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时间:2022-09-10 05:57:24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80例,均给予中药内外并治,经期停服,3个月1疗程。结果: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47例,治愈率78%,有效30例,有效率20%,无效3例(2%),总有效率98%。结论:该方案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药内外并治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本病多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瘕”、“不孕”等病范畴。近年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桂枝茯苓汤合易黄汤加减内服与中药灌肠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心得简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80例,年龄20~50岁,病程3个月~8年,均有性生活史。

诊断标准:①有或无急性盆腔炎史;②症状反复发作的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不调,经量增多,不孕,白带增多等;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部分患者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③妇科检查:子宫常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呈条索状的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时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④B超示:附件增厚或有囊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治疗方法:180例患者,均给予桂枝茯苓汤合易黄汤加减水煎口服,组方为桂枝10g,茯苓15g,桃仁15g,丹皮15g,赤芍10g,丹参10g,红藤30g,败酱草25g,莪术15g,水蛭7g,甘草10g,炒山药30g,炒芡实30g,白果20g,炒车前子12g(包煎),黄柏10g。加减:带下色黄稠厚者加土茯苓20g,苦参10g;带下色白清稀者加苍术10g,炒薏米20g,川朴6g;带下色青者加柴胡12g,白芍10g;带下色赤者加生地18g,炒蒲黄(布包)10g,三七末(冲服)4g;小腹发凉遇寒腹痛加重者加小茴香15g,艾叶15g;伴输卵管增粗或粘连者加王不留行15g,生牡蛎(先煎)20g,荔核10g;若月经量多可去桃仁、红花、莪术。中药灌肠组方:丹参30g,红藤30g,败酱草30g,莪术15g,三棱15g,枳实10g,皂刺10g。用上述药加水浓煎至200ml,置入干净的250ml盐水瓶中备用,通过导管将药液输入直肠深部。药液温度35~40℃,插管深度(即导管口距的距离)约15cm。1次/日。连续7天,药液灌完后卧床休息。月经干净后3天应用中药内外并治,7天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用,改为敏感抗生素静滴7天,用药期间避免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性生活,连续治疗3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全身症状、体征消失,妇检及B超检查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②有效:全身症状缓解,体征好转,B超检查未见盆腔积液及包块或包块缩小2/3以下,病情稳定;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减轻,检查B超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 果

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桂枝茯苓汤合易黄汤加减内服与中药灌肠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147例,治愈率78%,有效30例,有效率20%,无效3例(2%),总有效率98%。

讨 论

盆腔炎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炎症病变的总称。《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证”。但由于患者体质阴阳的偏盛,又可表现为“湿热蕴结”、“寒湿凝滞”两种基本证型,而以前者更多见。总之,就病因来说,都是湿邪流注下焦的缘故。再者,下焦于妇女为胞宫所在的地方,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无论寒湿或湿热流注下焦,均可致血脉瘀滞。所以王清任《医林改错》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湿邪遏郁胞宫,瘀血阻滞冲、任,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则月经不调,以致不孕。这是用中医学分析慢性盆腔炎常见症状的理论根据,也可说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湿热阻络,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桂枝茯苓汤合易黄汤加减内服与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其机制在于桂枝茯苓汤合易黄汤加减内服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清热解毒,除湿止带作用。中药灌肠通过局部药物直接吸收,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增生组织的软化,炎症的吸收。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茯苓丸,组成为桂枝、茯苓、芍药、牡丹皮、桃仁。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用于妇女宿有徵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方中桂枝为主药、温通经脉而行瘀导滞、辅以桃仁活血化瘀、丹皮散血行瘀、兼清瘀热、芍药养血和血、佐以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建脾、以助消瘀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块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其药理作用为:调节血流变:改善血液的“黏、浓、凝、聚”。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栓形成。镇痛:对外周性及中枢性疼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抗炎:对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调节免疫:增强免疫功能。易黄汤为清代妇科名医傅山所创,历来被奉为治疗黄带专方,黄带之因多是湿热为标,脾虚是本,本方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带下的产生虽说与肝、脾、肾等多个脏腑有关,但带下毕竟为黏滞秽浊之物,无不由湿产生,而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水湿郁而化热,则常形成湿热内蕴之带下症,此外,由于湿热轻重不同,脏腑影响各异,而表现各种不同的带下,不过,脾虚湿盛则为各种带下万变不离其宗之根本,易黄汤重用山药、芡实健脾补气,益肾固本,甘淡之品,兼有收涩止带,使补中有消,清中有通,正如傅氏所说“淮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经脉之中,加用黄柏清肾中之火”,诸药相配,补而能清,清而能敛,使脾健湿去,热清带止,再加临床随症加减,药症相合,用于多种带下证,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有健脾祛湿、清热解毒、调补冲任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具有干扰渗出及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防止炎性细胞的侵润及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作用。通过上述临床观察,桂枝茯苓汤合易黄汤加减内服与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预后理想,复发率低,不失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大家论坛,2010.

2 卜平芬,何翰忠.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9.

3 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医学论坛.2008.

上一篇:推拿结合运动治疗颈背疲劳综合征65例 下一篇:红茴香注射液小剂量痛点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