病死率为10.0 %; 女性674例,发病率为 21.48/10万人年,死亡76例, 病死率为11.3%,女性发病率、病死率均高于男性。

2.3农药中毒患者年龄分布

非生产性中毒年龄差异很大,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7岁,18~40岁组最多(53.94%)。生产性农药中毒的人数40~60岁年龄组最多(占56.89%),>60岁年龄组的病死率最高,达到18.1% (表2) 。

2.4农药中毒发生时间

9年来农药中毒全年均有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的40.7%。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三季度发病率增高尤为明显,占全年生产性农药中毒86.8%(表3),但死亡人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2.5农药中毒地区分布

各乡镇按地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地区及外来人员分别发生625、232、328、85例,地区发病率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22.2/10万人年、14.7/10万人年、17.5/10万人年,(外来人员由于无人口数据,无法计算发病率),另外发病人数构成比东部地区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49.2%,从发病率和构成比来看,东部地区均明显大于其他地区。

2.6农药中毒的种类及病死率

9年来,农药中毒种类前5位排序依次是有机磷类、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氯类和其他类。每年均以有机磷类农药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为首位,分别占全部发病和死亡人数的66.4%和83.2%(表4)。

2.7农药中毒的程度

农药中毒程度总体均以轻、中度为主,但生产性中毒轻度中毒较多,非生产性则以中度中毒较多(表5)。

2.8农药中毒的原因

非生产性中毒多因故意或意外服用农药为主,多为经口进入,且一次性进入量较大,时间短,症状较重。生产性中毒均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劳动者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发生的中毒,主要原因与药液污染皮肤以及喷洒时未注意风向等因素有关(表6)。

3讨论

南汇区1997―2005年的农村农药中毒资料显示,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了农药中毒的80%以上,与相关报道一致[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生产性农药中毒。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已成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居民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损伤中毒已成为农村地区潜在生命损失率(YPLL)的首位影响因素[2]。

我国的常用农药中,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等高毒农药占总农药用量的近50% ,平均用药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用药水平又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如上海、广东、福建农药的亩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1]。因此,在防治策略方面,首先要协调农业、卫生、公安等部门间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农药的使用、销售管理,减少农药的使用,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应继续加强对使用高毒类农药,尤其是有机磷类农药的销售和限制使用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逐步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提倡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倡导无公害农产品。其次农民自我防护意识非常薄弱,应加强农药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农村地区中老年农业劳动者为主要干预对象,以第三季度为重点干预时间,加强生产性农药中毒宣传。再者开展自杀危机的干预研究,以18~40岁组为主要干预对象,不断改进农村文化教育生活,减少社会和家庭矛盾,同时也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及时干预和疏导各种心理疾患。降低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最高的是≥50年龄组。提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对化学毒物的耐受性差、解毒能力低的生理特点,在开展农药中毒预防和救治中应重点做好对敏感人群的健康保护和医学救援。由于大量的混配制剂在产品的标识标签上均标以商品名,未注明农药的成分和配比,不仅给医疗机构的急救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也使大量不明原因的农药中毒病例报告被归入“其他类”农药中毒报告病例。今后应加强对混配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的管理,严格限制高毒类农药为主剂的混配农药的无序发展,严格规范农药生产企业对农药产品的标识标签管理。

4参考文献

[1]陈曙,王鸿飞,尹萸. 我国农药中毒的流行特点和农药中毒报告的现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5):333-335.

[2]林铮,黄金祥.全球农药中毒概况[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18(6):376-378.

(收稿日期:2007-08-27)

上一篇:刍议提高医疗卫生单位基本管理有效性 下一篇:国产MH琼脂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