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9-11 10:49:44

谈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优的速度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历史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用好教材,创设民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激情。

高中历史 新教材 民主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2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评价机制都有了新的变化。作为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传统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乏,教学效率极其低下。而教学效率低下又是由于传统的分数为主要标准的评价制度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分数为中心,采取一些违背教学规律的作法,如满堂灌、超纲授课等。只注重短期效应,忽视学生终身发展和能力培养。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有效课堂。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师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实施者的理念和教学艺术,通过新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心得体会。

1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艰难的,一个长期从事传统教学的教师所形成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但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本能地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新颖、图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体系,对知识进行了重组,以专题化方式出现,似乎教材变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到新教材存在诸多问题,不好用。转念一想,新教材是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发现,其实是自己的观念上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理解是肤浅的。因为自己的“教材观”有问题,是“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亮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1.1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链接”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1.2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用好“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模块的设置,是对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一大提升,能充分考察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又是能力的提升,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习惯。这一模块对学生要求较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要灵活安排,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把握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富于变化的,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无法预见的教学问题。如何解决?灵活巧妙地实施临场应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顺乎世界之潮流》时,很多学生都笑谭嗣同很傻,他们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束手待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针对学生们的这一想法,我及时改变教学计划,就此以“从谭嗣同之死想到的……”为题展开讨论、辩论,结果有不少同学改变了原先的看法,不仅认识到谭嗣同并非不热爱生命,而是更高意义上追求着生命,他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的生命中,其人格得到了提升,而且还意识到谭嗣同身上有许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为真理而献身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变法图强的改革精神;敢作敢当,敢与邪恶(落后)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等,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时,学生的情感与精神都已得到了升华。

3以练带讲,以讲促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讲和练手段充分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和关节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学生思维和行为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比如讲新文化运动有关内容的问题: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①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新文化运动有一个明显弱点就是没有与当时的政治运动相结合,只是在思想文化界进行,所以B项错误;在对待“西学”“中学”的态度方式上绝对肯定“西学”而否定“中学”,因此D项错误。C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②变换角度,新文化运动也是思想革命,在思想革命上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并思考理由。③再设疑:新文化运动后来改变了发展方向,原因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样既回忆和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入了下节课内容,体现了知识间了连续性。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

上一篇:关于PM2.5中文定名的问题 下一篇:物权法规范下土地征收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