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 9期

时间:2022-09-10 11:40:45

中华蜜蜂 9期

“中华蜜蜂”,一听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一种蜜蜂,至少它的原产地在中国。这种蜜蜂,又被称作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它是中国独有的蜜蜂,也是我国蜜蜂中的当家品种,通常生活在以杂木林为主的森林群落和传统的农业群落中。它除了为我们提供可口的蜂蜜之外,也是主要的传粉昆虫。

提起养蜂,我们印象中往往是这样的场景:花海成片,小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不辞辛劳地采蜜,蜂农从南到北不停地追赶花期。这种我们平时看到的最多的蜜蜂,通常都是西蜂,研究者也称之为意蜂,就是意大利蜜蜂。西蜂的特点是采蜜的效率很高,也容易驯服,还可以随时搬迁放养。与这种蜜蜂相比,中蜂,也就是中华蜜蜂,蜂箱不搬迁,通常是摆放在一些固定的区域,比如老百姓的房前屋后,甚至岩壁上。

中华蜜蜂在中华大地上生活了3000年之久,但是最近100多年来,随着外来蜂种的引入,它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了巨大影响。自1896西方蜜蜂中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和喀尼阿兰蜂引进和大量繁育以来,中华蜜蜂受到了严重威胁,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了80%以上。

中华蜜蜂凶猛,但是个体小。西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为是同伙,让西蜂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意大利蜂的嘴像两个钳子一样,轻轻松松就把中蜂咬死。

现在,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只在一些山区保留了少量中华蜜蜂,如长白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吕梁山区、祁连山区等。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处于濒危状态。新疆、大兴安岭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中华蜜蜂已灭绝,半山区处于濒危状态,大山区如秦岭、大别山区、武夷山区、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东部、南部山区、南岭、十万大山等地区处于易危和稀有状态,蜂群减少60%以上。只在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神农架山区,中华蜜蜂还保存自然生存状态。

中华蜜蜂善于在人们常常忽视的小花朵上采蜜,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与中华蜜蜂相比,意蜂嗅觉灵敏度较低,不易发现分散、零星开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蔷薇料、漆树科、山茶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葫芦科等种类的植株,分散,矮小,多生长在遮阴处,开花时中华蜜蜂是主要采花者,意蜂很少去。而且,在同一地区,中华蜜蜂每日外出采集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小时?3小时,可谓上班早下班晚。因此,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西方蜜蜂。

西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而中华蜜蜂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没有中华蜜蜂授粉,生存会受到影响。中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华蜜蜂功不可没。

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它一旦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多种植物将消失。这也正是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什么会说:“没有蜜蜂,人类只能活4年。”

为使中蜂种群和栖息环境得到保护,我国现已成立了部级中蜂(长白山中蜂)保护区、神农架部级中蜂(华中中蜂)保护区等5个部级蜜蜂保护区。

在北纬31°线上神秘的神农架,林海茫茫,老百姓至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华蜜蜂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着,空气污染、水源缺乏、蜜源植物种类单一、天敌横行,都与它们无关。

神农架中蜂属于中华蜜蜂华中生态型,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品种,是我国的本土蜂种。据调查,神农架林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未饲养外来蜂种的行政区域。中国养蜂学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对神农架地区中蜂遗传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后,普遍认为神农架是中华蜜蜂最好的栖息地,是蜜蜂与植物共存生物多样性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拥有迄今为止地球中纬度地区保存尤为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可供中华蜜蜂采蜜的植物就有400余种,可谓食源丰富。加上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共有四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317条,汩汩的山泉水随处可见,水资源十分丰富,为中华蜜蜂提供了良好的水源。

神农架中华蜜蜂的饲养方式、取蜜方式、品种纯度等都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是“难得的中华蜜蜂保种场所”。

在神农架林区,笔者有幸接触到一位世代养蜂的人——项斌。项斌介绍说,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养蜂人,对养蜂有独到的见解。“养蜜蜂,首先,你要和蜜蜂交朋友,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然后要顺应它们的习性。割蜜的时候,要给蜜蜂多留一点蜂蜜,不然它就饿死了。”项斌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项斌的养蜂场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官门山,这里海拔1200米?1500米,正是中药药源植物生长的理想地方,加上水源丰富,为中蜂采蜜创造了理想条件。

与其他人养蜂不一样,项斌的蜂箱是挂在岩壁上的。和项斌交谈了解到,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黑熊和野猪等野生动物把他的蜂蜜当“美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吸引力,引起公众对中华蜜蜂这个古老的原始蜂种的关注。

项斌细心地呵护着他的蜜蜂。进入冬季,项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用泥巴把蜂箱上的蜂路封上一部分,避免冷空气的侵入,为蜜蜂提供一个温暖的居住环境。其次还要时刻守护在蜜蜂养殖区,因为冬季黑熊、野猪、啄木鸟和老鼠等会偷偷跑来吃蜂蜜,甚至伤害蜜蜂。项斌说:“虽然我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是至少有我在,它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来。”第三件事情就是要定期揭开蜂箱查看,如果发现哪个蜂箱的蜜不够蜜蜂吃,就要去旁边的蜂箱里取一些蜜过来,从而保证所有的蜜蜂不挨饿。到了夏天,还要把蜂箱垫起来一些,这样就保证了蜂箱的自然通风。另外,还要不定期地在蜂箱周围放一些盐水,供蜜蜂饮用。

不仅如此,项斌割蜜的时间段和频率、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在其他地区,一般是在4月?9月割蜜,而且1个月割4?5次,而项斌仅仅在7月?9月割蜜,而且1箱仅割1次。这样,既保证了蜜蜂的高质量生活,也保证了蜂蜜的质量。割蜜时,从巢房取下一部分,然后用纱布自然过滤,这种方式获取的蜂蜜水分含量少,品质高。

为了扩大中蜂种群,神农架的养蜂人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收集野蜂:把野生蜂抓来养在自己的蜂箱,扩大族群。

每年5月?6月,蜜蜂分家,一团一团地飞。项斌常常去山里的岩洞或农家土墙的屋檐下寻找蜂群。

项斌有一套抓蜂的办法。他在腰间别上冒烟的艾叶,因为蜜蜂被烟熏后会比较温顺。首先要跟踪蜜蜂群,但是不能离它们太近,如果一开始就很近,蜂群会误以为要伤害它们,就群起攻击人。而且,其中有一个技术性的活,就是要先找到侦察蜂。最先飞到人身边的就是侦察蜂,而且它们喜欢躲在岩屋下。识别出侦察蜂,就要想方设法和它“套近乎”,让它对人产生好感,这样它才会回去通知所有的同胞过来。一旦“收买”了侦察蜂,就要把贮备好的蜂箱就近摆放,然后等它们对蜂箱逐渐熟悉了,再在不知不觉中把蜂箱搬回来。这是一个让中蜂逐渐适应的过程,否则,收集工作就不会成功。

收集野蜂,一方面扩大了中蜂种群,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蜂群的遗传多样性。

上一篇:癌细胞提醒你 下一篇:朱鹮故事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