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12 01:54:59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摘要:在高职教育会计教学中,会计教材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会计课程应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突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时数,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施,促进教学良性循环。应以能为本,构筑讲授、练习、讨论、操作四大块的新框架,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专业上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就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是摆在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高职教育;模拟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国的经济发展相互交融,经济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职教育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因此,会计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凸显滞后。为此,改革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深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实际操作的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级技能性人才。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已迫在眉睫。

1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病

1.1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定位不一致

从现有不同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么是照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会计师”或“高级专门人才”等;要么认为高职生是高考落榜生,低人一等,只能做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谈不上什么素质和能力,只要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就行了,谈不上什么培养目标。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高职会计人才缺乏认真、科学的研究。因此,树立明确、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否则,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势必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很难达到。

1.2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把所有的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会计教育仅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教学,导致课程体系内容达不到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1.3会计实务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处理方式差别很大,会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受传统的会计教学的影响,教师讲个不休,学生写个不停,学生思维闭塞,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被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教师虽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学生虽学会了书本知识,如怎样编制会计会录、怎样编制报表,但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由于许多会计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其实践性教学也不可避免带有强烈的理论色彩。

1.4教学方式单一,会计实训教学硬件滞后

教学方式包括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来看,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仍具有普遍性。从教学方法看,各高职院校普通存在的问题是以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代替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和深究,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教学手段看,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教师仍在运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致使多媒体课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教学硬件滞后,又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会计教学的工作质量与教学效果。

2如何加强高等职业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

2.1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大纲”为原则,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课本中较为重点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多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而不是仅仅告知结果,简单地从理论上来论证是非。此外,每次课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这样会起到巩固知识、集中学生精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达到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2.2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一般运用于会计专业的高年级专业课程当中,因为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才能进行。尤其是对于会计一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案例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浅显易学的内容,可留给学生去自学,教师应事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出应掌握的重点问题以及参考书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即教师选取某一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讲授,讲完后,老师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付出,体会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胜过单纯地苦口婆心的说教。此外,还可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及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引导学生“要学”比“学好”更重要,指导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3如何改革会计教学方法

3.1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设备

会计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设备简陋,目前主要用于会计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已严重的束缚了会计教学的发展,已滞后于其他学科。教师应按照不同课程的内容,加强课件制作,灵活运用实物模拟,投影机、电视、录相、幻灯机以及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实践的感觉,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如会计原理中的会计核算程序教学,成本会计的教学,会计报表的教学等采用多媒体手段,可有效地解决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问题。

3.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启发式、灌输式、演示式等方法对普通教育的传授行之有效,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不适应,而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会计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求得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师要完成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就应有多种多样的教学万法与之相适应,合理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在同等条件下及同等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构筑每门会计课的讲授、练习、讨论、操作,以能力为本的新框架。

3.2.1讲授:一门新的会计学科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才能掌握,才能了解,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了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应大力提倡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及课堂讨论教学法,而在现有的会计课教材中其案例分析明显匮乏、滞后、陈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讲授中教师要注重可操作性讲授,为操作技能打下基础。

3.2.2练习:某门会计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练习中得以了解和融会贯通。会计课的特点就是体现社会会计实践上,因此学生的练习不能照本宜科式的填图。应挑选一些反映经济改革的实际案例来进行大量的练刀,让学生潜移默化,熟悉和热爱会计课程。了解熟悉现实的会计业务,培养其事业心、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实际能力,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操作技能作好必要的准备。

3.2.3讨论:在学生掌握了某一门会计理论知识、操作特点后,应缩短学生由自然学科向社会学科的思维转变和磨合时间。方法是:以同桌小组,班级或班与班之间进行讨论、评判、操作竞争。这样做的目的可起到两个作用:

1):能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并借以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2):可以缩小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的距离,扼止后进生的进一步滑坡。

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可以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为操作技能作好心理素质和品质素质的准备。

3.2.4操作:每门会计学科后期可安排整个教学学时的20-30%的专业模拟实践,对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的模拟教学可加大买践教学的时数量。但会计模拟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扎扎实实,故会计模拟实践应作好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准备,要有比较完善的模拟实习室和相应的教学设施作物质准备,它是会计模拟实习的先决条件;比较完善的真实的实践资料。实践资料的完善和真实程度,决定着会计模拟学习的效果;比较全面的会计人员中实际用的会计工具。也决定着会计模拟实习的完善程度。

第二步是过程:实习前的动员。在完成本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后,对本门课程作全面的总结、讲解和引导会计的建帐、审核原始凭证、记帐、算帐、试算平衡、复核、结帐、报帐、会计资料整理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会计模拟实习心中有底,不至于忙中抓瞎,不知所措。

通过模拟实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内容为仿真,去演练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初步转化为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和胜任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会计操作的实践是为前三个教学步骤的归纳和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4会计专业新模式展望

4.1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紧密联系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每学年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老师都应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财务软件(用友、金蝶)、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目前社会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专项技能,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考试。如考取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同时加强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与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能力。

4.2以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改革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要增加实践性课时比例,力争使实践性课时占课时的40%以上,为此要改革教学计划,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增大实践实训课时的比重。同时,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到企业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着重加强学生课程实践技能的操作,学生综合模拟实习技能的操作以及财务会计软件的技能操作。最后要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

4.3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学界强有力的联系机制

建立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应当尽可能利用第三方的优势,如政府、学术组织等,同时还应扶持和培养会计职业界的代表——会计民间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职能。如参与会计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广泛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大力提倡会计教学界人士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同时积极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参与到会计教学工作中。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保证了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改革高职会计教学已成为会计理论界与会计实务界的共识。

5结论

目前,高职教育已由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发展到现在的“内涵质量型”,而高职会计专业又是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有利于为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不足,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上一篇:修辞结构理论 下一篇:语言是社会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