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城市用地生态调整与规划策略

时间:2022-09-11 02:55:58

煤炭城市用地生态调整与规划策略

1城市塌陷区用地控制模式

1.1整治思路

1)利用生态复垦技术改善煤炭塌陷地,节约利用土地;2)结合煤矸石山和塌陷地整治,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质量以及休息日的户外游憩场所,完备生态结构,建构良好的生态系统;3)塌陷地和煤矸石整治要有意识地变废为宝,利用煤矸石山和塌陷的洼地,建设基础条件支撑的旅游项目[3](见图1)。

1.2塌陷区控制带模式

1)内带。内带控制线内部分,是城市用地的主要限制区域,应优先发展生态用地。通过控制迁移的先后顺序,来控制用地的集约程度。对于已有的建筑应根据塌陷区的深度、地质构造、气候、建筑密度等因素确定迁移顺序。2)环带。外环控制线以外的区域,起到保护城镇发展和生态缓冲的作用,应限制发展。它对城镇影响巨大,原则上在保持现状基础上退建还林,或建设与自然生态协调的森林公园、苗圃等绿色生态产业用地。3)控制带模式。控制带只是通过调整不同用地的迁移或建设顺序与选址来控制塌陷区建设的一种手段方法,是在吸取城墙的控制功能而形成的规划原则,还需在实践中深化检验[3](见图2)。

2城市单位用地协调模式

煤炭城市“单位制”对用地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城镇空间单元建设基本上都是围绕矿区大院展开的。虽然单位大院具有就业与居住就近和便于管理的优势,但由于各矿区更多按采掘流程而建设的,很少考虑与其他城镇空间单元的关系,不可避免地与城镇建设发生冲突[4]。除了几条主要道路可组织城镇空间构成之外,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协调。这种情况在黑龙江煤炭城市都存在,于是城镇微观尺度的空间关系就十分不畅,单位大院严重影响了城镇空间的整体效率。

2.1单位大院开发弹性

单位大院用地面积一般较大,单独开发难度大,可将大院分解开发。允许大院用地性质进行弹性调整,最大发挥用地效率。由于大地块比小地块缺乏弹性,因此,采取棋盘式用地结构来增加临街面和改善道路交通。小地块单元排列成大地块,大地块可拆成基本用地单元[4]。

2.2大院用地混合弹性

混合用地应以一种使用性质为主导,增加其他性质时不对原有性质影响过大。混合型用地不宜多,并应控制在一定范围。街坊改造应通过路网来明确不同的用地性质,对建筑应进行功能分区,划分不同性质使用空间,在用地混合中避免一层皮现象,既开发临街部分的公建,又要改善非沿街用地,提高利用纵深土地价值[4]。

3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生态调整对策

3.1拓展城市用地功能

加强矿镇合作,加快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用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城市用地功能体系。其次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有步骤地推进城市用地与矿区分离发展的控制带模式。最后设立产业集聚区,预留弹性产业发展用地用于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发展。

3.2挖掘煤炭用地潜力,预留生态发展用地

要维持煤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就必须要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和产业用地,今后适当增加生态发展用地面积,实行适度开发,为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赢得时间。寻求更多的资源,使煤炭经济的生命周期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延伸,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使煤炭城市不断焕发活力[5]。

3.3加快煤矿用地生态恢复与治理,发展生态产业

保护好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城市用地适当增加发展特色生态和旅游产业的布局。可利用采空区空间进行商业开发,有的可以开展矿坑养鱼;有的可以开发特色休闲设施,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现代龙头农业企业,推进农业生产工厂化和产业化经营。

4结语

论文结合黑龙江煤炭城市发展现状,提出用地生态调整的三种布局模式。城市用地采用整体布局,局部用地采取集约布局;塌陷区用地建设采用控制带方式引导城市顺序。单位大院用地采用混合弹性的协调方式等,初步构建了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生态调整战略的框架,为黑龙江资源城市用地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了一些模式和范例。

作者:孙明 华颖 李冬梅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上一篇:探究建筑防雷技术 下一篇:教学模式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