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加强思考

时间:2022-09-11 11:48:47

社区文化建设加强思考

人类历史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保证和体现,思想文化则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反映的主要是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精神文化现象。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培育居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奋发进取的社区精神,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抓实抓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仅仅靠物质文明建设,还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文化来引领社会和谐,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来促进社会和谐。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区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力量。社区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追求。人的生存和发展大致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方面又包括作为物质的躯体与作为人生存、发展、完善的物质条件或物质手段两个方面;精神方面包括人的认知、情感与意志等三个方面。亚里士多德曾将人的幸福条件归结为三点,就是健康的体魄、中等的财富、宁静的灵魂,而在这三者中,又以灵魂的宁静最为重要。以文化为表征的精神充实是人生幸福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讲,它较之物质丰裕更为重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更是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不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们不断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种要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突出。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地区,人们满足衣食等“生存性”消费需求的增幅,开始逐渐低于满足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发展性”消费需求的增幅;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则是出现了文化消费“喷发式”增长的浪潮。有学者称之为进入了由“身”经济向“心”经济的过渡阶段,迎合人们精神文化要求的产品、服务便随之大量涌现。社区文化,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维系人际和谐的精神纽带。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交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59页)。社会交往不仅使人们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且会使人们已形成的社会关系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进而使人们结成各种不同的社会共同体。而文化则常常是交往的基础和桥梁。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人们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信息化,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人与人见面的机会;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下,一些人见利忘义、制假贩假、坑蒙拐骗,严重削弱了社会的诚信度;再加上社区的集体活动较少,居民之间缺少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机会。这一切因素都极大限制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以至于有人说,现代人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大,但铁门却关得越来越紧;社会越来越开放,但人的内心却越来越封闭。即使邻居之间关系也比较淡漠,缺乏互信,可谓“比邻若天涯”,老死不相往来。邻居之间都彼此不认识,还何谈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冷漠、冲突的交往环境或气氛中,就可能逐渐变得言谈谨慎、情绪压抑,甚至性格暴躁、易生猜疑、一触即跳。反之,和谐、融洽的交往环境就会使粗野者变得文雅,怯懦者变得勇敢,自私者逐渐懂得关心和体贴。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互相联络、增加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大家基于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不分地位高低,家庭贫富,没有功利和矛盾,共同活动,其乐融融,因而交往起来特别顺畅,联系也相当紧密,这是社区人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群体文化活动,把社区成员吸引在一起,加强了邻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创造亲善、和谐的氛围,密切人与人、人与社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易于增强社区内每位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自豪感。社区文化,是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主体相互影响、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结合点和敏感区。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轴心,日益成为形形的社会组织培育群众基础,从事政治活动的舞台和阵地。美国学者里夫金在《工作的终结》一书中曾谈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剧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在城市社区中逐步发展起来,最终成为、反政府势力赖以生存的重要土壤。实践证明,社区这块阵地,健康向上的文化不去占领,腐朽没落的文化就会捷足先登。近年来,有些非法势力,比如、传销组织在受到政府沉重痛击后就开始躲藏在社区,或聚集在家中搞非法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在社区内坚持不懈地大力宣传催人奋进、团结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代替没落的、颓废的文化,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凝聚起来,形成共建、共享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防止和避免因改革而出现大的思想波动和危及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二、社区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群众的社会参与意识

以人为本,不仅强调对人的物质利益的关心,还有精神文化、政治参与、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关心。社会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维持社会系统平衡的重要条件。美国著名学者帕特南在对意大利的研究中发现,意大利北部城市的居民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关心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对政府的信任度也比较高,因此政府的许多活动都能得到市民的配合和支持,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比较高。相反,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居民很少参与社会、社团事务,居民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缺乏信任,政府效率低下。社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性文化,群众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命线。群众参与体现了居民以及社会组织既可以享受社区文化带来的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居民群众通过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社区新型、和睦的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共同参与还可以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也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人类生活的三大时间中,除工作时间与社区生活联系较少外,生活必须时间、闲暇娱乐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社区中度过的。现代社会高节奏的工作方式使人们对八小时工作后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双休日的实行,人们的闲暇时间更为充裕,从而使参与社区生活、发展自己的兴趣具有了更大可能性和现实性。但是,群众参与的实现还要靠一定的物质基础、一定的体制、机制和平台作为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为了充分激发居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街道不仅每年要拿出专门的社区文化建设经费鼓励和支持各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而且还要在指导社区积极更新理念和思路,探索创新社区文化体制、机制方面下功夫。要实行“社区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在经费支持上逐步实行项目制和群众评比奖励机制,既有效节约费用,又能激发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力。在平台建设方面,政府指导支持各社区搭建一系列文化平台:如搭建空间平台,包括公共活动空间及其设施等;搭建组织平台:依靠社区党员、积极分子、活动骨干、热心居民等组建多种文化团体,并为每个团体聘请专业指导教师等;搭建活动平台:如开展文化节、体育节、教育节、邻居节等等。通过平台建设,力争使各社区基本上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评比、年年有表彰,区区有品牌。增强各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三、社区文化,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动力,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创建先进性、多样化、全方位的文化

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根本上体现为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没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因此,和谐社会建设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输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区文化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而是着眼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优秀的社会公德、积极的进取精神。社区居民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国度,其经济地位、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等都有着较大的异质性。思想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宣传党的科学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居民群众树立共同的理想追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觉悟,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做贡献。但这一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来赢得群众、武装群众。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在文化上的精神需求已越来越迫切,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据调查,目前居民最喜欢参加的社区事务,就是文体活动,其中62.5%的居民喜欢娱乐、知识技能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切合群众心理、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满足群众需求,力求生动活泼,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人们的目的。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群众文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自娱自乐的大众文化。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多样性的需求特点,既要格调高雅,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又要注意通俗易懂,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力求广泛性;既要照顾到老年人,又要照顾到青少年;既要照顾到当地人,又要照顾到流动人;内容上既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注意提高业务技能,既做到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做到高雅与通俗共存,专业同民间互补;表现形式上既要有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作者:类延旭 袁志勇 单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办

上一篇:大学生民族宗教与政策教育思考 下一篇:群众文化建设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