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时间:2022-09-11 09:08:52

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个人财产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继承矛盾也日益突出。而我国1985年制定的《继承法》在解决当前出现的继承纠纷上凸显出许多不足与缺陷,特别是遗嘱继承制度。本文从深刻分析当前遗嘱继承制度的缺陷出发为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遗嘱继承;缺陷;合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134-1

我国的《继承法》是在1985年通过并生效实施的,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和立法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部法律已不能满足当前解决继承纠纷的需要,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尤其是遗嘱继承制度。本文就实践中发现的有关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与缺陷予以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合理建议。

一、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一)对继承人权利保护不足。遗嘱是被继承人意志最直接的表达,是意志自由在继承法中的体现,但遗嘱继承不仅要保护被继承人遗嘱自由的权利,同时也要保护其家庭成员的权利及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在我国体现遗嘱自由原则的法律规定在《继承法》第16条,而充分考虑维护其家庭成员利益及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在第19条: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这一规定并没有明确“必要的遗产份额”的限度,没有统一的标准,使法官在该裁判中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不利于对继承人应有权利的保护。另外,该规定中对必要遗产份额的法定继承人规定的范围太小,没有保护应保护的权利人,也无法对遗嘱自由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弥补。同时,我国法律只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权利进行保护,没有明确规定其他继承人的权利保护。

(二)现行遗嘱形式存在缺陷。由于遗嘱继承可以改变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及继承份额,为保护被继承人遗嘱自由,保证其真实意思表示,法律严格规定了遗嘱人处分自己财产的形式,依据我国《继承法》第17条:遗嘱继承的法定形式包括公正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继承法有关继承的条文规定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一一暴露。主要体现在:(1)对各类遗嘱设立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法律在适用时不得不援引其他条款;(2)对设立遗嘱时各类遗嘱适用标准不够具体;(3)对不同形式的遗嘱效力高低的划分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公正遗嘱较其他遗嘱效力的优先性,这种优先性欠缺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4)对录音遗嘱的制作方法和程序规定太过笼统;(5)有关代书遗嘱的规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使用电子设备记录遗嘱内容的额方式越来越普遍,却没有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三)对遗嘱执行人制度规定过于简略。遗嘱的执行时继承遗嘱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它在实现遗嘱人的意志,保护继承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权利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我国《继承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公民可以依照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由此可见,我国的法律规定了有关意志执行人制度,遗嘱人可通过遗嘱指定特定执行人来实现其财产分配,执行人一经被指定就产生法律效力,遗嘱人死亡后被指定的执行人即可执行遗嘱。虽然法律承认了该制度,但仅限于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质性内容,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其在遗嘱执行人的具体产生方式、遗嘱执行人资格及遗嘱执行人的职责等方面无具体规定,不利于继承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保护。

二、对完善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合理建议

(一)设立特留份制度,加强对继承人权利的保护。特留份制度即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由特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的份额。它是对遗嘱自由的一种合理限制,是遗嘱人近亲属的权利救济手段。我国在对遗嘱自由的限制方面只设立了必留份制度,且其适用的主体范围过窄无法合理限制遗嘱人对其财产的自由处分,而设立特留份制度可以弥补必留份制度的不足,解决遗嘱过度自由问题,这既有利于保障遗嘱人对其个人财产的自由处分,又能保障其法定继承人的合法利益,实现财产的公平分配,因此我国法律有必要确立特留份制度,其可与必留份制度同时使用,这样既能保护如既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的权利,又对其他法定继承人的利益予以维护,有利于实质正义在遗嘱继承的实现。

(二)对遗嘱形式进行完善,从形式上保证遗嘱的公正性。各国立法都将遗嘱规定为要式法律行为,遗嘱人必须依照一定的方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并且由于遗嘱是死因行为,为确保遗嘱人真实意思得以实现,防止事后发生纠纷,遗嘱形式是保证遗嘱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必不可少的要件。我国当前的继承法有关遗嘱形式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1)拓宽遗嘱形式,在现有遗嘱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录像遗嘱和电子遗嘱。录像遗嘱比录音遗嘱更能反应遗嘱的真实性,而通过电子技术制作并储存的电子遗嘱是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将其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有利于适应时展的需求;(2)细化订立遗嘱的形式标准,明确各类遗嘱的适用条件;(3)取消对公正遗嘱效力优先性的规定,尊重当事人对遗嘱形式的选择,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只要符合法律要件均以承认和保护;(4)严格限制录音遗嘱的制作方法和程序,提高其真实性和证据效力。

(三)进一步明确遗嘱执行人制度,保证遗嘱人真实意思的实现。我国关于遗嘱执行人的规定过于简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1)对于遗嘱执行人的产生方式,根据我国的实践应包括遗嘱以明示方式委托指定执行人和由受案法院指定遗嘱执行人。而前者应为产生遗嘱执行人的主要方式,只有在遗嘱为指定执行人或指定无效的情形下才由受案法院来指定执行人;(2)对于遗嘱执行人的资格,应当明确指定的遗嘱继承人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能够妥善管理遗产并鏖战遗嘱内容严格分配遗产;(3)对于遗嘱执行人的职责方面,当遗嘱人死亡时,遗嘱执行人就应管理遗产,将其遗产予以登记造册,清偿遗嘱人生前所欠债务,对余下遗产再进行分割。遗嘱执行人应当严格遵照遗嘱人的遗嘱分配遗产,以确保遗嘱人真实意思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初晓娜.我国的遗嘱继承制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增刊).

[2]吴国平.遗嘱自由及其限制研究[J].海峡法学,2010(3).

[3]杨培景.略论我国继承法的修订与完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吴国平.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宋东明,潘起波.简析我国现行继承制度的立法完善[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作者简介:张贤为(1989-),男,兰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法。

上一篇:关于我国宠物动物保护的法律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刑罚体系结构改革的缺陷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