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12 10:58:08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就对影响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对控制影响因素的各项方案进行探究,提升控制效果。

关键词:中药;薄层色谱;分离原理;影响因素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主要是通过薄层色谱上斑点的有无完成药品真伪的判断,通过斑点的大小及颜色完成药品品质的分析。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将供试品溶液点在薄层板上,通过层析缸中的展开剂完成药物分离[1]。检验人员根据色谱图状况,将供试品色谱与对照物色谱进行比对,通过薄层扫描实现药品鉴别、检查及药品含量测定。该种操作在检验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结果直观性强,分析准确性相对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1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及原理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是中药鉴别、中药成方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我国通过多年研究明显提升了对照药材及对照技术的控制效果,各种控制操作较为简便、成本较为低廉,已经被广泛应用。

1.1 鉴别方法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实施的过程中要先将样品溶液通过毛细管点于薄层板一端,然后要在密闭层析缸内完成薄层板上的样品组分分离操作。加入的展开剂(或吸附剂)在薄层板上移动,带动样品中的各项组分逐渐扩散,展开剂中不同极性的溶剂,在提升样品移动效果的同时,对各组分进行分离,最终完成展开操作。

由于样品各组分性质不同,其展开移动过程中的距离也不相同,当展开达到一定程度时,显示分离的组分斑点。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色剂等在薄层板上显示斑点位置,当组分具有颜色时可以直接观察,当组分不具有颜色时需要喷显色试剂后观察,对斑点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分离原理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成分的吸附效果不相同,成分在吸附后的移动相至固定相过程中会产生连续吸附,导致吸附之间相互分离,形成不同斑点。上述连续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中由于固定相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薄层色谱,可以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固定相上的分离或不同展开剂中展开而得到的斑点状况进行对应对比,提升药品检验的准确性。

2 影响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的因素

2.1 湿度 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可以造成薄层板的吸附效果受到限制,造成容量因子发生转变。当湿度不同时,薄层板产生的薄层色谱也不尽相同。控制相对湿度的方法,可对双槽展开缸的一槽中加入适当浓度的硫酸与点样后的薄层板一起饱和,然后再展开(见表1 )。

2.2 温度 温度可以造成薄层色谱鉴别检验的效果受到影响,当温度较高时,薄层检验中的Rf值较高,检查准确性降低。在检验的过程中温度可以造成有机溶剂蒸发,导致展缸中的各项蒸汽比例发生转变,造成展开剂浓度出现差异。在对温度因素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在密封可控装置中或恒温室等展开试验,降低温度影响。

2.3 展缸和薄层板 展缸及薄层板在使用的过程中的饱和状况直接影响着生物碱类成分薄层鉴别效果。在这类检验的过程中,展缸中的氨蒸汽达到饱和与否可造成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当氨蒸汽达到饱和时,展缸及薄层板检测出的色谱图斑显示清晰且较为圆整,各项斑点不存在严重边缘效应,当氨蒸汽未达到饱和时,展缸及薄层板检测出的色谱图斑显示不清晰,斑点存在严重拖尾现象,边缘效应较大。解决方案:①在对展缸及薄层板加入氨水的过程中,将薄层板控制为碱性,可提升氨蒸汽的饱和质量;②适当延长饱和时间使氨蒸汽尽量达到理想的饱和状态。

2.4 样品处理 中药成分较为复杂,药品之间的相互干扰非常严重,在分离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样品处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对药品中的成分进行合理分离,造成中药薄层色谱鉴别中的各项内容相互影响,导致斑点效果受到制约。除此之外,部分药品在处理的过程中颜色不同,对背景要求不一样也会导致鉴别的效果受到影响。

2.5 操作影响 操作人员是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的直接影响因素,当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不规范时将直接导致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质量大打折扣。操作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操作经验,对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关键要求无法完成,直接造成薄层色谱边缘出现严重拖尾现象,导致斑点显示效果受到制约。

2.6 其他因素 不同厂家的薄层板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薄层板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生产中厂家使用材料、生产技术等不一致,最终将导致其内部硅胶粒度、粘合剂状况、硅胶性质等出现明显差异。除此之外,展开剂使用次数也影响着中药薄层色谱状况。当展开剂过多使用时,展开剂中各组分比例发生改变,分离效果明显降低。

3 薄层色谱鉴别中存在的问题

3.1 确认时存在的问题 在采用液质联用、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等方法进行确认时,检测人员如果发现确认的结果和检验的结果不一致,就可以确定薄层色谱判定结果为不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人们用仪器方法可检出的结果的确认,在具体报告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第一种认为,即使薄层色谱没有显现出比较清晰的斑点,但是相关人员也可以依据数据结果判定其符合规定,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检验时虽然有其他方法进行验证,但是由于比对的标准不同,这样会造成结果之间的差异,因此不能够将薄层色谱判定结果作为判定的最终结果[2]。

3.2 加倍量点样问题 在对中药检测时,如果遇到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就要对其进行复捡工作,并采用加倍量点样的方法。通常情况下会在做复验时按照供试品点样标准规定量的2倍进行点样,从而排除薄层板的吸附能力不同以及其他杂质的影响。如果不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可能就会影响到检测的质量[3]。供试品点样的量要有多大,不同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严格按照标准点样量,如果没有斑点出现,则可以将其定为不符合规定。在薄层色谱鉴别影响因素中,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往往会导致结果的不科学。另一种观点认为薄层色谱的鉴别就是定性的鉴别,它可以保证检验的质量,在中药的检验上有着比较好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当增大点样量时,会导致斑点的变形,从而出现薄层色谱鉴定不准的问题。

4 总结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一直被业内人士关注,已经被应用到多个领域。当前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已经由传统检验鉴别转变为高科技检验,将之与红外光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善的鉴别检验系统。随着我国科技的逐渐进步和设备的逐渐提升,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单红艳.薄层色谱法检验中药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7):56-58.

[2]韩桂茹,赵韶,赵志军.中药全息薄层色谱鉴别研究[J].中成药,2009,31(1):5-9.

[3]赵鸣舒,刘文京,赵希贤.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别薄荷[J].2010,17(20):49-50.

上一篇: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