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水平滞后原因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9-10 09:53:22

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水平滞后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家长、孩子对于音乐兴趣的培养缺乏科学认识

在家长和孩子们看来,只有学好了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换言之,只要把文化课学好了,考出理想的成绩,升入重点高中,也才能有机会考上重点大学,就会顺理成章的找到好工作,与学音乐似乎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也没有什么大的用途。所以最终,家长们把孩子能否走向成功的筹码掷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从小就忽视对子女音乐兴趣的培养,把孩子对音乐产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全部扼杀在摇篮里了。

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赵枫先生曾经说过:“学音乐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要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发展,音乐教育是敢重要的因素。”然而,家长们只知道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和培养,从来就忽视美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性,及音乐在孩子大脑智力开发方面的特殊作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乐。”当然,也许在家长们的高压下,孩子们确实将来能考出骄人的成绩,实现家长们的愿望。但是,这些孩子们只能成为获得分数的工具,学习的机器。离开了音乐,离开了美育,他们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就会缺少快乐和音乐对于智力开发的特殊作用。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说明音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以及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二、学生内在驱动力的缺乏与音乐学习的被动

1、学生对于音乐现实价值的理解缺失

学习音乐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学又会怎么样,学好和不学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的很多学生,他们很盲目,到底是学还是不学。于是在左右摇摆之时便想到了文化课的学习,因为文化课的学习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涵养,可以让他们考出好成绩,获得最直接的益处,更可以让他们飞出农村。而音乐课,似乎只是文化课学习的一种辅助教学,充其量也只是学生放松自己,获得身心愉悦的工具罢了。因此,对比之余就武断地放弃了音乐的学习和提高。所以导致学唱歌曲时,学生们唱得有口无心,随便应付,欣赏音乐作品时,他们却在想其他事情,回答问题时,住往又是答非所问,让人啼笑皆非。久而久之,音乐课就成了学生们消极应付的课,再加上没有明显的升学考压力,音乐课就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没有实际地位的“休闲娱乐”课了。

2、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影响了音乐的学习

学生作为一个生命力旺盛的群体,对万事万物有着十分好奇的心理和年轻的青春冲动。但是在做一件事情时,他们往往更多考虑的是事物发展的一个结果,而常常忽略事物正常发展的变化过程。如安排学生参加文艺节目的排练,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参加了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我们的节目能达到什么样的档次等等。其实,音乐兴趣往往是通过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才建立和培养起来的相互关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说过,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但是如果没有经常参与音乐艺术活动,不投入到音乐活动的实践与创作的过程中,不发现和体验“过程”的美,没有和学习过程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学生怎能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又怎会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呢?

3、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原认知的积淀

在初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若干年来文化课等学生们所谓的“正课”每周都有5课时以上,而音乐等学生们所谓的“副课”却每周只有可怜的一课时(学生理解为,重要的课,课时多,不重要的课,课时就少)。再加上本来学生对于音乐课就存有偏见,又没有明显的考试压力,所以音乐学习就淡出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和学习范畴。

音乐课,作为技能课的身份出现和存在于学校的所有学科队伍之中,本来就已约束和影响了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充分认识。学生们片面地认为,音乐课既然是技能课(学生们称作“副课”),本来就是学技能,学技之长的,既然我天生就不是学音乐技能的材料,对音乐一点感觉也没有,那么只能以“次要”的态度“混”下去了。其实,音乐课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普及和提高大众的音乐基础知识。只要人人参与,积极实践,再小的海棉也能吸收水分。

三、环境影响力阻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步伐

1、学校环境的影响

著名音乐教育家,人民音乐家贺绿汀曾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音乐课其实就是可有可无的课,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据笔者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校,只要学校里要搞大型的活动,或者学校需要利用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开学生会议,首先停的就是技能课,音乐课也就难逃厄运了。而且,这样的音乐课停课的次数是和学校举办的活动次数的多少成正比,举办活动越多,停课也就越多。如此一来,不仅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而且还影响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剥夺了学生学习、参与和享受音乐的权利。

另外,每到期末复习阶段,很多学校就已提早两周到一个月左右时间停止了音乐等技能课的教学,为的是能腾出时间给学生作复习文化课知识用,争取在期末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当然,学校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在牺牲音乐等技能课的时间去换得文化课成绩的所谓提高,其实质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其实,恰恰在期末阶段更应该坚持上好音乐等技能课才较为科学和合理。因为期末复习阶段本来学生的学习量比平时增加了几倍,心理和生理承受的压力加大,如果再没有了音乐等技能课的学习作为缓解和补充,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大更严重的后果。

2、教师环境的影响

在一般的教师看来,音乐课就等同于唱歌课,上好了音乐课无非就是会唱几首歌曲罢了,学好了文化课知识比什么都重要,不会唱歌又没关系。笔者从来没有听说某个班主任或文化课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自修和课余时间看看音乐知识,学学歌曲什么的。一周之内,除了上音乐课之外,学生绝对不会再次主动打开音乐教材去巩固知识。然而,他们却都忽视了音乐在学习教育中产生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也说过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可见,音乐课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唱会几首歌,了解一点音乐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开启一个人的智慧之门,启迪很多的学习灵感。所以,就像教育家,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换言之,没有音乐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不 完整的教育。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的学生。

又如,音乐教师有时需要学生利用午休或课余时间参加文艺节目的排练,也很难得到相关教师的全力支持。他们经常埋怨,这个时间正是学生补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间,最好不要因为参加文艺排练而耽误和影响学生的学习。又言,参加文艺排练往往使学生很兴奋,使得在后面的文化课学习中心定不下来,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主动地了解音乐知识,吸收音乐营养,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参与好文艺活动,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个人学习成绩,反而能促使文化课的有效学习,提高理解和创造能力,使班级团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协作能力,促进学校的学习朝气和文化魅力。

3、学生环境的影响

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小就没有养成主动和正规接受音乐的习惯。他们认为音乐只是休闲娱乐的工具,是诸多兴趣爱好中稍不重要的一种,只是在无事可干的情况下用于打发时间,并不能当作一种学习科目去对待。平时学生家长们在茶前饭后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文化课成绩考的如何如何,你家孩子考的好,还是我家孩子考的好诸如此类。学生们也深知,只有文化课成绩考差了,才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哪个家长又会因子女音乐学的差而去计较呢?

对策一 从学生的成长发展点理解音乐教育

1、重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作用

(1)从音乐艺术思维的发展论述思维的方式特点

苏州大学教授、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说过,学艺术的孩子最聪明。对于专家的话笔者理解为,艺术能启迪一个人的智慧,开发一个人的大脑,提高人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激活人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艺术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学音乐的孩子和不学音乐的孩子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不学音乐的孩子往往比较传统和保守的看待问题,寻找的认识角度偏少,而学音乐的孩子经常会有多维性的思维方式,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学音乐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常常比较新颖,独特,超前,具有很强的时间和空间感。音乐教师应多做一些引导。

(2)从音乐的感知出发理解音乐教育

音乐感知能力是体现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方面。音乐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把感知能力训练溶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如在音乐课堂的演奏或演唱活动中,让学生听辨自己或同学们的演唱、演奏效果,从中掌握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高)以及辨别音乐表现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并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音乐教育。

对策二 从学校的文化建设点实践音乐教学

1、构建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指向的和谐音乐课堂

当前,很多农村中学都在积极为打造以艺术特色、体育特色、诗歌特色、校本研究特色等方向的特色校园而不断的努力。我们可以借打造数字化特色校园为契机,积极地、合理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视听整合教学课。使音乐实践与视听教学完美、科学和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把学生的心重新拉回到音乐课堂上来。

2、建立以学生生活目标为指向的音乐课堂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使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和游戏化,目的还是在即兴的过程中回归音乐的生活本源,以多元化的刺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奥尔夫主张,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笔者认为,农村有着广阔的音乐创作舞台,有着取之不尽的音乐创作元素,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会生活。如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把家中的空酒瓶、空茶叶桶、茶杯和瓷碗等发声器具带到课堂上――展示和分析声音的特性。在感受节奏时,可以让学生寻找和模仿生活中具有节奏的声响,如一公鸡啼鸣、蝉叫,狗吠,机器发动的声音等等。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参与音乐课,而且使其懂得音乐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3、创建以师生共同体的共生目标教学为指向的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的音乐艺术风采,张扬个性,而且还能通过参与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团结大家的心。作为教师,既应认识到自己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又应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群体的一分子,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音乐艺术活动。如学校举行的艺术节文艺汇演中,积极以师生同台的方式出现。在表演时采用师生对唱,或者学生为教师伴舞伴奏等等。如此一来,不但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

对策三 从教师的专业提升出发丰富音乐生活

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不断寻找恰当的时机,积极参与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进修,如演唱、演奏、表演、合唱指挥等。在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能以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如:学生要搞文艺演出,音乐教师就应主动担当起节目的设计、编排和辅导工作:如:全校开展以“学习英模――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班会时,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专业之长和同学们一起,把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创编成不同的文艺形式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不但充实和丰富了班会的内容,深化了英模精神的教育,同时,又进一步拉近了师生关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完美人格个性、培养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所不可替代的内容。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和造就人才有着特殊的作用。笔者认为,社会、家庭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享受良好的、完整的音乐教育,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

(沈国平 浙江省平湖市城北路福臻中学音乐教师)

上一篇:用音乐浸润孩子的情感 下一篇:如何在歌唱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