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印象

时间:2022-09-10 09:02:50

上海电影节印象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潮湿闷热的六月开始,在一场大雨中落幕。和过去一样,在本届电影节上,记者甚少看到国外媒体的身影,在各大论坛、新闻会现场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同行。但今年的组委会邀请了不少好莱坞大腕担任嘉宾,让本届上影节弥漫着浓厚的美国气息。

关注度:主竞赛平淡 展映火爆

头两天,大部分媒体都奔波于各大片方组织的新片会间,活动密集程度令大家分身乏术,叫苦不迭。随后几天,又基本都泡在各类论坛和交易市场里。相形之下,大家对主竞赛单元的热情却普遍不高。

在电影节的官方网页里,只有影片内容的几百字文字简介,没有主创详细介绍,更没有动态信息呈现大家对于参赛片的反馈。而官方展映的组织安排也缺乏沟通和协商。

入围影片《被偷走的那五年》展映前,许多记者提前十分钟在影院外等候,却被告知不能进入。工作人员表示,只给媒体预留了40张票,已全部派完。记者们要求进去看映前观众见面会,也遭到拒绝。现场找不到负责人进行交涉,一群保安开始推搡记者,现场陷入混乱。另一部华语片《神奇》也一度传出“拒绝媒体入场”的消息,尽管最后证实只是传闻,但也多少打击了媒体的参与积极性。随后的影片展映更可谓门庭冷落,映后新闻会也乏人问津。

相对于竞赛单元的平淡,展映单元则一直是上影节的“金牌栏目”。今年的“向大师致敬”推出了希区柯克默片修复展、小津安二郎作品展、奥列弗·斯通影展等,吸引了众多影迷前往。记者身边就有几位朋友自费从北京奔赴上海,只为在大银幕上一睹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开票第二日,许多热门影片的门票就销售一空,很多影迷通宵网购门票,甚至还出现了“购票攻略”。不少热门电影都出现了满场。观影手册派发遍布各大交通枢纽,宣传服务十分给力。

尽管展映影片优秀,但出错票、放错片、字幕出错、画幅比例问题频发,引发了一些观众的抱怨。观众们通过微博曝光这些问题,让这些瑕疵像皮肤上的青春痘一样,虽不致影响大局,却令人不安。挑剔的观众和透明的曝光渠道,对主办方的组织放映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青春片受宠 女导演崛起

今年的子竞赛单元,青春片史无前例地大获全胜。“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下了“双黄蛋”,最佳影片由《小时代》和《青春派》获得。而荣获“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和评委会大奖的《季风的季节》《初恋未满》也都是青春片。首次做导演的郭敬明更是凭借《小时代》拿下了最佳新人导演奖。他说,“我就是用青春拍了这部电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初恋未满》的导演刘娟还不满30岁,这是她导演的首部长片。

青春片的流行并非偶然。郭敬明在论坛上说:“为什么很多大导演都有偶尔失手的时候?因为观影群从上一代过渡到了下一代。如果没有新的类型给新观众看,就会出现观影饥渴和市场空白,一旦有符合年轻人类型的电影,就能获得成功。如果还用上一代的想法拍电影,那会出现问题。”

本届上影节女导演的表现也颇为抢眼。“亚洲新人奖”总共10部入围影片中,有4部为女导演作品。最后三项大奖全部落入了她们手中。联想到上半年薛晓路、赵薇等新晋女导演的出众表现,一个征兆已经逐渐抬头:新生代导演中,女性将逐步占据重要地位。

好莱坞星光璀璨

去年的上影节,金基德的出现让不少人激动。而今年,走艺术路线的电影人少了很多。与此相对的是“好莱坞军团”前所未有的高调表现。

除了开、闭幕影片均来自好莱坞外,6月17日晚的“美国电影之夜暨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酒会”,将参与本届电影节的好莱坞“大咖”尽数招来。本届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奥列弗·斯通跟中国电影人把酒言欢;评委会主席汤姆·霍伯跟他的英国老乡、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愉快地攀谈。身边是她的丈夫,美国导演协会会长泰勒·海克福德。大大小小的中国明星、影人、企业家围绕着他们,把酒会现场挤得水泄不通。

随后几天,电影节上还出现了“《超人》军团”,以及之前已经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亮过相的基努·里维斯。这些对于中国影迷来说曾经遥不可及的好莱坞明星集体捧场上影节,是过去难得一见的风景。相比起夹在一群人中接受群访的卡拉克斯,海伦·米伦的享受的待遇则是“女王”级别的。主办方甚至单独为海伦·米伦举办了一场媒体见面会,讲述她的艺术人生。

“口碑与票房”引热议

“《富春山居图》”是今年电影节期间各论坛的高频词。

于是,本为宣传《盲探》而来的刘德华不得不回应媒体对《富春山居图》的追问——“要怪就怪‘刘德华’三个字”。徐峥对该片的评论也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句名言:“既然花了那么多钱请来好莱坞的制作团队,为什么不再多花点钱,请一个好莱坞的编剧呢?”

前来为自己首次担任导演的中国动作影片《城市游戏》做宣传的导演鲍勃·布朗(Bob Brown),第一次跟中国团队合作的项目,就是为《富春山居图》担任动作指导。来上海之前,他对本片的各种负面评论已有耳闻。他无奈地对记者表示:“拍摄期间,工作人员都感觉到剧本有很大问题——没能与观众建立起有效的情感沟通。但这毕竟是导演的电影,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和《富春山居图》同期上映的台湾电影《逆光飞翔》,和前者恰恰相反,口碑爆棚,票房平平。不少人在对比两部影片的待遇之后,悲叹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倾向。而《逆光飞翔》的制片人李烈更是在论坛上直言“好电影是不能算计出来的”,批判了许多电影项目拼凑卖座元素的做法。论坛结束后,记者与她交流,她倒丝毫没有感觉委屈:“凡事不能只看眼前,我们还需要时间。”

中小电影公司活跃市场

在电影市场上,没有看到华谊兄弟、博纳和星美这样的大公司的展台。这并不代表它们不活跃。电影节期间,“华谊之夜”“博纳之夜”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华丽的时尚盛会,热闹非凡。在交易市场上活跃的多是中小型电影公司。展位上播放的视频、张贴的海报也多是时下流行的中小成本的青春片、惊悚片,以及动画片等。

电影市场里仍然人来人往,但是谈生意的不多,多是跑来听论坛的。不少展商的服务热情似乎不太高。许多展位上都没有负责人,只有工作人员“守摊”。

作为中国最早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努力向国际一线电影节靠拢,却又始终在风格定位上游移不定。今年,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影节对市场趋势的及时回应,但其距离成为电影本身及电影市场的风向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票房疯狂后的冷静思考 下一篇:重拾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