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资源诅咒”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10 07:14:59

新疆“资源诅咒”与经济发展

【摘要】“资源的诅咒”是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假说.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以“资源的诅咒”这一基本命题依据,对新疆资源禀赋与新疆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作了验证,主要集中在新疆的采掘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次对自然资源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最后对资源富集区如何避免“资源的诅咒”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资源诅咒;经济发展;采掘业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按照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丰富的自然资源理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然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丰富的资源非但未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反而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障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大量研究。1993年,Auty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一概念,其含义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至此,对“资源的诅咒”国内学者(徐康宁,王剑,2006)以区域为比较样本,对我国各省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分析,验证了“资源的诅咒”在中国内部的地区层面同样立。国内许多学者(陈林生,李刚,2004;李义平,2005赵奉军,2005;郑长德,2006)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法,对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地区经济发展如避免“资源的诅咒”作了深入分析,表明,“资源的诅咒”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大的现实问题。

二、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分析

(一)全国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比较

本文首先在比较全国范围内资源的禀赋和各地平均经济增长率,验证了地区间资源诅咒存在诅咒的可能。本文对全国27(不包括直辖市和)省份的资源禀赋状况和经济平均增长率及其在全国的位置作了比较考虑到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矿产资源占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绝对比重以及它们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的产出为代表的资源禀赋状况。为方便比较取全国排在前五位和后五位平均经济增长率。

平均经济增长率≈[ln(GDP2009)-ln(GDP1998)]×100%/12,ln为自然对数符号,这里的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原煤、原油和天然气是1998―2009年间的平均产量。

表1给出了1998―2009年省际层面的自然资源产出和经济增长数据,过去近12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排名前列的大部分是资源缺乏的东部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和浙江这几个省份,虽然不具备资源禀赋优势,但经济增长率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超出全国平均增长率约2―4个百分点。资源丰富的辽宁、新疆,山西等省份却增长较慢,经济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二)新疆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

有关资源诅咒的理论在省际层面得到了验证,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资源的诅咒”效应是否在新疆区域层面显现?

自然资源涉及的内容太多,种类也是千差万别,本文以采掘业部门的产出水平代表自然资源的总体禀赋状况。在中国的行业统计口径下,采掘业中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与自然资源直接关联的细分行业,这些行业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因此,当地采掘业产出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自然资源的综合禀赋状况,为方便比较选取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用人均居民可收入的增长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下面是新疆近十年的原煤,原油,天然气产出情况(见表二、表三、表四、表五)。

自2000年起我国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出现了上涨情况。从2001年开始,采掘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生产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新疆采掘业的投入加大,产量年年创新高,采掘类行业的收入迅速增长而与此同时新疆居民平均收入增长却没有表现明显。采掘业的产出加大固然能带来经济的增长,然而在新疆并没有表现居民人均收入随着资源开采的强度加大而大幅增长。“资源诅咒”的效应在新疆区域基于收入增长的层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

三、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

新疆作为资源丰裕其经济发展为何落后于资源贫瘠经济体?影响新疆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区位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等客观原因;又有区域发展观、人力资本状况、科技水平以及法律和制度基础等主观因素。新疆的主要自然资源削弱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政策和自然资源产品特征导致区域利益发生转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对资源产品实行价格控制等政策导致区域利益发生转移。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地位。国家加大了对能源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在政策引导和巨大投资的推动下,采掘类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大量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新疆是资源的主产地,在“西气东输”等国家大型项目极大地支持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时至今日,采掘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新疆经济的同步发展。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在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指导下,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实行严格的计划开发,直接无偿占有了资源收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市场发育不完善,加之长期以来国家对资源产品实施限制型定价,使得新疆长期低价输出能源产品,又只能高价买进消费品和其他工业品,因此,使得本应该属于新疆的经济发展的利益转移到其他地区。

2.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和初级化引发“荷兰病”效应

长期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单一化和初级化特征明显,从而引发“荷兰病”效应。产业结构单一化和畸重程度严重。此外,在重工业内部,煤炭等采掘业与原料工业一直占绝对比重,最近20年正是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制造业作为工业化时期技术创新与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其衰落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致命打击。资源部门生产扩张、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和新型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再加上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和初级化,必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也错失了发展新型制造业的良好时机,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和有力支撑,使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全国落后状态。

3.制度弱化导致寻租和腐败

长期以来,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的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存在严重弊端。尽管国家对矿产资产资源权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为国家所有,但所有权在经济上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地方政府和各级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事实上的所有权,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相混淆。一方面,国家产权制度的虚置或弱化,使得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地方政府官员为了个人政治和经济利益,利用手中职权大肆进行“政治寻租”。

四、避免“资源的诅咒”的政策启示

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加大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资源价格回升和需求量加大,新疆资源丰裕地区将面临良的发展机遇,有可能改变以往经济落后的地位。但是如果继续采取过度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又会落入更加严重资源的陷阱”。新疆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怎样摆脱“资源的诅咒”,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制度建设,设立资源基金,增强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资源行业管理体制落后,行业进入门槛低,因此一旦资源价格回升,市场需求加大,大量资本和劳动力纷纷投入资源行业生产,推动资源富集区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而资源价格一旦回落,市场需求减少,其经济发展便陷入困境。实践证明,资源依赖型地区经济发展缺乏自主增长能力,其经济发展随着资源产品价格的波动而发生波动,抗风险能力极差。为降低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需要借鉴国外经验,设立资源基金。具体做法是:设定一个合理的资源价格,如果市场价格超过此价格,基金收入增加,以此来防止增加的收入转化为预算支出,制约政府投资扩张;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此价格,基金收入的一部分进入政府预算中以稳定预算支出,以此抵抗由于资源价格降低造成对经济体的冲击,从而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需要一系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为保障。

2.鼓励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比较优势的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因此,在资源还未枯竭之前,必须由政府主导,遵照市场运作规律,积极寻找并发展接续产业,实施产业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医药、环保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旅游、金融、通讯服务等第三产业,以此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对于政府来说,必须抓住当前经济形势良好的有利时机,制定各种限制和优惠措施,限制高能耗行业发展,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荷兰病”必须防患于未然,以此避免“资源的诅咒”。

3.加快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从制度根源上减少寻租和腐败

要从根本上减少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必须加快推进矿业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制定规范产权的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证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得到实现;明晰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制定与完善资源税征收制度,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使资源价格确实反映资源破坏与环境治理成本;针对可能出现腐败的环节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制度的设计固然重要,但要发挥制度本身的效能,更重要的是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为资源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从源头上制止寻租和腐败行为的产生。

资源绝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等都是避免“资源诅咒“有效措施,只有合理地利用、管理自然资源,资源才能起到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自然资源削弱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早采取措施避免“资源的诅咒”,是我国自然资源丰裕地区的政府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uty R M.Industrial policy reform in six larg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J].World Development,1994,22:11-26.

[2]Sachs J,Warner A.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R].NBER Working Paper,1995:5398.

[3]Sachs J,Warner A.Fundamental sources of long-run grow[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184-188.

[4]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差距的另一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102.

[5]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89.

[6]王闰平,陈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贫困的成因与对研究[J].资源科学,2006(7):159-165.

[7]华,王火,召坤.山西:我国煤炭业诸多矛盾的“缩影”[N].经济参考报,2007-04-10.

作者简介:李敏(1986―),女,湖北荆门人,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资源会计。

上一篇:合并商誉的准则比较及发展 下一篇: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