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毕业生就业现况刍议

时间:2022-09-11 10:11:05

职高毕业生就业现况刍议

2006~2011年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变换过1次工作单位的人数比例为27.7%,换过2次的为15.4%,换过3次以上的为7.1%,三项合计50.2%,即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毕业后换过工作单位。从毕业年份来看,毕业后换过工作单位的比例从2006年的65.6%下降到2011年的38.9%。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生变换工作单位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在工作单位变动的毕业生中,第一份工作持续半年及以下的比例高达73.4%,持续1年及以下的比例高达88.4%。这些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不够稳定。工作时间。由表5可知,高职毕业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的比例只占33.0%,而工作时间在40~50小时的比例为51.8%,50小时以上的为15.2%。按一天工作8小时计,则有67%的毕业生有超时工作情况。从毕业年份看,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呈现曲线波动,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的比例,从2006年的36.6%下降到2008年的30.8%,在2009年上升到36.0%,2011年又降到31.8%。表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超时工作有扩大趋势。以上数据分析表明,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度一般,工作稳定性不高,工作时间较长。可见,就业机会维度对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起着拉低的作用,且从就业机会维度来说,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有下降的趋势。薪酬与发展方面1.收入水平薪酬是社会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基础。由表6可知,2006~2011年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薪酬水平绝大部分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月收入在2000~3000元区间的高职毕业生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59.7%下降到2011年的49.7%,虽然中间有几年的比例相对比较平稳,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而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高职毕业生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25.3%增加到2011年的36.1%,虽然期间有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考虑到物价上涨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上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呈下降趋势。2.就业单位性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其福利待遇、工作环境有较大差别,因此单位性质不同也就意味着就业质量存在差异。2006~2011年高职毕业生的工作单位集中在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为39.4%,且在民营企业工作的高职毕业生比例从2006年的33.9%增加到2011年的38.9%,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军队、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等国有性质单位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28.4%上升到2007年的36.7%,此后逐年下降,到2011年降到25.8%,比2007年下降了10.9个百分点。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下降趋势。3.职务晋升率职务晋升是表示职业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晋升较快,说明职业发展前景较好,是就业质量高的重要表现。调查显示,2006~2011年毕业生中,首次获得职务晋升的时间集中在1~2年,达到43.9%,在1年内首次获得职务晋升者达到28.5%,表明高职毕业生首次获得职务晋升还是比较快的。2006~2011年毕业生在1年内和1~2年两个时间段首次获得职务晋升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以上数据表明,除了职务晋升较快外,高职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呈下降趋势,工作单位集中在民营企业,且有上升趋势。可见,在薪酬与发展维度显现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太乐观,且呈现下降趋势。

社会保障方面1.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调查显示,2006~2011年高职毕业生中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法定5项保险的人数比例仅为20.3%,2009年高职毕业生参加这5项保险的人数比例达到最高,为26.1%,而后逐年下降,到2011年仅为10.3%;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4项保险的人数比例为28.1%,2009年高职毕业生参加这4项保险的人数比例达到最高,为34.8%,而后逐年下降,到2011年仅为14.1%;没有购买任何保险的人数比例为11.4%,并且除了2008年比2007年低之外,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从2006年的6.5%上升到2011年的11.4%。可见,高职毕业生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不理想,而且自2009年以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越来越差。2.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时间长短表明工作的保障程度。签订合同时间较长,表明工作有保障,就业质量较高。由表8可知,2006~2011年高职毕业生未签合同和签1年合同的比例分别达到25.5%和31.7%,两者合计57.2%,从毕业年份看,未签合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签3年期以上合同的人数比例最少,为8.3%,从2006年的6.5%上升到2008年的11.6%,随后逐年降低,到2011年降至3.7%,比2006年还低近3个百分点。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保障程度不高,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3.培训机会接受培训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预示着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这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方面。由表9可知,接受一周以内(包括一天)培训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45.0%,从2006年到2011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接受一个月以内培训的人数比较多,所占比例为23.9%,从2006年到2011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33.9%下降到2011年的20.7%;接受一个月以上培训的人数比较少,所占比例为11.9%,从2006年到2011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未接受培训的人数比例为19.2%,且从2006年到2011年总体上比较稳定。可见,高职毕业生接受短期培训的人数比较多,接受较长时间培训的人数比较少,还有近20%的人没有接受任何培训。以上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不理想,未签合同或签订短期合同的比例比较高,培训机会比较少,培训时间短。可见,高职毕业生的工作保障程度不高,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起着拉低的作用,且就业质量有下降趋势。满意度方面毕业生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对自己工作的心理感受或心理满足程度,是反映就业者内在感受的主体性指标,也是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高职毕业生对其第一份工作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共计9.2%,工作满意程度一般的人数比例为44.3%,对工作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比例共计46.4%,六年间满意率从52.7%降至42.3%。可见,高职毕业生对其第一份工作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满意度维度来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但总体来看呈下降趋势。

政府要优化经济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尽快建立“高水平、广覆盖、一体化、公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变化设置和调整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用人单位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用工制度,为员工购买基本社会保险,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提高工作岗位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职学生要苦练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者:肖贻杰 刘范一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中南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财政热点与财政理论探索 下一篇:国外工会与劳动权的保护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