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9-11 09:37:43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是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及人文精神渗透,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人文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数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对高职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把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应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人文素质为支撑的其他素质。从目前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这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仅仅掌握某方面技能是不够的,在人格方面应该是健全的。

二、当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其原因

1.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一是人文知识缺乏。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普遍欠缺,语文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写作业时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写不好文章的大有人在;文史哲知识贫乏,我在讲课时问道:开国大典阅兵时的武器为什么是“万国牌”的?有的学生说是买的、有的说是借的。上课讲到“九一八”、“三大改造”时,学生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自身修养较差。由于人文素质不高,高职学生自身修养较差,不注意文明礼貌,不注重仪表和形象,有的人喜欢说粗话和脏话,缺乏耻感,精神世界空虚;有些高职生不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关心他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一些学生与人发生矛盾时,埋怨对方,积极进行反击,缺乏宽容的态度和气量。

三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一些高职学生思想浮躁,人生理想信念淡漠,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较强,信奉到读书是为了“找工作,多挣钱”,有的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和占有上。由于价值追求物质化,导致高职学生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人文素养缺失的根源

家庭方面的原因。许多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孩子上学就要让孩子学习教科书的内容,家长热衷于买各种练习册,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才是王道。家长认为看课外书耽误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不给孩子买人文方面的课外书。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特长的学习,认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有了“素质”。相当多的家长忽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更忽略对孩子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校方面的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许多学校对学生衡量的唯一尺度是分数,关心的是有多少学生考入重点学校。为了在升学中多考一些分数,学校的课程有主科和副科之分,思想品德、历史、艺术等副科课程常常给主科让路,即使安排一些这样的课程,授课者也难有优秀骨干教师。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就使得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人文素养先天不足。

社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金钱的诱惑,有些人丧失良知,见利忘义,失去了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当前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增大。高职学生为了给就业增加砝码,热衷于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专业技能以及取得各种技能证书上,不在乎没有用证书来衡量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自身方面的因素。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他们人文素养不高的原因。由于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热情,他们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应付考试。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高职学生课外对文史哲书籍的阅读少之又少,影响到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1.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里的高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两部分。多数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模式,由于过分地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这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这种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办学理念。

2.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及人文精神渗透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其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说到底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其次,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高职院校由于学习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但应开设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艺术、法律等人文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选一两门,并将这些课程纳入学业成绩中。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人文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三,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专业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有意识地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品质,积极发挥专业课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3.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的发展与环境的好坏息息相关,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一是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建一些突出人文主题的景观,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在图书馆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资料,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供便利,鼓励学生读人文书籍;二是重视校园“软文化”建设;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人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诵读经典、文艺演出等,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充分感受人文精神,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首先,无论是公共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人文知识面,除了具备广博坚实的专业教育知识外,还要加强人文知识积累。其次,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豁达的品格,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感染受教育者,对学生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再次,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总之,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要努力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加强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秀娥.构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思考与实践职业基本素养[J].文教资料,2006,(31).

[2]李桂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上一篇:浅谈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 下一篇:化学新课程怎样用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