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力促平安长子建设深化升级

时间:2022-09-10 07:12:21

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力促平安长子建设深化升级

近年来,长子县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机制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平安长子建设的新路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先后3次到长子县深入调研,并形成多篇调研报告呈送中央和省委有关领导,得到充分肯定和支持。

立足平安建设。组建三级机构,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一段时期,长子县平安稳定形势非常严峻,不仅是全省有名的上访大县,甚至还出现过村企械斗、烧毁警车、6天杀了7个人的极端事件,严重影响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2008年以来,我们下大力气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保证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但这些大多是事后介入、被动解决、疲于应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很难达到治本的效果。鉴于此,我们以平安建设为契机,坚持“变事后为事前、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建立、完善村、乡、县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组织,搭建了平安长子建设的新平台。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自我服务管理组织。从强化村民自治能力建设入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村事民议、民事村办,成立专门的农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下设民事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心常务副主任)由村两委推荐、村民代表选举产生,依照村规民约具体负责农村矛盾排查调处、红白事服务、合同管理、宅基地管理、民事代办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群众自我化解、自我疏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了村两委的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划小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单位,以30户为—个网格,将全县399个建制村、4个社区划分为3500个网格。每个网格由群众推选出一名格长,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具体负责本网格内的服务管理事项,真正做到信息随时收集、服务贴近群众、平安从小事抓起。

二是建立乡镇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在各乡镇设立了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下设综治办、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主动受理和解决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村级无法调解或争议较大的民事纠纷,我们强化矛盾纠纷调解室职能,在各乡镇分别选聘2~5名公道正派、擅长调解、有社会威望的群众担任专职调解员,专门受理调处较大的农村民事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三是建立县级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在整合政法各部门和、人社、社会工作联络中心等多部门合署办公的基础上,将政务大厅、接待大厅、书记县长公开电话、110指挥中心等资源融合共享,建立县级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随时为群众提供接待、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政策咨询、调解仲裁等社会服务;定期对全县矛盾隐患进行综合预判,作出信息预警;对乡(镇)村两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进行业务指导、考核评价,促进全县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上下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

注重资源整合,发挥三大作用,夯实平安长子建设

一是发挥矛盾联调作用,构建无缝隙矛调格局。我们立足源头预防,充分发挥各乡镇专职调解员、村级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和网格格长的作用,随时受理处置各类民事纠纷,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得到及时解决,实现了纠纷不激化、民事不转刑。同时,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村矿矛盾、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六类矛盾多发领域成立行业调解组织,在公安、法院系统建立公调、诉调对接办公室,分别与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主动对接,确保信息及时沟通、矛盾及时调解、问题及时处置。强化行政调解力量,通过县乡(镇)领导带头接访和党员干部包案下访,形成民间、行业、司法、行政四位一体的无缝隙矛盾联调格局。全县各类诉讼案件和治安案件在连续10年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下降,分别由2010年的1544起和786起下降为2012年的1247起和601起;流量也逐年下降,特别是成功化解了慈林镇失地农民群访案等42起群体案、秦翠果30年上访案等30起20年以上陈年案、杨秀娥儿子停尸案等16起多年不埋停尸案,实现了2008年以来连续五年赴京零上访。

二是发挥服务群众作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充分依托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最大限度地把部门资源进行整合下沉,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26个部门的78项职能下沉到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依托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安排乡镇计生员、民政员、劳动监察员、民警和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各部门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大学生村官在大厅轮流坐班,实行8小时无假日工作制,为群众直接办理或代办各类部门服务管理事项;将16个职能单位的43项服务职能下沉到农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各村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和网格格长向群众宣传部门办事流程和各项惠民政策,为群众代办户籍、大病救助、贫困大学生贷款等服务事项,帮助群众完善办证办事相关手续,指导村民签订各类合同协议,真正“让干部多跑腿、使群众少跑路”,切实把社会服务管理延伸到基层群众。

三是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形成网格化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3500名网格格长覆盖全县、贴近群众的优势,由他们兼任治安巡逻员、矛盾排查员、信息预警员、流动监管员等多种角色,确保一有情况就能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置,真正实现了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经常化管理。特别是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六类特殊人群,我们采取一包一或多包一的形式,由与他们熟悉或有亲戚关系的网格格长进行亲情帮教,并建立专门的帮教基地,使他们早日迷途知返,过上幸福生活。与此同时,我们整合交警、巡警、森警、消防等基层力量,在交通要道设立了21个辐射全县的治安卡点,配备了连接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的无线指挥系统和高清监控系统,随时处置各类交通事故、治安案件、火灾险情等突发事件,形成一般农村10分钟、偏远山区15分钟快速反应圈,实现399个建制村夜间治安管理巡逻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三大支撑,保障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高效运转

为保证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真正发挥出在平安建设中的强大作用,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支撑、财力保障、考核评价三大机制,保障了社会服务管理效果常态化。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化支撑机制。为各村网格格长配备3G智能终端手机,建立全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网格化管理等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撑。在县城各个社区、街道、单位全部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实现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六网”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平安建设技防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财力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拿出700多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为每个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划拨3万元专项经费,为全县56名县乡(镇)专职调解员、403名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3500名网格格长发放工作补贴。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县乡村三级服务管理中心场历所建设,配备社会服务管理专用车辆和电脑、摄像机等设施设备,确保了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设备管好事,形成了“政府买单、群众自治”的长效抑制。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我们制订了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将“六安联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定期对三级社会服务管理机构进行综合考评;每半年对网格格长、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专职调解员进行一次评议,评议结果与补贴待遇挂钩,与是否继续聘用挂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的创建,使一大批社会矛盾在初始阶段就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利益诉求在第一时间就得到及时响应,社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有效遏止,为全县转型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营造了良好环境。

上一篇:“小老实”和“老狡猾” 下一篇:长子县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体系功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