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视域下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12 05:11:51

工学结合视域下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

摘要:作为“教学、服务”类院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需要从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实际情况出发,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传统的学校教学方式却是很难锻造学生的高技能,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探索新的区别于“教学、科研、服务”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论述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阐释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相关概念,针对发展模式现状提出了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总结了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曾金霞(1967-),女,广西昭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8(2012)11-0037-02

一、高职工学结合下的校企合作背景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1547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997所。近三年平均每年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在校生595.65万人。

(二)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似乎徘徊在一个怪圈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仍然缺乏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入下图所示: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入下图所示:

二、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相关概念

(一)定义

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指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条件,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和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势互补的紧密合作,采用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整教育教学的个过程中将学习与工作融汇贯通,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教育活动。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情景中解脱出来,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逐步优化,社会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内涵和技能层次的等要求也相应提高,从而促使职业教育的层次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由此应运而生。高职院校加强与生产的结合与企业的结合是高职教育本身固有特性的体现,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顺应高职教育的规律与趋势,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迎来崭新的明天。

2.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是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高职教育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解决的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然而,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校企合作”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高职发展的历程也是观念不断革新的过程,面对制约高职院校的办学难、育人难、就业难“三难”问题,各地高职院校面对挑战迎难而胜的成功实践,突破了这个制约全局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解决高职院校长治久安的一剂“良方”,是高职院校“安身立命”之本。

3.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充实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以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贯彻高职教育宗旨的需要。

(三)发展模式现状

在本世纪初期,为了缓解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就致力于针对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程。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高职院校的创建有的是通过中专或职业学校兼并后组建的,有的是在原高级技工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是校企并存的,教学上采取产教交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此类院校技能领先、重视实训的优良办学传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如今的校企合作正逐步向更深层次迈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让企业等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并参与到专业建设、专业调整中,实现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参与程度将逐步深化到教材开发、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学生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考试考核、师资队伍建设等办学的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切身感受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新型人才新兴技能的要求等。

三、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探索与对策

虽然随着高职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与技能提高、生产实践合社会服务的结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办好产业促专业、依托专业促产业的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社会发展对育人、生产与管理效益的多层面发展;但是飞速发展社会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千变万化;而高职院校只注重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对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却不足,势必落后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由于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造成了资金的严重短缺,逐渐疏于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另外学校的管理较为松散,校中的企业在管理、经营、竞争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社会企业。如何让师生与时展进步的脉搏合拍,切实感受到社会前进的脚步,学校需要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开门办学,缩短与社会的距离,让师生与生产实践亲密接触,成为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之举。因此,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加大了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探索。

(一)重视技能培养,满足创新意识

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培育出来的人才始终是面向最基层的社会生产,因此,实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始终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要坚持培育学生的“四种气度”,即: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气;增强技能,重视实训,涵养才气;到生产一线去,到社会上去,滋养大气;知行合一,德能双修,培养志气。在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进程中,要将企业科研项目和经费引入高职院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开发教师的创新性思维还将带来创造性劳动。

(二)围绕经济发展需求,发挥最大综合效益

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必须积极关注国家和省的经济发展趋势,始终保持职业教育的政治、经济敏锐性,主动与社会经济组织对接,积极地推进工学结合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逐渐发展;致力于人力资源服务和科研服务,通过校企合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探寻多种办学体制,促进评价主体社会化

一是引进来,比如有的职技学院校将汽修厂引进校园,变成实训基地服务该学院汽车工程系学生实习;把加工项目引进学院的实习工厂,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就有了保障;要积极探索以产权明晰、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二是走出去,把实践教学基地和德育基地建立在校外的企业,与其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届时由教师带队到企业实习,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师傅的教导,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还可以接受企业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接受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三是社会化,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专业建设、教学模式逐步与社会经济进步接轨,教学质量最终接受社会的直接检验,评价主体日益走向多元化社会化。

(四)更新教学理念,强化职工思想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教职工学习,使工学结合理念深入教职工思想,成为教学理念之一;制定有关制度,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高职院校,要通过和企业深度合作,利用校内人才、设备优势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技术问题;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技能人才,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要不断总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出工学结合的成功典范。要积极邀请并组织企业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岗位(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讨论会;对讨论会结果进行归并梳理;明确课程名称,确定课程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开发丰富生产实际案例的教学资源包;编写适合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专业教材。各专业根据目前师资力量及发展确定专业师资建设方案;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名誉专业带头人及客座教授;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企业、行业一线聘请兼职教师,形成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能及时吸纳生产新技术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五)衡量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际高职考核

高职院校要引入企业人员,制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科学的质量评价办法,评价办法中应有企业承担部分;要总结提高,完善评价办法。和企业协商在质量评价体系中明确企业参与,并在评价办法中明确企业如何评价及评价内容,并选派一线技术人员对企业承担的评价部分进行基于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承担评价办法中由企业完成的评价任务,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对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

四、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发展的意义

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全方位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并正在指导职业教育进行深刻的变革与实践,社会经济进步极大地拓展了办学空间,为职业院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就以下三个问题做了深层次地研究,一是怎样有效拓展更加宽广的办学空间;二是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发明等的途径或形式,将学院师生的智慧成果转化为物化的发明、专利等,在给师生及学校带来好的办学效益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三是如何让师生切实感受到跟随社会发展脚步的乐趣,如何让师生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以及职业教育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并深切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高职教育产教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现代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为实现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的社会奠定了基础。在现阶段教育体制下,高职教育产教下的校企合作强调学校与企业学中有工,工中有学,从而强化了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模式,由此已衍生出了许多具体模式,并将继续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2]张一平.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障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3).

[3]曹晔.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上一篇:职业素养与技能研究型教学论析 下一篇:论历史教学中的联想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