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11 01:12:56

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深、学术底蕴不足等缺陷。同时,由于经济效益和就业率等功利性的诱惑,不少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笔者认为,相比普通院校,高职院校更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在注重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担负起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责任。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文教育 实施途径

1948年,著名建筑教育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缺乏人文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人是不完整的人。半个多世纪以后,面对我国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现状,再次体味大师的精辟论断,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人文学科教学的教师,笔者感觉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高职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

近十年以来,高职教育以最迅猛的速度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在办学理念、办学体制上,还是办学规模、结构、条件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从办学效果来看,高职教育已成为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但是,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人文教育缺失的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出来。这种缺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第一,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欠缺,人文素养薄弱。

在高考招生过程中,高职院校被放在最后一批录取;同时,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最终被高职院校录取的的学生普遍分数较低,甚至有些院校的录取分数不及总分的三分之一。虽然分数不是学生人文素养的直接体现,但是低分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出现较多的问题,如缺少激情,学习不积极,沉溺网络自律性较差,无责任感、使命感,无学习兴趣,适应能力差等。这种学情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呈现偏低的水准。

第二,办学理念功利,导致忽略人文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专业的设置上,以市场需求和岗位就业为导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就业率,具有很明显的功利性。而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成了训练有素的专门人才和工具。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忽略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与教育的本质是背离的。教育应该兼顾专业知识与人文修养。没有人文教育的专业教育,就像是一驾独轮车,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始终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第三,校园文化滞后,无法形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折射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远没有达到形成文化的层次。主要表现在内容缺乏新意,大多为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及各种节日的应时庆祝晚会。不仅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诗歌朗诵、书画展览、民族器乐演奏等难觅踪影,就连具有时代风尚的礼仪展示、时装表演、网络游戏比赛等,也屈指可数。校园文化的滞后性与低层次,与高职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目标相脱节。

第四,人文学科匮乏,导致学生知识面狭隘。

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以专业课程为主体,其他课程特别是人文学科,要么被畸形组合,要么干脆消失。而专业课程知识的拥有,也仅仅以是否通过某一职业资格的认证为标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既缺少人文学科的熏陶,又学习目标单一。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会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个性、没有激情、没有灵性、没有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没有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的经验,有的只是一点狭隘的专业知识。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构筑精神家园的教育,是帮助人获得精神生命的教育。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文教育,没有人文精神,就没有完善的精神生命。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人文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加强人文教育才能培养完整的人。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性应用人才”,因此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是一种“技术教育”。实际上这种看法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技术能力的培养。实施人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归根到底是教育他们如何做真正意义上的人,完整的人。不然,教育就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其结果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教育不能短视,不能停留在今天的小利益上,而是为了明天的大未来。高职教育尤其如此。

第二,人文教育可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为本,以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为本。高职教育必须有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做人”为基础,贯穿并指导“做事”,让学生把“做人”与“就业”统一起来。高职院校不是“工厂”,培养的不是“产品”、“工具”,它培养的首先是“人”。这个“人”应该是既能胜任技术操作的需要,又能够和谐地融入社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时代气息的人才。

通过对理科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学科的教育,使得学生在自身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素质发面,都有一个较快的提升,并且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才。

那么,如何改变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使得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偏离呢?人文教育缺失的因素,正是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得以实现的途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办学理念,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教育是通过系统的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人才的教育;人文教育是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目标的教育,核心是培育人文精神。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培育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的关键。完整无缺的教育应是“做人”与“做事”的完整结合,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所以从根本上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才能使高职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主旨。

第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技术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与专业技能为主,重视认识的、理性的、逻辑的活动,具有工具价值;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意志及非理性方面,具有精神价值,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他们优秀的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使之在人性与人力上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人性与人力的统一。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培育人文精神,然后再借助于课堂外的隐性教育实现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是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的人文教育之路。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的人文内涵。

高职院校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能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教材、职业道德教育课,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标准的灌输;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建立在广阔而坚实的思想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塑造学生的职业性格。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塑造学生性格的环境,发展学生适应职业道德要求的良好性格并使之趋向完美。

参考文献:

(1)陈慕鸿 大学生文化修养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为例〔J〕;河南农业,2010年(14)。

(2)杨首乐,张志萍,宋志伟.高职人才培养实施综合技能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研究[J];河南农业,2008(16)。

(3)祁建立 高职不可轻视人文教育[C]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8。

冯晓玲,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务本与求真 下一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