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失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10 04:51:25

血液透析中失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致失血不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4年16811例次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发生失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 在16811例次中,因各种原因致失血622例次,占总例次3.69%。其中因医务人员造成的失血558例次,占失血例次的89.71%,为主要原因。患者自身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失血64例次,占失血的10.29%。结论 加强护士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可有效减少透析中、后期失血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失血;防范措施

肾性贫血是尿毒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心血管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1],而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各种意外原因及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失血更加剧了患者的贫血,因此减少透析中意外失血的发生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014年共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6811例次,因各种原因致失血622例次,及时针对失血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在2015年的血液透析治疗中明显降低了失血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我们血透室共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6811例次,男 9401 例次,女7410例次,年龄15~80岁。

1.2方法 所有透析均采用一次性透析器、血路管、穿刺针,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股静脉、颈静脉置管,浅表动脉直接穿刺,股静脉直接穿刺。按失血原因分类统计。

2 结果

2014年透析16811例次中,各种原因致失血622例次,占总例次的3.69%,其中因医务人员问题引起的失血558例次,占失血例次的89.71%;患者自身及其他意外造成的失血26例,只占失血例次的4.2%;体外循环凝血38例,占失血例次的6.1%。

3 失血原因及防范措施

3.1因医务人员问题引起的失血及防范措施

3.1.1穿刺部位出血 患者透析治疗结束下机拔针后,穿刺点按压不当、棉球移位及按压时间过短均可造成穿刺部位出血,也是透析中失血的常见原因。

防范措施:护理人员拔针后按压穿刺点要准确;棉球容易滑动可选用无菌纱布折叠成小长方形形状按压;根据患者内瘘血管弹性、压力大小施加不同的压力;使用弹力绷带的患者包扎后可嘱其注意观察,并指导患者绷带使用的时间。

3.1.2穿刺部位渗血 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血管壁损伤,局部皮肤组织未完全修复而使皮肤弹性下降[2],定点穿刺也是渗血的主要原因,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针孔松弛,可引起比较严重的渗血;静脉压力较高,反复转动穿刺针位置,导致针孔松弛引起渗血。

防范措施: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最好采用绳梯式穿刺法;避免定点穿刺,要有计划的选择穿刺点;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弹性好较粗的血管穿刺,因血管较细或穿刺针位置不当致穿刺针斜面贴到血管壁而显示高压,避免反复调整穿刺针位置而扩大针眼造成渗血,在透析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渗血并处理。

3.1.3透析管路开放失血 管路与透析器、内瘘针连接不紧密;各侧管夹子未夹,穿刺时内瘘针上的夹子未关闭、螺帽脱落;维持肝素注射器与肝素连接管连接处松动、脱落;置管患者双腔导管与透析管路连接不紧,静脉回路不通畅致置管口渗血。

防范措施:上机前检查管路连接处是否拧紧,螺纹口是否对合,夹闭各侧管夹子,穿刺前关闭内瘘穿刺针上的夹子并旋紧螺帽。上机后再次查对,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置管患者上机后如发现静脉压高,置管口有血液渗出,应立即调整导管位置并加强观察。

3.1.4透析管路血液残留较多 透析管路肝素盐水预冲时间不足,膜内空气未排尽;抗凝剂用量不足;下机盐水不足,护士操作不认真等都是造成透析中失血的常见原因。

防范措施:透析前用含15~20 mg/500 ml的肝素盐水循环预冲透析器,排尽膜内外的空气,进行管路密闭循环10 min;抽吸抗凝剂时量要准确;加强透析中巡视,液体输完要及时关闭,避免空气进入透析器;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下机时要轻轻摇动透析器,这样可将透析器中血液冲洗干净而减少生理盐水用量;透析结束下机用的生理盐水要充足。

3.2意外失血原因及防范措施

3.2.1透析器破膜及漏血 透析器质量问题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跨膜压过高。

防范措施: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经检测合格的透析器;在搬运透析器的过程中要避免撞击、摔打,使用前进行检查,透析中保持静脉管路通畅,避免扭曲、折叠。指导患者控制水分,避免超滤过大导致跨膜压过高引起破膜。

3.2.2穿刺针滑脱 患者穿刺肢体活动或胶布固定松脱致穿刺针滑脱,发生率低,但一旦滑脱可发生大量失血,应引起高度重视。

防范措施:神志模糊,躁动不安的透析患者可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或让家属看护;加强穿刺针固定,每针用三根胶布交叉固定,而且要区分开来,不可两根并列固定在一起;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穿刺针移位并处理;避免穿刺针完全滑脱造成大量失血。

3.3体外循环凝血 各种原因导致管路凝血,发生快,失血量大,达200~300 ml。

3.3.1无抗凝剂透析 患者存在出血倾向,避免加重出血。也是发生凝血的常见原因。

防范措施:选择抗凝效果好的透析器,管路用含肝素15~20 mg/500 ml生理盐水进行预冲,并低流量密闭循环10min;透析中尽量调高血流量;透析中每隔30 min用生理盐水200 ml冲洗管路,冲洗过程中要观察管路凝血情况,有无血凝块,必要时更换管路或终止透析,可避免较大的血液损失;透析过程中避免输入血制品及脂肪乳剂,两者均可增加凝管的风险。

3.3.2血流量不足 深静脉置管患者,由于患者活动致使导管打折、脱出、堵塞等时常影响血流量,机器频繁报警停泵,这也是导致凝管的主要原因;内瘘条件不好的患者,动脉穿刺造成血肿上机后血流量不足,反复调整时间较长,管路血液得不到循环出现凝管。

防范措施:深静脉置管患者上机前用20 ml注射器抽吸导管,确定通畅后再引血上机,透析中尽量减少活动,如因变动引起血流量不足,应及时调整,必要时变回原。内瘘血管不好的患者由穿刺技术好的护士操作,血流量经反复调整不理想的情况下,可用无菌的连接器将动静脉端连起来进行体外循环,待重新穿刺成功后再恢复透析。

4 结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3]。只有维持性透析才能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贫血是透析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每年透析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失血是防不胜防。通过对失血原因进行分析,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规范操作规程,降低了失血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血液损失,提高了透析质量。

参考文献:

[1]程B.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过多的护理对[J].淮海医药,2013,31(4):360-362.

[2]王菊仙.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6(16):152-153.

[3]游昕洁,郭晓霞.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生活质量关系[J].重庆医学,2007,36(5):437-438.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审计“全覆盖”的研究 下一篇: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