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调查

时间:2022-07-14 11:42:26

宁夏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调查

摘要:中国向西开放,需要语言铺路。宁夏在中阿合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的越来越明显,然而宁夏高校对高水平语言人才,即高级口译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宁夏高校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反映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唤起区内及国内口译研究专家的关注,提高宁夏口译人才培养,为中阿合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英语口译教学;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14-02

随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实质性合作方向进展,宁夏在中阿合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的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艰巨。与阿拉伯世界加强交流的同时,对高素质、高水平的口译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高校承担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任务,然而我区高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高水平口译人才?我区高校是否也存在着[1]"口译课上,任课教师埋怨难上,学生抱怨学不到东西"的现象?笔者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宁夏口译教学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方法和内容

宁夏共有五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除一所医科专业院校外,其余四所高校英语专业在本科阶段均有开设英汉口译课程。本次研究通过英语口译课教师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共发放教师问卷10份,有效收回8份。调查内容为师资及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以及教学对象等。

2.调查结果与讨论

2.1 师资及教师培训情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作为宁夏仅有的两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宁夏大学和北方民族大学陆续开设了口译课,其它两所所新型本科院校也在学校定位提升后相继开设口译课。[2]口译教学的三个要素是教师、教材和学生,缺一不可,其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口译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口译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和娴熟的转译技能,而且要求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两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问卷显示,由于口译课师资紧缺,于是我区各高校安排高级英语、口语、翻译等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从事口译教学,大多数授课教师既没有口译实践经验或者实践经验甚少,又缺乏对口译理论和教学的研究,使得口译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4]Daniel Gile (2005)曾经对无翻译经验的外语教师从事翻译教学的情况作过一个分析,指出了其中的缺憾:一是这些教师没有翻译职场经验,因此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和职业性的指导;二是这些教师对翻译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方面,常常把翻译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而不是社会交际活动,因此对翻译质量的评估往往着眼于两种语言的对等和对应,而不考虑到具体交际状况下偏离语言准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种翻译教学很可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三是这些教师对翻译的认知过程不太了解,因此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一定能够作出切中要害的指导。

近年来,由于国内翻译学硕士和博士点的建立增多,我区个别院校聘用翻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从事本科口译教学。尽管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口译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方法,凭着自己的口译实践经验或对在学校就读时学习口译的印象,各行其是地组织教学,多方搜集素材,虽然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没有方法,则不能因材施教,达到应有的效果。

口译师资培训可以有效的弥补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中国译协专门针对我国高校翻译师资培训开设了暑期培训班,北外、上外等知名外语院校也有开办关于提高高校翻译教师教学水平的研修班。然而,在调查中发现,我区各高校都没有定期向口译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缺乏与高校同行之间的交流,缺少对知名高校口译教学的观摩了解,我区高校口译教师只能在一个封闭、狭小的圈子里活动,既不利于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扩大视野,了解新形势对口译教学的要求,又不利于我区高校的口译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口译人才。

3.课程设置

本次问卷对我区四所本科院校的口译课程设置也做了详细的了解。这四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均只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口译课,每周两学时,共36学时。由于公共假期以及期末复习占用一些课时,部分院校并没有上足36课时。教学时间过短,难以保障口译教学完整、全面的进行。本科口译教学作为口译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许多口译理念和技巧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很难通过课堂上教师笼统的讲授和有限的练习来掌握,课外学生也不可能拿出大量时间练习口译,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单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疑问难免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口译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问卷还表明,我区高校口译课每班开课人数都在30人以上,个别院校将口译课作为专业选修课,选课人数过百。教学班级规模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其次,学生在基本语言能力、口译技巧及理论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选课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在单元教学时间内对每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会因为人多,上课秩序不好维持而影响教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也无法运用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口译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鲍川运教授认为,[5]翻译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所开设的课程不只是笔译或口译,而且还涉及翻译专业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不能只局限在翻译技能的训练上,还应该开设一些辅助课程,如中文阅读理解、语篇分析、公共演讲、世界知识等,使翻译训练循序渐进的进行。而我区高校均没有开设口译辅助课程,个别院校尽管开设有公共演讲课,但与口译课没有关联,因此也无法体现口译教学的阶段性和系统性。

4.教材的选用

在调查中发现,我区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材多选用雷天放主编的《口译教程》和任文主编的《英汉口译教程》。这两本教材的特点是以培养口译技能为主导,即每单元先理论性或概括性的讲解口译技能,再通过口译实例加强对口译技能的理解。两本教材对实例原文的重点字、词等语言点都有点评,然而结合实例原文对口译技能训练的原则、方法、理念等的讲评却鲜少出现。学生只是大概知道需要通过实例练习哪类技巧,往往不明白应该如何将口译技能与实例训练结合起来。不少非口译专业出身的教师本身对口译技能研究不够或对口译教学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若教材对口译技能没有明晰的讲评,教师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参考,将无法保证口译训练的准确性。其次,教材课文内容的来源多为[6]国际性会议、报刊、国内外网站文章、我国对外宣传的中英文材料等。由于我区高校生源大多来自本省,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欠佳,如果实践练习全部来源于教材,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很难保持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口译教学顺利的实施。此外,教材中的录音大多是由英美人士朗读录制,这与口译的现场性和口音的多样性脱节。中阿合作大多吸引的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人士,口译人员也将接触到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各种口音,这将是口译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又一大难题。

5.教学对象

[7]口译训练的基本条件是:学生外语水平达到理解不存在问题,表达基本自如,并具备译员的反应速度、分析综合能力、记忆能力。由于生源等问题,我区高校学生外语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学生的语音语调、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均存在不足。接受采访的大部分口译教师表示学生进行口译训练时最大的障碍是听不懂。为了使口译训练能够进行下去,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在听力理解上,缩短了口译技能的训练周期。其次,选修口译课的学生大多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只有极小一部分学生表示对口译课感兴趣,但也由于口译对英语基本能力的高要求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6.结语

宁夏高校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口译师资水平欠佳且培训力度不大,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口译训练的进行,教材的选用存在一定的弊端,与学生的真实水平不相吻合,教学对象整体语言水平较差。笔者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揭露,来引起区内和国内口译教学研究专家的关注,提高宁夏高校的英语口译教学,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和平. 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J]. 中国翻译, 2002(5).

[2] 鲍川运. 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 中国翻译, 2004(5).

[3] 姜克银.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现状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 宁夏大学学报,2007(3).

[4] 鲍川运. 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 中国翻译, 2009(2).

[5] 鲍川运. 再议大学本科口译教学. 外语教育, 2008().

[6] 文军. 国内口译教材(1988-2008)研究. 上海翻译, 2009(2).

[7] 刘和平, 鲍刚. 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 中国翻译, 1994(6).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传统教学 下一篇: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