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作文讲评课

时间:2022-09-09 06:57:23

学在作文讲评课

自从学校把差异教学模式研究方向转入习作指导与讲评课差异教学模式的研究后,我们把生本理念运用于习作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习作中的提升和发展:通过不同的习作课堂,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写;拓宽生活空间,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丰富的题材,有内容可写作;在自主评价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树立习作信心。

小学阶段的作文课程一般是一周两节,时间上两节课是连在一起的:第一节课进行习作指导,而作文讲评一般放在第二课时,讲评的时间短,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情况摸得还不够透彻,这就让教师在备课时间上有点尴尬。既然是讲评课,那一定是在批阅完学生的草稿后才能进行的,要根据习作的目标进行讲评方案预设,让学生在习作讲评课上针对目标能解决问题,分享交流各自的智慧,巩固写作的方法,强化习作的技能。

作文讲评课该怎么上好?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在学校的差异教学习作讲评研究中,我有所思,有所悟。

一、缩小认识差异,明确目标方向

在习作讲评课中,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教师心中要明确目标,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习作目标意识。把习作要求安排在整节课中滚动出现,从回顾复习环节到学生互改习作,再到最后自主修改。例如对于第七册习作4的习作讲评,至始至终都将“合适的场景与巧用象声词”这两个要求滚动出示。师与生共同向着预设的目标努力,大家形成合力。明白心里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调动感官与想象,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我们要明确习作的目标方向,讲评目标与习作目标一致,缩小学生对习作目标的认识差异。

二、选取差异典型,确立修改方向

在习作讲评课中,学生习作中的选材、写作顺序是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些共性问题,我们应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来讲评。存在典型问题的习作是讲评课备课首先必须准备的材料,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五年级的《说心里话》习作讲评中,选用一篇写得好的作文作为范文讲解,能在课堂讲评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之后选用一篇存在问题的习作让学生找出问题,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明确目标,还能让学生确立修改习作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可以把其他一些独树一帜的优秀习作也作为一种宝贵的参考资源,哪怕是对我们本次习作的共性问题起不到示范和矫正作用,也可以开拓孩子们的思路,成为孩子们相互学习的资源。因此,这一类习作我们也可以进行搜集整理,适当利用时间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自主展示的方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利用差异资源,建构多元评价

习作修改是我们习作讲评课的重头戏,我们可以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自改、同桌互改、小组修改、全班同改等方式,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实现共赢。

首先,我们在平时的习作讲评课中对学生的习作修改已经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说基本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存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同桌互改,这样平等交流的方式是小学生心理上容易接受的。学生们在帮助他人修改习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也无形中提高了修改能力。

在初步的修改之后,就要提升高度,让孩子们针对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从篇章结构重新审视。可以将习作根据内容归类,选择同一类型习作交换。孩子们就可以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作,避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利用学生习作这个现有的资源,利用好他们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搭配互改,取长补短,协同建构,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提高写作水平。

到这里才是二改习作。在得到别人的建议与意见之后,针对他人的评价以及自己在评价他人习作中所学习到的,再次自我修改,作出第三次修改,一定是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一方面学生可以感谢他人为自己习作修改所付出的劳动,并且根据自己愿意接受的建议加以修改;另一方面,也可以反驳他人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同时,还可以把自己阅读其他同学的习作之后所学习到的新鲜词句、篇章结构等等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目的。

如果我们的老师能一直重视作文讲评课,从孩子三年级开始涉及习作时就培养他们的这种修改能力,我相信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对于习作的修改方法、内容的侧重点等技巧会越来越娴熟,对于写作文也就不会那么头疼。因为他们不仅能给别人提出建议,还能有选择性地接纳意见,给自己的文章增色增彩。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的孩子能不爱上写作吗?

而我们的老师,在明确了适合自己班级的一套习作讲评课的模式后,不仅能减轻老师们的负担,从原来低效的习作讲评课中走出来,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学生人人参与,也能从繁琐的习作批改中空出一些时间来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何乐而不为呢?

从这一套习作讲评课模式尝试中,我们慢慢摸索出适合孩子差异发展的课堂习作讲评的模式,让孩子从小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凡事精心雕琢,才能渐成佳品,文章也不外如是。

上一篇:试析启发联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分享中完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