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循证之饮食调护

时间:2022-09-10 12:28:28

中医循证之饮食调护

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笔者认为.做好饮食调养,不仅要根据临床经验,还应以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把握中医辨证调护。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以胃气为本辨证配餐

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具有腐熟水谷的功能,脾能运化水谷之精微,把食物的精微输送到全身,是后天营养的来源。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战胜病邪、协调人体阴阳、恢复机体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病人进食时即使与疾病相宜的食物,也应适当控制,切忌过多,以免增加脾胃负担,不利康复。虚弱病人,不能滋腻厚味以图速补,要予清淡易消化、有启脾开胃作用的食物,循序渐进,逐步增强脾胃功能。

《内经》提出的“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治疗原则,不仅是中药治疗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医营养学所遵循的原则。辨证配膳就是根据证的阴阳、虚实、寒热,分别给予患者不同的饮食治疗。如虚热证,应予滋阴清补之品;虚寒证,予温补之品;实热证,予清泻之品;寒实证,予温热祛寒之品。

2 根据食物的四性五味调养

食物之所以具有配合治疗的作用,主要是因其有性昧之分,利用其性味不同,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使之阴平阳秘。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不同的疾病,肠内营养支持的类型有严格的区别。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凉之、凉者温之的治疗原则也适用于食疗。寒凉之品多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和清肝、明目、安神,如苦瓜、萝卜、莲子心、荷叶、、梨、紫菜、蚌蛤等;温热食物有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的作用.如葱、姜、蒜、辣椒、胡椒、乌鸡、牛肉、羊肉、狗肉等。发热时食用西瓜、梨、荸荠等可清热生津;阳虚怕冷之人宜食羊肉等,可温中补虚、抵御寒冷;脘腹冷痛者饮生姜红糖水可温中散寒。

食物的五味为辛、甘、酸、苦、咸,其功能:辛甘发散为阳,酸苦咸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味具有行气、温阳、行血的作用,用以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的食物,都有辛味,如葱、姜、椒等。辛而温的食物能散寒,如风寒感冒,用生姜加红糖适量,沸水浸泡,热饮效果甚佳。甘味具有和中缓急,润燥与补益作用,如肺热咳嗽、大便秘结,以蜂蜜冲水治之效佳。酸味有收敛和固涩之功,如出虚汗、久泻、消化不良可予乌梅、山楂等。苦味有宣泄和燥湿之效,治疗热证、便秘、心烦、肺气上逆喘促,可食苦味之杏仁、苦瓜、莴苣、丝瓜等。咸味能软坚散结,常用来瘿瘤、痞块等,如海带、海蜇、海藻等。

3 调养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调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就是要根据病人、地域及天时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食物。如胖人多痰湿,宜食用清淡化痰一类的食物;瘦人多阴虚,宜食用汁肥液厚的食物;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消化力差,抗病力弱,应以调脾益肾、滋养气血为主,避免使用辛温燥烈之品;老年人肾气渐衰,肝肾不足,应以滋补肝肾、延缓衰老、强健身体为主。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春天阳气发越之时不宜食用辛辣升散之品,应多食清淡之果蔬及豆制品;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暑热挟湿,脾胃易受困,应多食甘寒、清淡之品,如绿豆汤、荷叶粥、西瓜等,以清热解暑;秋季万物收敛,凉风初长,燥气袭人,易使咳嗽或痰喘发作,应进食清肺降气化痰之品,如萝卜、百合、杏仁、梨等;冬季万物潜藏,人体阳气内敛,易受寒侵,晨起宜服热粥,选食牛、羊肉等温热之品。

《金匮要略》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有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提出了饮食因病制宜的重要性。心脑血管及肾病病人,要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肠道疾病病人应以谷类软食为主,少食多餐,宜进清淡素食。肝胆疾病病人以软而易消化食物为主。消渴病病人宜食豆制品、瘦肉、鱼、蔬菜等。头痛、眩晕属肝阳上亢者,宜清淡饮食,多食果蔬。水肿、淋浊者宜食赤小豆、冬瓜汁、西瓜、葫芦皮等。

4 饮食禁忌

一般来说,在服药期间,生冷、油腻、辛辣、腥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均不宜食用。如脾胃虚寒、泄泻腹痛者,服温中散寒药时,忌食生冷瓜果、腥臭、黏滑之品。心脏病病人服安神药时,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类神经兴奋性食物;阳虚寒盛者忌生冷寒凉之品;阴虚热盛者忌辛辣助火之属;水肿病人忌咸味;消渴病人忌含糖食品;阳证、疮疡、风疹等忌辛辣、香燥、海鲜等物。羊肉忌半夏、石菖蒲;狗肉忌杏仁;鲫鱼忌厚朴、麦冬;鲤鱼忌砂仁;萝卜忌人参等。

上一篇:针灸治疗失眠患者4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