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建设及口译人才培养探究

时间:2022-09-09 07:12:31

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建设及口译人才培养探究

【摘 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活动的日趋频繁,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等学校一直都承担着培养口译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优化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课程体系、强化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加实用型知识课程、完善口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口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口译人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口译教学 课程建设 口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41-02

一 引言

口译是通过语言间的相互转换,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传递信息,使人们相互认识和了解。

1.特点

“口译教学绝不是语言教学的继续,不是低年级口语练习的继续,也不是书面文章的口头表达,更不是检查背诵课文的记忆能力。”“语言教学培养的是语言交际能力,而口译教学是利用已经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学习培养口译技能。”口译课要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获得熟练的双语转译和流利的表达交流能力。在双语的解码和转码过程中涉及文化差异、思维差异、地域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处理。口译的内容基本都是正式的商务、贸易、谈判、会议等,要求口译员要使用正式书面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口译课是一门集理论技巧和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专项技能课。

2.现状

从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的口译教学来看,在教学内容、方法、训练和培养模式上都存在不足。有些高校的口译课侧重于学生听说的训练,忽略了口译的理论技巧和专项练习。有的学校没有科学地设计口译课教学计划,把口译课设置在大学第三年,在笔译课开设前开此门课,致使学生完全没有翻译的理论技巧的基础,其听、说、理解等基本能力远未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口译课慢慢变成了词汇课、语法课、高级口语课。有些口译课老师通过播放磁带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译,这固然是一种训练方法,但绝不是最佳的手段,因为现实的口译活动灵活性较大,现场性和即时性突出。而录音磁带较为呆板,缺少现场的气氛和变化。还有些高校口译课的老师把大量课堂时间用于教授翻译理论和技巧,忽略了口译瞬间性、即时性的特点和快速反应的要求,完全将口译课上成了笔译课。鉴于目前高校口译课出现的种种情况,有必要探究符合口译特点、社会需求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二 口译人才的培养

1.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口译课的基本课程建设

口译有特定的规律、特点和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口译人才,就应该了解这些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设计培养方案和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

第一,开设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注重学生的听说训练。口译课是一门集理解与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技能课,涉及听和说两项基本语言技能。听懂发言者的讲话是口译语码转换的基础。这一过程需要口译员一心多用,但人脑处理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娴熟的技能处理能力。所以在基础阶段结合口译的特点,加强听说教学,打下扎实的语言技能基础是学好口译课的前提。听力课程的设置应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学习中,高年级阶段的听力应以精听为主,内容应该多样化,注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多听新闻、广播、外台以及各个领域前沿的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更新知识的习惯,为口译能力的提高储备各种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应开设一些公众演说和社交礼仪方面的课程。这对提高学生的胆识、心理素质、灵活应变能力以及演讲技能,树立学生自信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还要训练口译员得体的仪态、举止、穿着、表情等,学生可以通过礼仪课程的学习事先为口译员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第二,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社会越来越需要实用型、复合型、专业型的口译人才。即我国外国语院校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当前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虽然基本语言技能较好,但却缺乏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很难尽快投入工作。因此,高校培养出的口译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娴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还应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宽广的知识面等。在口译课的课程设置上,应遵循突出专业特点,针对专业岗位的原则,通过辅修、选修课程的开设,扩大学生在经济、金融、科技、教育、政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多种课外辅导的形式,如聘请客座教授和各行专家、名人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积累与口译相关的专业知识。

2.结合学生实际,完善口译课教学内容和方法

口译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是时效性和实用性。这是口译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外事活动的具体素材来选择口译教学的内容,要求题材丰富,主题广泛。

第一,口译理论的讲解。“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完成的。”口译理论的讲解是口译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能具体指导学生的口译实践,如词法的口译理论:增词、重复、省略、减词,模糊译法等。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口译练习来巩固和锻炼这些基本技巧。此外,学生还应该清楚地掌握两种语言在句子、篇章、特点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如汉语注重句子间内在的联系,多短句、多动词。而英语重形态结构,多从句、多连词、多介词和名词。这样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固定的英语句式,从而使译文表达更加地道和流畅。

第二,口译技能训练。口译技能的训练主要在于口译笔记的记录和记忆训练。人脑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复杂的、合成性质的冗长复句的语法结构信息有时超出了人脑的短时记忆句法负荷。因此,教授学生掌握口译笔记的有效记忆法是口译课的必备内容。科学、合理的记忆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短时记忆的广度。其次,影子训练是锻炼学生复述能力的较好的方法。如果配合公众即兴演讲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口译的表达方面将会有长足的进步。此外,学生作为口译员,必须要具备应有的综合素质,即心理素质、仪表举止、姿态表情等。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现场模拟教学设计来实现。教师可根据口译内容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轮流担任口译员,营造一种真实的现场气氛,让学生在充分注重语言表达、内容忠实等方面的同时,也注意培养自己作为合格的口译员所应具备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

第三,综合口译类型训练。现场模拟口译训练是口译课学生综合训练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正式口译场合的气氛。根据日常工作生活中口译的类型,可以从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译练习。

一是会议口译。口译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包括熟悉会议的类型、主题、参会人员以及与会议主题相关的背景材料。上课时安排部分学生就座于发言席,部分同学就座于翻译席,保证绝大部分同学都能亲自参与。老师在听众席旁听、观摩。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倾听对方的发言和翻译,并相互提出意见和看法。

二是谈判口译。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谈判的双方,然后就某个特定的切入点进行模拟谈判。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以独特的构思完成既定的任务。学生不仅能惟妙惟肖地模仿某国谈判者讲话的语气、姿态、表达习惯,而且也能像成功人士一样对涉及谈判内容的知识运用自如。这种模拟谈判口译的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巩固了所学的口译技巧,锻炼了双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以及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场口译模式。要构筑这样的实践性课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课前准备好新闻材料。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有一定数额的新闻发言人,每位发言人配备一名口译员,其余的同学作为记者提出问题。第一组新闻发言人消息后,由各自的译员译成外语。第二组扮演记者的同学提问,由译员译给发言人,发言人作答后,再由译员译给记者。这一活动的特点是现场性和互动性较强,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由于记者的问题都是现场即兴提出的,需要发言人运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作答。译员也如此。所以,在锻炼学生公众演讲能力的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灵活应对的技巧。

四是仪式、接待口译。这一类型的口译活动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接待场面,如典礼致辞、开业庆典、参观团接待、机场迎送、酒会和宴会致辞等。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好译前准备。这类口译的语言多为口语,随机性较大。因此,可以激励学生口译的自信心,减少心理压力,使他们熟知译员的职责和素质。

五是旅游观光口译。教师可以选择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来设计旅游的场景和内容。学生在充分地准备了相关背景材料如掌握旅游专业术语、基本句式、表达方式后,通过扮演导游和游客来完成口译训练。这种口译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了解了历史古迹,扩充了知识面,增加了语言储备,同时也较好地锻炼了作为导游的学生回答旅游者提出各类问题时的耐心和应变能力。

三 结束语

口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其训练方法、课时、教材等应做细致和周全的考虑。因而,高校口译教师应遵循口译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建立完善的口译课程体系,丰富口译的素材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口译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实用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国军.口译技能训练需要一个科学可行的大纲――评刘和平著《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J].中国翻译,2001(6)

[2]刘和平.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训练[J].中国翻译,1999(4)

[3]胡庚申.怎样学习当好译员[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上一篇:似与不似之间――中西绘画创作意识比较 下一篇: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间的冲突问题:原因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