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应重视“趣”和“情”

时间:2022-09-09 04:11:00

音乐教学应重视“趣”和“情”

【关键词】音乐教学 兴趣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118-02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据《音乐周报》的一项调查显示:100%参与调查的中学生喜欢音乐,但80%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课堂情境无趣味,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品味不到音乐的美,学生自然不愿意上音乐课。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必须注重“趣”和“情”,才能吸引学生,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一、音乐教学中的“趣”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一)导课要新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有效的教学导入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设疑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温故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前,先播放了凤凰传奇的《我和草原有个约会》的视频。草原美丽的景色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在大屏幕中一一展现,同学们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这样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受到了特定气氛的影响,不知不觉地随着这种感觉去思考、学习。可见,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教学重难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出来,让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

(二)衔接要巧妙

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衔接,课中的衔接要巧妙。教师应当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使课堂教学凸显整体性。

例如,某教师教学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沃尔塔瓦河》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先播放视频――古筝曲《高山流水》中的流水部分,同时用语言引导:“同学们,请听一听这首作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答案――水。由此,教师用语言导入正题:“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用中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表现‘水’的音乐。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用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的表现‘水’的音乐。请大家用心比较,前后两首作品有何不同。”这样教学,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显得流利顺畅。

(三)结尾要精彩

一堂音乐课应该有“高潮”,“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章”。笔者认为,这个“高潮”一般宜出现在一堂课的结尾。在设计结尾时,教师应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尾中得到升华;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将结尾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让学生每一次都带着浓浓的兴趣走出音乐课堂。

例如,某教师教学《雪绒花》,结尾时对学生说:“影片《音乐之声》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请在课后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于奥斯卡金像奖的资料,下次上课时,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吗?”在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之后,教师结束了这堂音乐课。这样的结尾方式,使学生在了解了电影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奥斯卡金像奖是怎样的一个奖项,有的学生还会主动去了解其他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或者音乐。这种结尾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扩大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二、音乐教学中的“情”

当前,有些音乐教师对音乐中“情”的因素重视不够,未能很好地通过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使他们的情感融于音乐艺术中,去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达到“寓教于情”的目的。

(一)用实践丰富情感体验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感,发展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非洲歌舞音乐》,某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带动学生亲身体会非洲人的原始与狂野。教师模拟各种鼓点表现不同场景,让学生在其动作、声音的启发下,用投入、紧张而又恰当的鼓乐(用桌子拍打节奏),带领学生模仿非洲人民劳动、捕猎等情景。学生全身心融于“非洲的原始森林之中”,他们时而“机警地搜寻目标”,时而“狂追猎物”,时而“欢庆胜利”,仿佛进行了一次非洲之旅。

(二)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知和情感的启发、培养

人们常说“乐山情起”,就是指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音乐教学中,掌握音符、节奏及歌词是基础,而准确表达音乐的风格及情感则是上层建筑。教师对学生情绪的感知和情感的启发、培养,在音乐情感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提出一些相关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以调动其进行情感体验的主动性。

例如,《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深情、舒展、大气的音乐作品,然而不少学生不喜欢这首歌曲。于是,某教师在教学时用此曲作为背景音乐,用多媒体展示了海啸、飓风、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PPT,这些场景使学生非常震惊。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首歌曲总是出现在献爱心捐助活动中呢?”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以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视频内容为:面对灾难,人们在困境中互相帮助,从废墟中抢救生命,共建家园,各地群众自发捐款、献血……学生从而认识到爱的伟大力量,明白了我们在渴望得到爱的同时,也应该把爱传递给他人。这样教学,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主题思想。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趣”和“情”,以“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以“情”作为教育手段,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授情、传情、动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责编 雷 靖)

上一篇:巧妙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下一篇:谢竹银:从对口单招走出来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