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时间:2022-09-10 10:55:04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数学是一门让学生思想高度运转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要求.数学概括、抽象的特性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必要前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初中生相对来说心智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问题,只有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才会有针对性地讲解,促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所以,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传统式的教师讲,学生听,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改变这种沉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发问,为学生创造提问的环境.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专心讲课,学生只管听,这种模式下学生发问的机会少,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数学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越来越小,造成数学成绩越来越低.数学逻辑性强,教师讲课节奏快,教师即使有提问也因课堂时间有限而直接给出答案,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教师常常答问一体,一个人包办,思维转换太快,学生反映不过来,渐渐脱离教学节奏.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问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听教师讲解、理解问题、掌握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向我们揭示自然规律和生活技巧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能够提高人民的素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数学学习对我们以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就是生活”等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创建良好的提问情境作准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生动有趣,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兴趣,促使学生对课本和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思考分析,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大胆提问.

2.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困扰着我们.培养问题意识就是多问学生问题吗?不.问学生问题不仅不会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还会让他们养成你问、你讲的“坏习惯”,教学中教师还是主体,还是中心,学生变得更加被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提问,而教师仅仅解惑.现在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短,让教师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出问题,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放权”,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他们提问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的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努力打造一个多元化、民族、平等、气氛和谐的新课堂,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他们的想象力飞起来,而教师分析问题、讲解问题,再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营造团结、热烈、民主的提问氛围.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十分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就为教师培养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但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与他们所在环境有着很大关系.想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为此,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未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积极诱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提问.不仅如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式,使学生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更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即使提问出错也不会被学生嘲笑、教师贬低的提问气氛,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在如此想问、敢问、好问的气氛影响下,相信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定会得到培养.这样,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要多管齐下,巧妙地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提问要注重质量,一定要精妙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教师提问也要因材施教,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也要有面向个别学生的问题,加强提问的针对性.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是青少年素质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他们掌握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使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题,并出色地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高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应用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