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比较分析的研究

时间:2022-09-10 03:32:04

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比较分析的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重大难题。高校教育基金是一条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途径,然而,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参差不齐,相比之下高校教育基金在美国发展已较为成熟。本文从发展概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对二者做出比较,并对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得出启示。

[关键词]高校教育基金会 现状 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概念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指由高校依法成立的,其功能主要是各高校向以校友为主的社会各界力量筹资并通过基金的保值增值来服务于高校自身,是独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是非公募基金,属于民间公益组织。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运行过程涉及运作机构、校友及捐赠者、受助对象及高校等各方人员,包含募捐、分配使用、投资管理等各个环节,关系到文化传统、法律、政策等多种规范,所有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运行成效。

二、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对比分析

1.中美高校教育基金发展概况。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产生和发展与其社会的历史传统、宗教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大学基金会始自私人捐助,1641年马萨诸塞地区的希本斯教士前往英格兰为当时的哈佛学院劝募捐款,由此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捐赠的传统。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短期内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教育发展迟缓、教育不平等、社会两极分化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为教育出了问题,政界、实业界人世开始对美国教育表现出格外的关注。到现在,私人捐助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被公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社会传统。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募款制度逐渐在美国确立。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起步较晚,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国内高校大约从1988年起开始成立类似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组织,从无到有,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发展,伴随着国家基金会法制的健全,在支持高校发展方面取得不少的成绩。我国的教育基金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爱国华侨、港澳同胞以基金的形式捐资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如邵逸夫、包玉刚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特别是企业法人地位的确立,一些民间社团和个人自发创办的教育基金会组织开始出现,捐赠的形式从单一的个人捐资发展到由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捐资等多种形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宋庆龄教育基金会、邵逸夫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基金会等。

2.高校基金会的管理。美国大学基金会首先大多采用矩阵式(网络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非常重视院系、附属单位等的作用,积极做好校、院二级主体来加强募捐以及为校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其次,他们采用公司制的管理体制。如负责管理斯坦福大学的财务和不动产的斯坦福管理公司,接受由学校管理董事会委任的主管委员会监督,董事会负责审批资产配拨,监管外部资产项目经理以及评估公司投资情况和职员的工作表现。最后,他们拥有专业的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如哈佛基金会非常重视基金的保值增值,制定了一系列的投资和分配政策,以此来保证众多流动的基金能够持续、稳定和按期地为学校正常运转提供资金支持动力。所有基金由直属哈佛大学的哈佛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和营运。

我国的教育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①市场运作型,以北大和清华的教育基金会为典型:②行政管理型,以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为典型:③委员会型,以南京大学发展委员会为典型:④海外拓展型,以上海交通大学基金会为典型:⑤行业依托型,以中国矿业大学校董会、石油大学校友会基金管理办法为典型。以上五种模式正向着职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缺点是管理费用高,调度和反应不够灵活,对协调沟通和人员素质要求高,有效利用资源差,与学校、部处配合和合作的渠道不通畅。

3.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运行机制的比较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接受和管理社会捐赠、通过运作基金带来的收益补充学校经费的专门机构。因此,高校基金会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直接决定了其运作的成效。

(1)基金会的募捐机制。首先,就募捐意识而言,我国高校基金会缺乏主动募捐的意识。我国基金会在筹款时,往往缺乏主动积极地向社会募捐资金的意识,被动的等待捐赠;对于校友的宣传力度不够,倡议也常常流于表面形式。而美国大学基金会常年有专门人员从事劝募工作,包括去富人居住区演讲,积极建立与社会知名人士的私人联系,以书信形式向校友和学生家长劝募,上门拜访和劝募等等。其次,高校基金会工作中要形成合理的捐赠后期反馈机制。适时的反馈能使捐赠者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再次捐赠。美国高校基金会,他们采用的是直接反馈形式。他们会在接受捐赠后再次访问并且感谢捐赠人,向他们报告他们的捐赠取得的最新成就:向他们宣读其他三项捐赠宣言:为更大的捐赠寻找感兴趣的领域。另外,美国大学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捐赠形式:给予较大数额捐赠者的捐赠项目一笔配对经费,确保其捐赠的项目的顺利运作。这也是一种对捐赠项目的重视和对捐赠者重要的回应。而我国的募捐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2)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结构是确保基金会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高校教育基金会应当合理设置机构,健全组织体系,并且有专门的管理人才来管理资金。我国和美国高校大都成立了基金会来管理教育捐赠。美国高校基金会大多采用矩阵式(网络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非常重视院系、附属单位等的作用,在我国,由于高校教育基金会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服务,在校内管理架构下只是学校的一个机关处室,按照校部行政机制实施管理,而不能根据工作需求设岗,建立岗位职责和绩效目标管理,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机构也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很难有效地配置资源。

(3)规范和灵活的资金运作机制。高校基金会除了接受捐赠外,如何通过所持有的资金进行增值是其另一项基本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金会运作应当实现市场化和职业化。美国大学基金会一般由大学自己管理,大学会派出一个投资委员会负责基金投资决策:另外也有大学基金会委托给外部投资公司经营。美国很多大学的基金会都设有相应的现金管理、信托管理、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部门,对捐赠资金进行管理。而我们国内的大学基金会只有少数发展较为成熟的,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校内基金会有通过国债、委托证券公司进行资产股票管理等使之升值:或通过校内虚拟结算中心运作盈利:或通过基金分类进行管理。

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高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在美国起步早、发展快,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的成功经验,虽在我国起步晚、发展不完善,但其积极作用已被国外高校成功验证,所以势必加强我国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必将进而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

上一篇:高学历人才自主创业的困境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校内社团与校外企业良性互助与共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