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内的启示

时间:2022-09-10 03:09:52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内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并开展实践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取得了一些探索性的成果。但是相比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各高校尚未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因此,当前形势下,探讨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尤其是在美国和德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各院校自成特色,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其中以麻省理工学院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两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中比较具有代表性。

1.1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它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广为人知,被誉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其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就也尤为突出,创业学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1.1.1优良的师资队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师资队伍的优良。麻省理工学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双轨型教师”。早在90年代,学院就开始扩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供给,学院的专业教师有创业学者、企业家、投资家和创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等,这些“双轨型教师”不但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还有创业或企业工作的经历。另外,麻省理工学院还鼓励教授在保持正常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同时,每周的工作日中抽出一天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他们这一做法不仅与企业保持了积极联系,提高了学院师资队伍的创业素养,而且教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创业过程,将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案例的模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麻省理工学院还特别注重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学校定期举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教师的培训内容。1.1.2系统化的课程设置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1958年,DwightBaumann教授开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门创业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坚持以“实用性”为原则,以培养新一代的创业领导和精英为愿景,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理论型创业课程、实践型创业课程与团队项目型创业课程,并且创业教育课程,不是单独面向斯隆商学院,而是面向全校师生。理论型创业课程包含没有边界的创业、管理技术与创新等课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实践型创业课程包含社会创业、发展型创业等课程,使学生有关创业的初步设想形成计划,给予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与培训;团队项目型创业课程包含创业实验、全球创业实验和创新团队等课程,让学生可以跨专业自由组建团队,共同解决创业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团队项目也为学生提供到知名公司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到锻炼,运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使教学与实践紧密互动。1.1.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麻省理工学院教学授课的突出特色。麻省理工学院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同时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教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大量成功的创业案例,将创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现场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业做出典型示范。此外,麻省理工学院还特别注重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模拟创建公司,进行创业实战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真实的创业环境,对企业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销售、财务、人事等给予咨询和指导,使学生关注创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关注与创业相关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影响因素,对创业问题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

1.2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创业型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战略,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化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德国政府的高度赞誉。1.2.1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形态,它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慕尼黑工业大学一向注重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盟关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都十分赞同,且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学校、企业组织的各种创业活动中,形成了学术研究与创业发展相互依存的行为准则,为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年,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立了创新创业中心,标志着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被视为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另外,学校还利用企业捐赠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卡尔•冯•林德学院来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和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校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1.2.2广泛的创业合作网络慕尼黑工业大学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了广泛的创业合作网络。在创业合作网络中,创业者可以测试并分享其商业计划,向成功的创业者学习,获取创业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学校以企业的技术需求为核心,向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学校内部科研成果商业化,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都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学校与企业形成了一种互动互利关系。首先,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合作,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其次,学校的科研成果可以迅速地进入企业界,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第三,企业从学校获得先进的科研成果,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慕尼黑工业大学还利用与网络内知名企业合作的机会,邀请行业领袖担任学校的创业导师。创业合作网络不仅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联系,也加强了创业网络内部各个体之间的联系。1.2.3创新性的激励机制慕尼黑工业大学不仅打破高校与社会的界限,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企业和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支持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创业行为,而且还创新性地规定学校内部高水平的教学与高水平的研究受到同样的对待,并且从企业界招聘的教师,他们在工业界的经验等同于大学的经历。慕尼黑工业大学这一创新性的激励机制,使学校与欧洲的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吸引了企业界的众多优秀人才,进而为科研成果的尽快转化、应用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家正式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则更晚。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九所大学作为首批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在这九所试点高校建立创业中心、创业管理学院和其他创业辅助机构,标志着国家支持创业教育的开始。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12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制度性的要求,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2015年5月,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探索,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较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但就当前而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创业教育,仅仅注重教授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或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科技创新”,忽视学生的思想创新和意识创新,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本质相悖。更有甚于,一些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简单地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几场创新创业活动或比赛,与专业教学无关,老师授课、检查不严,学生敷衍应付,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之外。

2.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健全

各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学导论等创新创业课程,但是这些创新创业课程基本以选修课形式呈现,尚未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体现,没有形成较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且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实践操作脱节。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形式相对单一,案例教学法尚未规模化采用,教学仍然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课堂互动性低,并且缺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多以职业规划、挑战杯等比赛形式开展,创业计划止于想象,与社会实践脱轨。

2.3“产学研”模式发展不足

校企合作是“产学研”模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多数高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学校与企业并未结成真正的联盟关系,校企合作往往浮于表面,常常遭遇“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导致以高校为主体推行的“产学研”模式流于形式,与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关联度,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3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3.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着眼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充分认识、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不仅注重教授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关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高校还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高校教学体系,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认真负责,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设想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流于形式,与高校的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协同发展。

3.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要求较高。高校应根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机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结合。教学方式要开放灵活、多样化,应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课堂互动与探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此外,高校还要积极拓宽社会网络,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建立紧密联系,联合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业。

3.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模式的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模式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依照“产学研”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实践应用与科学研究的相互转换,有利于高校正确把握科研方向,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率,使高校与企业结成真正的联盟体,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另外,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搭建高校与企业沟通和互动的平台等方式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推进“产学研”模式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卓越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应主动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经验,自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学过程,搭建学校与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组织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Katz,J.A.TheChronologyandIntellectualTrajectoryofAmerica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3(2):283-300.

[2]黄扬杰,邹晓东.慕尼黑工业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32-135.

[3]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3):4-6.

[4]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5]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1-94+90.

作者:张玉 李福华 张贞齐 单位:青岛大学

上一篇:船舶机舱设备维修与保养新思路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