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1 02:05:44

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模式研究

摘 要:在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加强社区教育建设,各类社区培训学院迅速建立起来,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从本市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的优势分析入手,对培训项目示范辐射模式进行研究,使社区培训学院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带动社会教育机构共同发展,促进我市社区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社区培训;示范辐射;模式构想

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打造国民终身学习的有效平台,形成覆盖城乡的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体系。社区培训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实践中迫切需要正确认识社区培训学院的功能定位,以更好地由其引领、推进终身教育工作实质性开展。我们认为社区培训学院应定位于“社区教育的龙头”,而培训项目是社会教育机构的真正生命力,因此必须认真开展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功能研究,真正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

2009年我市完善了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依托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建成社区培训学院,构建了以宜兴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各镇(街道、园、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社居委会市民学校、村民业余学校和职工业余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并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这些都标志着我市社区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各社区教育中心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规模较小,培训项目较少。民办培训机构由于自身资源、师资、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发展培训项目单一、办学质量不高,社会信誉还没有达到人们理想的期望值,从而制约其发展。社区培训学院应大力进行培训项目示范辐射,以带动社会教育机构共同发展,促进我市社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市社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社区培训学院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的优势分析

1.服务理念优势

长期以来,社区培训学院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在不同时间、地点将学习资源向各类人群开放。我院不仅承担开放、奥鹏网络远程等学历教育,还有上岗培训、就业选择、会计、统计、公修课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办学层次齐全,专业设置覆盖面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吸引不同人群学习进修。终身教育同样需要开放的办学理念,需要灵活、开放的教育教学方式。我院独特的服务方式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满足学习者就近接受教育的便利。因此,我院开放的办学理念对培训项目示范辐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系统网络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是依托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建成,而系统办学是电大的重要特征,电大具备完善的系统结构,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市、县市区四级管理、五级办学、覆盖全国的电大远程教育体系,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组织和严密的教学管理系统。电大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以系统办学的优势有效地保证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电大最早提出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育管理网络,即利用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随着多年的努力,电大早已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而随着我市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培训学院也早已具备了上通下达的网络系统。社区培训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系统网络优势来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

3.教育资源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不仅开设了普通本专科与中专专业、成人以及网络教育的本专科及中专专业,拥有充足的学历教育课程教材资源,而且拥有大量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教材资源。我院还整合运用了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媒体教学资源。我院完全能够发挥自身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

4.师资资源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建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业务精良的专职师资队伍,拥有各类专业教师共有458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105人,“双师型”教师139人,中高级以上职称442人,占教师总数的72%。我院还培养并聚集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的人力资源,包括技术开发、课件制作、继续教育研究及教学培训、成人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教师等。我院也非常重视兼职老师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优秀人才,招聘专兼职教师及志愿者,目前已形成了由农林专家、企业专技人员、退休教师、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从师资看,我院进行培训项目辐射也具有巨大优势。

二、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的模式构想

1.社区培训学院与社区教育中心(民办培训机构)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市社区教育正在蓬勃地发展。但各区教育中心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民办培训机构仅是得到量的扩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迫切需要社区培训学院的辐射与指导。我院也正在对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培训项目辐射,如:会计继续教育、公修课继续教育等。首先我院与这些培训项目的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到这些培训项目;其次明确利益分成;再次,每年由主管部门发文件通知培训时间、收费标准等;最后由社区教育中心组班培训,社区培训学院组织师资“送教上门”。社区培训学院应进一步拓展这类培训项目辐射,可以将正在开展的培训项目和有能力开发出的培训项目整理成培训项目菜单,将菜单下发给社会教育机构,与各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各种培训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社区培训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参与,制定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社会教育机构由于生源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而无法开班的培训项目,送社区培训学院培训;各社会教育机构有能力组织的培训项目,由社区培训学院送教上门,提供教育服务。

2.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变革中就已经形成,意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进行协同与集成化,从而促成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社区培训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式的实践教学和小班化管理形式,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规模。学院首先找准与企业的对接口,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聘请与办学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相关部门领导、技术专家组成,对学院专业建设、培训项目进行有效指导,实现了教学规范与用人标准的“三衔接”:即培训规格与用人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其次按照“企业出题目,培训列项目,产学研结合出成果”的思路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即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列出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合格员工,另一方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基地,真正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第三,完善师资队伍机制:即学院建立了聘请高校离退休教授、副教授、企业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机制,适应“产、学、研”办学目标。

3.社区培训学院面向农户辐射模式

(1)学院+基地+农户模式

学院应着力建设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努力建成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效益的产业基地。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利用学院的师资力量、技术优势,融“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既教会农民做,又做给农民看,还领着农民干,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例如:我市丁蜀社区教育中心创办了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密切配合镇村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积极采取“一听取、二调查、三培训、四示范五推广”的工作策略,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科技致富。该校“农科教”示范基地至今已为15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提供服务,先后培训农民22个班级1200多人次,推广了6个绿化苗木新品种和“苏玉糯1号”、甘薯“紫心薯”、“苏薯8号”等优良品种,使这些村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

(2)学院+公司+农户模式

它以学院为主体,以公司为实体,以农户为客体,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开发。这种办学模式,公司实际上是衔接学院和农户的纽带,市场上需要什么,公司来组织加工和销售,学院出技术并组织培训,农民生产有技术和市场的保障。例如:我市高塍社区教育中心成立宜兴市原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免费对本镇农户分批开展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培训,并对首批扶持对象免费赠送苗鸡,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跟踪服务,绿壳蛋鸡产蛋后由公司实行包销。带领当地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4.社区培训学院面向社区市民辐射模式

社区培训学院应重视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以社区居民实际需要为轴心,努力形成覆盖终身的社区教育四大课程体系,一是0~6岁学前教育系列。二是在校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系列。三是成人教育系列。四是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教育系列。要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培训活动。社区教育应更多考虑社区群众所喜爱的各类科目课程,开设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休闲娱乐等课程,突出知识性、健康性、娱乐性和休闲性,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提高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伟林,陈界誉.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刘维俭,罗健.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与机制运行探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李新中.依托电视大学创建社区大学的思考与建议.淮海工学院学报,2004(2).

[4]刘嘉树.发展社区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注:《社区培训学院示范辐射功能研究》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2SEW-Y-067)

作者简介:莫显君(1974.3),男,本科,讲师,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成人教育处,主要从事成人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江苏省宜兴市教育西路29号,214206)

(作者单位 宜兴社区培训学院〈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法研究 下一篇:优化教学策略,推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