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莎车县;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67-02
在新疆莎车县,居住着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20多个民族。其中乌孜别克族共有1841人,560户,主要分布在莎车镇的萨热依库里社区、加米社区、亚尔库恰社区和铁穆尔霍加社区,大部分人从事商贸活动。莎车县的乌孜别克族和维吾尔族人民关系非常融洽,由于各民族之间生活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已经逐渐形成了许多彼此相似的特点,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
一 、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节日概述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所以,也称“宰牲节”。古尔邦节与肉孜节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伊斯兰教历规定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期间的宗教活动包括节日前扫墓、节日当天的会礼及游坟,分别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节日会礼前,按照教法规定,每一个穆斯林在进入清真寺礼拜前,都要做净礼。会礼结束之后,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聚在一起,前往故人所在的麻扎进行游坟。
古尔邦节的世俗活动主要是家庭聚会,除此之外,在莎车县很有特色的一个活动便是在阿勒屯清真寺附近、文化广场一带,会礼结束之后很多小商贩在此集中,形成一个临时市场。
乌孜别克族的院落一般由数间呈方形的房屋组成,院子大门忌朝西开。住房多为土木结构,屋顶平坦,开有天窗,冬暖夏凉。节日前夕,乌孜别克族妇女会将屋里的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进行彻彻底底的大扫除。节日前的大扫除,不仅包括家庭卫生,还包括打扫故人的坟墓。扫墓时穿的衣服比较讲究,男人要戴帽,女人系头巾、穿长袖,男、女都要穿黑色、灰色为主的深色衣服,避免艳丽色。
节日前一两天,以家庭为单位,上至八九十岁,下至不到1岁的婴儿,人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方便的时间段一起去坟墓地打扫卫生,缅怀故人、为亲朋好友念经祷告。
买羊是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为宰牲节准备的羊一定要符合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是六个月以上的公羊;其次,羊要健康,不能有腿瘸、耳朵缺口、眼睛看不见等残疾状况;再次,太胖太瘦的羊也不行,因为肥肉很多,摆在客人面前不好,吃了对人身体也不好。
乌孜别克族有一个很特殊的习俗,即在古尔邦节前一天,女孩的父母要给已嫁出去的女儿、女婿、亲家母等准备好节日礼物和美味的饭菜,托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男孩女孩都可以)送到亲家家中。节日礼物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量力而行。有些亲家也比较大方,在女方家送来礼物两三小时之后,也会托人送去一定的回礼。据老人们解释,乌孜别克族女孩普遍在上完初中以后就不再上学,在家里学习宗教知识,做饭、做家务等,年龄较小便结婚成家。父母怕女儿在别人家受欺负,因此送点礼物是对自己家女儿的关心和尊重,希望男方家的人也关心、尊重她,使她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在家里有一定地位。
古尔邦节前十天,要像斋月一样封斋,在斋月里未能封满指定天数的人,也可以在这十天内弥补。其活动内容和斋月一样,东方破晓后直至太阳落山前,要断绝一切饮食。节日当天早上宰牲的羊煮好了之后,大家一起分享肉,吃第一口之后就念段经,表示开斋。
古尔邦节大多在秋季,因此,多数乌孜别克族妇女们没有像开斋节那样定做服装,而是在商场买现成的衣服。在一些商店还有专门从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服饰供乌孜别克族人们选择。乌孜别克族妇女主要以穿长大衣、长裙子、戴头巾为主,结婚的妇女多将一块咖啡色网状大方巾蒙在脸上。节日期间,给小孩子也买街上现成的衣服,小靴子、连体裙、牛仔裤,款式多样,价格合理。
二、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节日文化活动
(一)会礼
早上8点开始,伊玛目在清真寺里开始讲关于团结、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尊老爱幼、教育孩子、救济贫困人等有关内容,节日会礼结束以后,伊玛目向所有参加会礼的人致以节日问候,人们便离开清真寺前往公墓游坟。在新疆阿勒屯清真寺的会礼场面更大、更庄重。莎车县上万男士在8点前已经坐在清真寺等候,因为来参加会礼的人很多。
(二)游坟
节日会礼之后,男子会以家庭为单位去麻扎缅怀故人。男子们腋下夹着用于铺在地上的垫子,直接去亲人的坟上。自己会念经的便自己念,不会的会请麻扎上的一些宗教知识分子来念,为亡人祈福。一个人大声念经时,其他人则站在坟墓四周,低头静默,之后一起“堵阿”(祈祷)。
(三)宰羊
乌孜别克族宰牲节期间,一定要宰羊、牛或者骆驼献祭,有经济能力的一户宰一只羊、四户宰一头牛、七户宰一只骆驼。至于宰哪一种牲畜,则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因为宰羊的人比较多,因此主要以宰羊为主。
牲畜一般都由男性宰杀,在节日期间,若家中的成员会宰羊,可以自己宰,这样做更能积德;若自己家里没有人会宰羊,就要请会宰羊的人来帮忙。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宰杀家畜的方法、方式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在宰羊的过程中,这只羊是谁家为宰牲节而准备的,就要由家庭成员一起抓住羊腿或羊毛等 ,若小孩子害怕羊便可间接接触羊,即可以抓住父母,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必须要和羊有直接或间接接触。
打理好的羊肉,一部分要与家人、客人分享,还有一部分要给孤儿寡女或贫困的人分享,给他们传达关心和爱意。
宰生的羊、牛、骆驼的皮不能卖掉,而要捐给清真寺或者送给孤儿寡女或者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因为大一点的羊皮可以卖到100元左右,小一点的也可以卖到五六十元,这些钱可以帮助到他们的生活。不过一般先要考虑自己贫困的亲人,再考虑别人。
(四)家庭聚会
西域种植葡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已广种葡萄。目前,吐鲁番葡萄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占全国的20%左右,全疆的50%左右。由于环境适宜,这里所产葡萄的品质远远超过它的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地区。吐鲁番葡萄品种资源丰富有600多个。最著名的是以制干为主的无核白,以鲜食为主的马奶子、红葡萄,以及药用的索索葡萄,据《大明会典》记载,索索葡萄的价值比驼皮和獭皮还高。
“无核白”不仅皮薄肉脆,汗多而得,还能晾干制成碧绿的葡萄干。盛夏的季节走进绿洲,家家户户的葡萄架不但会带给你阴凉,好客的主人还会采来晶莹的鲜葡萄给你消暑解渴;即使是隆冬,在塔里木盆地一带的集市上,仍然可以尝到保存得较好的葡萄。
传统节日: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旅游圣地:火焰山
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它是一条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约7—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轻褶皱低山,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海拔也只有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白垩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不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诗云:“火山流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与火焰山荒山秃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一条条穿过山体的沟谷,沟底大多清泉淙淙、绿树成荫,形成条条狭长绿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当数葡萄沟,此外,还有木头沟、胜金口沟、苏巴什沟、连木沁沟等。
王琬婧
四年级七班
关键词:维吾尔族;礼仪民俗;风俗习惯;节日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导致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礼节禁忌。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维吾尔族的礼仪民俗、风俗习惯、礼节、禁忌。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或“团结”。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占新疆总人口的46%,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维吾尔族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辞书《突厥语大辞典》,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礼仪风俗。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维吾尔族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诺鲁孜节(春节)等。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带有等级性的、封建的礼节逐渐消失了,体现着平等友爱、互敬互让的礼节则继续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意义。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
如对长者要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在屋内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给客人上茶时要双手,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的举动。
维吾尔族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诺鲁孜节(春节)等。
维吾尔族礼节: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三十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回礼语为“外来孔艾斯来姆”。
维吾尔人十分讲究邻居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家里做了好饭,左邻右舍间常互相赠送品尝。一家来了亲朋或远方的贵客,各家邻居都要轮流请到自己家作客.一家有红白喜事,邻居们少不了争相帮助.走远路的陌生人路过村落,遇到困难,维吾尔人总会慷慨椭,不会让他饿着肚子上路。
其他民族群众到维吾尔族家中作客,都很尊重民族习俗,讲究礼貌.吃饭时,不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随便到厨房或锅灶前面去,不剩食物在碗中,注意勿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餐布上。共盘吃抓饭时,不伸手乱抓,也不将自己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在屋内和人交谈时,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喧哗。否则,被认为是对他人不尊重。在称呼对方时,必须用“您”,忌讳直呼“体”(除非对自己的妻子或挚友)。
到别人家作客时,如果主人是久未晤面的亲朋好友,或是有较高威望的人,上门时,必须带若干礼品。女的带抓饭、大块牛羊肉、包子、馕、布料等。女人和男人一般不同时上门。男人一般不带礼品,如果有必要带的话,也只带些糖、水果、瓜等物。作客后的几天,女主人自己或通过孩子,要向客人回赠礼品,如馕、糖等物,数量要比人家送来时的略少,不能超过。否则,会被对方视为不接受礼品。离开时,全家人站在门外送出。主人双手垂握,说些谦逊客气话:“招待不周,请多多原谅!”。
维吾尔族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
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用过餐后,客人要表示谢意。如果是喜事请客,客人们多说“姆巴列克保松(祝贺)”的话;如果是办丧事,做“乃孜尔”(死者忌日祭礼),客人不能发笑,表情要沉重。虔诚的穆斯林要双手举到面前,说一声“阿明”,念一段《古兰经》祷告文字。说毕,双手抚脸,散场。气氛自始至终保持严肃。
维吾尔人以助人为乐,舍施为荣,认为这是做善事。待人接物十分热情,晤面时,将年长的称为“阿卡(哥哥)”“阿恰(姐组)”,年轻的称为“吾卡(弟弟)”“森丽姆(妹妹)”。
维吾尔人对亲朋好友、乡邻、街坊,甚至外乡外地人,只要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需要接济,不论亲疏关系,不论民族,都要在力上予以接济,即使自己少吃点,少穿点,少用点,善事不能不做。当你面临危难险境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热情相助。
其他禁忌 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向真主祷告之地,必须清静,肃穆,洁净.故而在寺内严禁喧闹、随地抛洒垃圾,严禁大、小便。严禁在麻扎(墓地)挖土,毁坏草木或大小便。严禁在涝坝(贮水池)、伙房、水房等地大小便。
抽大麻烟(毒品)、赌钱、酗酒、斗殴、说谎、偷摸等,都被视为丑恶行为,受到舆论指责。
维吾尔族的婚俗: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订亲仪式,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小伙子看上了谁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维吾尔族的食俗: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维吾尔族的节日: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维吾尔族当然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世袭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前两个属典型的宗教节日。新疆电视台举办晚会的有三个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现在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开斋节”、“古尔邦节”。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而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维吾尔民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
关于古尔邦节的起源,民间流行着一则古老的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要按真主安拉的“启示”牺牲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当他正要举刀宰杀时,安拉派遣的特使牵着一只公羊从天而降,示意以宰羊代替杀子,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阴历12月10日。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将太阴历12月10日定为伊斯兰教的节日之一,这个日子恰恰是麦加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这样,古尔邦节逐渐成了从11世纪初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最后还要“换哈达”,即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浇些水再回家。
按传统,节日聚礼之后早晨是献牲祭祀,取悦安拉的最佳时机。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锅之后,男子们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摆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左邻右舍或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其它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别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拜节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共餐,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又称拉玛丹节,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
教法还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交“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诺鲁孜节是悠久的维吾尔族节日,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系统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都过这个节。“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达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维吾尔族在信奉伊斯兰教以前,崇拜天神、日神、月神、星神、水神、地神、火神(灶神)、祖先神等。在他们看来,星神是掌握人类命运祸福的主神,其中白羊且是造福人类的主神之一,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所以穆斯林们正好在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时,举行诺鲁孜节,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新年节。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在维吾尔族历史中只有一千多年的历时。而诺鲁孜节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也是新疆电视台举办晚会的三个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之一。也是全疆唯一一个各个乡镇政府及农村及学校举行集体活动庆祝的节日。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9年将诺鲁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诺鲁孜是传承下来的庆祝活动,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诺鲁孜节,作为文化遗产和悠久传统和睦的象征,对加强各国人民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及睦邻友好理想基础上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联合国大会第A/RES/64/253号决议后正式成为国际性节日。
参考文献:
[1]从熟语看维吾尔族的好客习俗文化---王德坏《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2]维吾尔族节日习俗一瞥---瓦哈甫・吐尔逊《中国民族》, 2010年07期
[3]浅谈维吾尔族居民民俗禁忌和礼仪---阿里木江・马克苏提,肉孜阿洪・;帕尔哈提《全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2010年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群山环抱,连绵不断,冰峰耸立,崇山峻岭。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四大山脉在此处汇合,形成“世界屋脊”。
新疆喀纳斯湖具有南国山水之娇秀,水天一色、美丽富饶、神秘莫测。那里的水像一面平面镜一样,把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辉映在湖中,反衬出了喀纳斯湖的魅力。
深圳有许多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吃汤圆、赏花灯,还有舞龙、舞狮子等民间重要习俗。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能吃粽子和赛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喀什维吾尔族主要的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及“圣纪节”、“都瓦节”、“诺若孜节”等。“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节日期间,有经济能力的都要宰羊或宰牛、宰驼,大家互相拜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这是维吾尔族最为盛大的节日。维吾尔族也是个热情好客的名族,即使是素不相识的客人也会热情地招待。如果是亲友相见的话,就会握手问好。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自然景观奇特,气候生态多样,冰川与草原共存,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新疆喀什一直用“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来形容他们的发展战略,自从中央决定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后,他们被确定成为特殊经济开发区,而深圳对口支援喀什的两个县市。这样,深圳与喀什两个“特区”终于联接在一起。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信奉伊斯兰教,新中国成立后,也就随之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译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三十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要穿新衣服,戴新帽子,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维吾尔族那里,不论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花帽可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请你有空就到那里坐坐吧!那里,景美,人更美!
一、节庆旅游概念
这里关于节庆的相关概念的阐述,不同的学者之间都会有各自不同并的定义或者解释。单纯的从书面定义上面来说,有关节庆定义或者概念的解释, 每个不同的学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解释,“节日庆典”可以简称为节庆,通俗点来说, 这里所谓的旅游节庆一般是指某些在特定地方举办进行的旅游节事的文化娱乐相关的活动。
节庆作为整个民族都要参与的活动,它能够集中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甚至可以说节庆就是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的浓缩。学者邹统钎则将节庆归纳并且统称为某种有特定主题的公众庆典。另一方面,从狭义的角度去了解旅游节庆,认为其是指具有周期性的进行举办旅游节日等活动, 但是这里的娱乐活动并不涵盖交易博览会、展览会以及文化、体育等等仅一次性结束的特殊活动事件。
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新疆少数民族歌舞的开发
新疆少数民族歌舞在新疆民族文化展示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每逢居民余闲、喜日或者节日庆典的时候,都会载歌载舞,新疆少数民族的歌舞也是已经驰名国内外。其中较为有名的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是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
(二)新疆少数民族节庆的开发
新疆少数民族的居民很多信奉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中传统节日包括:古尔邦节、初雪节、肉孜节等等。其中新疆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初雪节、古尔邦节和喀什的龟兹文化节、吐鲁番的葡萄沟节等等这些节日已经成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些具有特点节日也对中外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
新疆少数民族的旅游商品开发包括了富有浓郁民族气息以及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民间乐器以及旅游活动用品等等内容。例如喀什的艾得莱丝绸、英吉沙小刀以及维吾尔族的小花帽等等,并且目前也逐渐建立了一些专门的旅游商品购物城,这些集中型购物场所的旅游产品都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厚重的乡土风情人情,文化意蕴丰富多彩,成为旅游者争相选购的目标对象。
(四)新疆少数民族与外来者存在文化冲突
新疆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开发一定会带来游客、开发者等等外来者与当地长居居民之间的各种交往和交流,这样的交流和相处往往是以双方所秉承的文化为基础。我们可以从新疆少得褡逯两竦拿褡逦幕风情看出,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比城市地区的文化凝聚力更高。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需要非常重视当地的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和游客很多都过多地注重经济效益以及活动的娱乐效果,往往忽略了文化的传承,以至于会破坏了当地文化,这种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居民参与旅游节庆活动的积极性。
三、新疆发展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优势
(一)多元化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我国领土资源非常丰富,拥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新疆就有47个少数民族,由于这些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娱乐休闲方式以及文化宗教信仰、集市贸易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风情。其中有哈萨克族的豪放旷达、拥有雄浑沉郁气质的蒙古族、敏捷且擅长射箭的锡伯族以及维吾尔族的热情好客还有神秘的东乡族和为数相对较少的俄罗族等等少数民族。作为多元化的民族风情中重要组成内容的民族节庆活动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这些活动主要有:新疆北部哈萨克族地区那吾鲁孜节、喀什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节、新疆俄罗斯族的俄罗斯圣诞节以及吐鲁番葡萄节、古尔邦节、柯尔克孜民族的诺劳孜节、初雪节、新疆乌孜别克族地区的努肉孜节等等众多节日。由此可见,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资源较比去其他地区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二)新疆少数民族旅游吸引力强
新疆少数民族中各民族的住房也各具特色,具体有哈萨克毡房、以土石为主庭院式的维吾尔族住房以及蒙古包、还有俄罗斯木屋等等,这些房屋都富有截然不同的独特的风格。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舞蹈也是一大亮点,有哈萨克族的“卡拉久赫拉”民间舞体现了改民族的豪爽性格、维吾尔族的 “赛乃姆”是一种较为欢快的舞姿、还有蒙古族的“酿酒舞”、以及俄罗斯的“踢踏舞”、锡伯族的“二人转”等等,这些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也深受中外游客们的喜爱与欣赏。
说道这里我们也不能不提到各少数民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维吾尔族的高空走绳、哈萨克族的赛马比赛、蒙古族的摔跤比赛以及锡伯族的射箭等等,除了这些以外各个少数民族的特色食物也满足了很多中外游客吃货的心,其中有烤羊网、手抓羊肉、抓饭、以及奶茶、马奶酒、烤包子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的美食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新疆各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 每逢喜庆节日, 这些各异的传统打扮更为突出,具有当地独有的风情。对于来到新疆旅游的人们来说,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终身难忘, 对国内外游客更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新疆少数民族的地理优势
[关键词]《鲜花》;新疆民族艺术;电影艺术;刻板印象
新疆本土电影《鲜花》是“西部暖流”派的代表性导演谢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的一部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鲜花》则主要描写了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和伊利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世界,哈萨克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哈萨克的传统音乐——阿依特斯。哈萨克民族生活在边疆草原,然而冬不拉和阿肯、厚厚的雪、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的鲜花点点、策马、扬歌……则给予我们对西北草原所有的梦幻向往,展现了全新的异族风光,并在优美的风光中讲述着现代与传统的侵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以及一个女阿肯对传统的坚持。
一、民歌音乐的主旋律
《鲜花》这部影片在展现故事脉络时,穿插了数十首草原民歌,如睡摇篮、挽歌、挽联歌、谎言歌、阿肯歌、哭嫁歌等,哈萨克风俗都在影片中以歌曲的形式鲜活表现。国家电影审查会专家郑洞天赞誉《鲜花》是“迄今为止国内描写草原山川最美的一部影片”,还有一些学者评价说“这是中国哈萨克版的《音乐之声》”。(一)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生命的长河直直弯弯,时而平静,有时波澜。珍惜生命的人啊,才能跨过万水千山……”这首曲子环绕了整部影片,从一开始的铿锵悠扬,伴随冬不拉的弹唱,影片将受众拉入了哈萨克族这个陌生又神秘的民族,在高亢的歌声中,女主人公鲜花也在古尔邦节的音乐中降生,这也预示着鲜花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鲜花》的主题曲如泣如诉缓缓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伴随着鲜花的成长,从一开始的小哑女,爸爸在做家务揽入怀中的低声浅唱,到受欺负后点着小鼻尖的宠溺之唱,再到后来捕鱼归来雪橇上的嘹亮歌唱……在音乐中,鲜花长到了五岁,但意外发生,爸爸不幸去世,再也没有人对鲜花吟唱着充满智慧、充满记忆的歌曲了。但音乐却永久地存活了下来,它诉说着爸爸的期许、爸爸的智慧和古老哈萨克族的人生哲理。而且鲜花在爸爸去世的时候由小哑女奇迹般的开口就能吟唱,吟唱的就是这首主题曲,道出了不尽的凄切与思念,令人泪下,但也暗示着小鲜花受到了爸爸的智慧、哈萨克族智慧的传承,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然而生命的厄运再次降临,亲爱的丈夫再一次不幸离世,主题曲再次以哭唱的声音传出帐篷,颤音凄惨,绵延整个草原。最终女主人公鲜花走出悲痛,并最终成为哈萨克族的杰出女阿肯,教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下一代阿肯,将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智慧传承下去。(二)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最擅长的就是刻画人物的内心,表达无法直观感受到的情感。好的音乐将会与画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鲜花》更是将此条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幼年鲜花陪着爸爸去捕鱼时,欢乐的心情溢于言表,配合的音乐也是欢快灵动的,父女之间的快乐幸福不言而喻;当卡德尔汗与女主人鲜花对情歌时,欢快迫切的内心跃然脑海之中;鲜花不能抛弃年迈的母亲而与卡德尔汗不得不分手,悠扬的背景音体现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徘徊、踌躇、不舍与无奈;当鲜花的老公苏里坦离开之际,呜咽低缓的音乐,凄凉幽怨更体现出了鲜花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心如死灰般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渲染气氛,声画合一当然正如上段所说,优秀的电影音乐将与画面相切合,形成声画合一,音乐将参与画面表达,更加深化视觉效果。而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在《鲜花》这部影片中不胜枚举。快乐时候的欢快推进,幼年的无拘无束,父慈母爱,青年的时候被才华迷倒的卡德尔汗,爱恋嘻嘻,后来遇到真心喜欢自己善良的年轻医生苏里坦,都配以欢快的音乐,节奏明快欢乐。印象最深刻的要属当鲜花真正接纳了卡德尔汗,两人在大草原上,以天为盖,大地为床,白云为被,鲜花野草为装饰,如此美妙的大自然和舒缓的音乐声中,隐喻表现了二者的融合,使受众感叹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然而随着剧情的需要,当爸爸、爱人离世的时候,音乐的交叠、低沉、悲鸣,则与绵绵的大雪,一望无际杳无人烟的荒芜相对应,一片荒凉的场景与沉闷的背景音,更体现出主人公的悲痛欲绝。(四)连贯镜头,推进剧情发展本部影片以回忆的手法叙述了主人公鲜花的一生,如果事无巨细在95分钟的电影中则根本无法呈现,那就需要关键的时间镜头配以逻辑的剪切编辑,音乐也起到了连贯镜头的作用。不同的镜头切换,配以连贯的音乐,则完整了剧情。影片中还以音乐来作为影片的结构,将主人公的每段成长都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音乐是没有国界,不分种族的,这样的概括既通俗易懂,又将民族歌舞文化融入其中,在美妙的音乐中推进故事的剧情发展,新颖而又巧妙。如“摇篮曲”代表了鲜花的童年生活;“挽歌”代表了鲜花从童年到少女的蜕变;“谎言歌”则代表了鲜花梦窦初开初尝爱情酸涩;“哭嫁歌”则昭示了婚姻生活的悲喜变化;最后的“无声”则是无声胜有声,则也将是鲜花真正的成长与成熟阶段,她也作为一名女阿肯的音乐教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民俗与信仰的深邃
作为一部少数民族的电影,《鲜花》并不像其他大部分的少数民族电影成为挖掘民族历史和曝光民族生活的无差别纪录片,而是通过对影片多方面包括民俗、宗教、信仰、生活等等相结合后整体把握创造,流畅而又自然地向我们介绍了哈萨克族的几个重要代表性的民族风俗和文化信仰。首先,就是哈萨克族繁琐隆重的丧葬习俗。影片有两处涉及到丧礼,一次是小鲜花五岁时爸爸的突然离世,另一次是鲜花成年后丈夫在为她买琴弦的路上不幸遇难。因此影片展现了两次丧葬习俗,但是第一次则相对浓墨重彩一些,第二次则采用了侧面反映,各具深意,截然不同。对于鲜花爸爸的去世,导演比较细致地展示了哭灵歌、送葬、入土等过程,并采用长镜头抒情的展示了送葬时的情景。皑皑白雪,四面八方来的马拉雪橇聚集在一起只为送葬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阿肯,高山的耸立,一望无际的厚实的白雪,伴随低鸣的悲吼,众人纷纷相聚一起,为这位老阿肯送葬,这也不仅体现出鲜花爸爸在这片地区的德高望重,更是表现出了其作为老阿肯的人生价值,阿肯作为哈萨克族古老传承的艺术价值。而对于青年医生鲜花丈夫的去世,则更多是采用侧面烘托,例如扯断的琴弦、悲痛的昏厥等,这样既避免了情节的重复,又进行了情感的延伸。其次,是哈萨克族的还子习俗,也就是新人夫妻婚后会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南方的爸爸妈妈,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那么本来的孩子则与父母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这种习俗不论在外人看来多么荒诞不可理解,但这就是民族的习俗,存在即合理,而且应该受到尊重。导演就是抱着这份尊重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这种习俗。最后,就是推进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节日,古尔邦节。哈萨克族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而古尔邦节则是其相当重要的宗教节日。在这一天会进行宰牲、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的项目,别具一格。少数民族热情、奔放、豪迈等的风情一览无余,也成为了其最好的名片。在节日中,更令青年男女向往的则是阿肯对唱,弹奏着带有新疆特色符号的民族乐器冬不拉,男女青年利用情歌对唱传达爱意,互诉衷肠。阿肯对唱也是哈萨克族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由生活在辽阔草原,雄伟高山,奔腾江河流域的哈萨克族人,以奇特的智慧和饱满的情感用音乐诉说着人生百态。这种即兴弹唱启迪智慧,传播思想,这也是阿肯备受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电影对话的哲理性
哈萨克民族世代依山傍水,以游牧为主,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虽然不常有固定的局所,只在冬季毛毡房短暂居住,但这不妨碍其仍是一个富于智慧的民族,生活的语言处处充满哲理。例如小鲜花的爸爸,德高望重的老阿肯对年幼的鲜花说,“人在幸福的时候流的眼泪才有价值,痛苦悲伤的泪水就是几滴咸水水一样,没什么用”“小羊羔,别把纽扣大的事情看成骆驼”,这些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反映出大量的哲理,使人折服。而本片片名《鲜花》既是主人公的名字,又代表了草原的一代代儿女,更象征了草原中鲜花所蕴含的意义,诚如影片最后主人公的一句话草原上的鲜花如此美丽,正是因为花蕾中积攒着风霜雪雨,之后留下的则是坚忍不拔,最终灿烂的绽放。
四、唯美的自然景观
印象中的新疆除了小时候动画片中的阿凡提,再就是初中课本中所描绘的一排排的胡杨树和一望无垠的沙漠,以及落后与贫瘠的刻板印象。然而真实的新疆呢?大多数没到过的朋友肯定无从知晓。本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呈献给我们一幅大自然美轮美奂的画卷。影片中处处皆景,巍峨的高山,广袤的草原,点缀的鲜花,纯洁的白雪等,不同的季节更有不同的韵味,俨然一副世外桃源,令人神往。我想会有多少观众像我一样,在被影片内容牵动的同时,又被如此纯净的自然景观所征服,期待能有幸走出城市,来到新疆一览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当地哈萨克居民的风土人情。因此这部影片也成为了新疆的一张最好的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了解这里,喜欢这里。整部影片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爱情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所有的生活习俗也都孕育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净土赋予了哈萨克族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对大自然报以崇敬、敬畏,古老的民族孕育出丰富的哲理,大地母亲以其无限的包容与恩赐,养育了这片草原人民,呵护了哈萨克族人民。
五、思考与总结
《鲜花》这部影片带给受众太多的惊喜与启迪,不仅仅打破了少数民族电影给大家那种枯燥无味,新疆地区贫瘠落后的刻板印象,更加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比如说还子习俗,比如说古尔邦节,再比如说冬不拉乐器和阿肯对唱,非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才使得我们祖国更加丰富繁荣。鲜花的初恋情人,则代表了外来文化的浸染,他本是当地阿肯到城市发展,新的事物冲击年轻的一代,也使他们迅速接受与改变,林中嬉戏大块播放机里放的是迈克杰克逊的流行歌曲,这是新事物的刺激,更是现代文明的侵袭。后来他对鲜花的失信,他想接鲜花到城市发展,放弃游牧生活,其实更暗含现代文明与传统游牧文明的对话与对接。鲜花也作为传统游牧民族的代表,不仅拒绝了他的初恋,更是另一种身份守护者传统的民族特性,并在经历磨难之后成为了一名女阿肯教师,延续了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孕育了游牧民族的接班人。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更深层的含义:所谓的全球化、全国化,是否应该保持所有民族的多彩性、不一性?多民族多文化独立存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是否才是未来社会与民族发展的最终之路呢?
【参考文献】
[1]廖海波.影视民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挺.新疆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木子凡.电影《鲜花》新疆“绽放”[N].中国电影报,2010-05-06.
[4]谢诗思.哈萨克族电影《鲜花》简析[J].戏剧之家,2012(7):68-68.
[5]吴玉霞.民俗文化在新疆本土电影《鲜花》中的价值体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9(1):58-61.
【关键词】“英本主义”;新疆区域文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47-03
【作者简介】刘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教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自治州巩留高级中学(新疆伊犁,835400)援疆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无疑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量,新疆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的地位,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笔者作为一名援疆英语教师,在挖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在教学中摆脱“英本主义”束缚、指导学生运用英语讲述代表区域民族文化精髓的自我故事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立足本土,充分认识英语的社会文化属性
长期以来,由于英语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其所依附的全球文化霸权,英语教育界的主流理念也是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制更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参照,依托实用话题,介绍英美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交礼仪和宗教禁忌,阐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或明或暗地将与英语母语者的交流定为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这使得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在内容上侧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传授,手段上依托任务型教学,强调在英语母语环境中“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教学评价也以英语为母语者的能力水平为标准,体现的是工具主义倾向,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语言学家Holliday把这些现象称为“英本主义”(Native-speakerism)。
新疆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与内地相比有着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在这里,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波斯文化、宗教文化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接受着多种文化信息。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认识、理解、尊重“他文化”,反思、传承、发扬“己文化”,倡导民汉文化互融、中西文化互补。
新疆地区高中英语教学还要考虑到优秀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民族文化,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另一个主题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看待自己、看待民族文化、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讲好中国故事。
二、立足课堂,挖掘区域的文化资源,让英语为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服务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新疆农村学生对西方饮食文化、西洋节日、网络文化,以及音乐、影视、服饰等任务语境及背景知识不熟悉,很难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常识去推断任务中人物与事件的逻辑关系,造成理解困难,而按教材设计的许多任务型活动,大都是围绕以做事为目的的说明性文字,既无情节,更无趣味,学生无话可说,使教学互动难以实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设置接地气的教学情境,加工、重组、活化教材。任务型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底子”、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个性特征、文化背景和情感态度;针对新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与高考要求差距悬殊的特点,教师要善于精心预设,利用语境,创设情境,巧妙呈现,激励评价,创设“安全”活动环境,克服语言焦虑;要低起点、缓坡度、搭建支架,寻找出语言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最佳“链结”点,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生西方节日时,可同时介绍中华传统节日和新疆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古尔邦节(Corban Festival)和肉孜节(Eid al-Fitr or the Festival of Fast-breaking)。教师在备课时可充分利用的网络资源,设计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对话的任务活动,通过比较本土文化与所学文化来提高少数民族的 ,促进群体间的相互尊重,群体间的,达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再如,学生对汉堡、三明治、披萨、黄油、色拉等西方食品或食材比较陌生,但对烤羊肉串( roasted mutton kebabs)、手抓饭(the hand pilaf )、大盘鸡 (Saute Spicy Chicken)、馕(nang)、拉条子(pulled noodles)等都能娓娓道来,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其起源、制作工艺流程的介绍入手,诱发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欲望,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新疆的人文历史和旅游景点介绍,也是运用英语讲好地方故事的绝佳资源。教师可利用旅游网站,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新疆历史介绍文章及景点介绍短文,作为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输入最有价值的地方文化信息,如介绍电视连续剧《解忧公主》的剧情等。
同时,设计情境类书面表达,鼓励学生讲述代表新疆各民族文化精髓的自我故事,介绍新疆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景,输出与生活相关的接地气的英语,学洋人的话,讲自己的事,让更多的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使高中英语课堂成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世界多元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三、立足课堂,科学设计,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教师要挣脱教学参考书或者教材的束缚,走进文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与区域文化资源对接,智慧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下面以笔者在援疆期间一节高三英语词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环境与文化背景,重新规划原有课程目标的内涵,补充新的内容,反映和表达区域文化特性的。
教材内容为人教版_______________ Unit5 Theme Park,单元语言素材涉及摩天轮、旋转木马、过山车、蹦极运动、自由落体车、赛车等娱乐方式及各类主题公园内容,具有典型的时代气息,学生了解生活、运动与休闲,了解中外文化,增强世界意识,有利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新疆的农村地区对国外游乐型的主题公园并不熟悉,因此,教学时我选取了伊犁州哈萨克族风情园作为话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流程如下――
Step 1 Words review
呈现图片1:哈萨克民族风情园(The Kazak national theme park )
运用情境,采用情境问题,复习本单元相关词汇culture, attractions, festival, belief, feast, souvenir, carpenters,craftsmen等。
呈现图片2:古尔邦节(The Kurban festival)
The Festival of Sacrifi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us festival for some minorities. It is also famous for its unique feast. During the festival,most families will get together to observ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采用首字母缺词填空,训练高频词汇在语篇中的运用。)
Step 2 Phases review
呈现图片3:古尔邦节食品
翻译:在古尔邦节,人们会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运用句型转换复习various与variety用法
呈现图片4:哈族毡房与维族毡房
翻译:维吾尔族的毡房和哈萨克族的毡房从房顶到窗户大不相同。(复习词组vary... from)
翻译: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人已经定居了。(复习词组vary with)
呈现图片 5:现代牧民定居点 (The modern herdsmen’s settlements)
翻译:现代牧民定居点是根据哈萨克族的古典样式模仿的。
复习词组be modeled after,延伸词汇model的用法;after与动词搭配归纳小结(name after, ask after, go after, seek after, take after )。
呈现图片 6:哈萨克刺绣及哈萨克民族服饰(Kazak embroidery)
语法填空:The craft of embroidery named after Kazak has been well preserved. At present, many advanced technologies have been us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raft, which brings it back to life and many herdsmen(牧民) have become model employees in factories.
运用语篇检查学生对所复习词汇、短语在语境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拓展词汇preserve,advance的用法。
呈现图片 7:哈萨克族人的现代生活
翻译巩固:随着“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的建设,哈萨克族将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Step 3 Sentence structure
呈现教材原句:It will bring you into a magical world and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whether you are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visiting a pirate ship or meeting your favourite fairy tale or Disney cartoon character.
讲解句子结构,复习whether... or...
仿写:无论你是在草原遨游、参观毡房,还是体验哈萨克名族风情或者欣赏工艺品,哈萨克族风情园会把你带到独一无二的主题公园, 满足你的好奇心。
Step 4 Consolidation
情境呈现:Last summer I travelled to a Kazak national theme park with my friends, after that I sent them a passage about it. However, I lost some words. Would you help me finish it?
语法填空练习:将整个单元复习内容整合成一篇介绍哈萨克民族风情园的短文(略),复现重要知识点。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完成任务。
Step 5 Homework
情境设计:Suppose you are a guide, please 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the Kazak national theme park.
这样,整堂课以哈萨克民族风情园为话题,模仿教材中主题公园介绍文字的语言特点,进行了词汇、短语、句型和语篇复习、 处理和迁移,内化了课文阅读获取的信息,使语言知识点得以拓展延伸,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整堂课设计精致,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整合文化要素,使散乱的知识点得以圆融贯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从词到句,从句到篇,从阅读到写作,从输入到输出,循序渐进,舒缓流畅。在情感目标上,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刘君栓.英语教育中的英本主义批评[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1).
[2]龚亚夫.重新思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理念[J].中国外语,2009(0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