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中完善表达

时间:2022-08-13 11:04:59

一、对话预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师: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六(6)班的同学们,大家好!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赵老师千里迢迢地从南京赶到成都来与大家相会。龙泉驿是个好地方,四时花不断,长年果飘香;龙泉驿这方水土养育的人更是了不得,这两天我们每一位同学表现出来的都是那么聪颖好学、热情大方,这点在座的老师一定和我一样,从很多细节中感受到了。老师建议先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师:初次见面,大家对我有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您很漂亮,我是从您的穿着看出来的;觉得您很有文化,从您刚才的语言看出来的。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既关注到了我的穿着,也关注到了我的语言,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您是个特别好相处的人,今天中午您看我作文时还追问我关于细节的描写,还鼓励我。

师:谢谢你的夸奖。最后那个男同学,请你说。

生:我觉得您很谦虚,您表扬了我们的作文。我们都知道您的作文写得比我们好,但您还夸我们,谢谢您。

师:也感谢你们。看来这小小的细节还真的能看出不少大问题,这小细节背后大有文章可做,值得我们深究一番。

【点评:在与学生轻松愉快的对话中,引导学生捕捉细节,表达感受,为讲评本次习作做了铺垫,体现了教者的匠心与智慧。】

二、朗读片段,诱导学生分享细节

师:还记得上节课周老师的习作指导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将自己难忘的往事写下来,努力回忆那些令你感动的细节。

师:你的习作中一定有许多令你难忘的情景,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愿意与我们大家来分享一下吗?先请大家读读自己的习作,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在最打动你的细节处插一面小旗帜。等会儿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推荐你同桌的习作来与大家分享。

(生自读)

师:谁来与我们分享令你感动的细节?

(生读片段)

师:你能用简短的话跟大家说说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下巴磕破了,到医院缝针时感觉特别疼痛。爸爸在我缝完针后安慰我。

师:非常感人的细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爸爸那双眼睛就说明爸爸非常担心她。

师:一个担忧的眼神饱含了这个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这是多么感人的细节啊,她捕捉到了,真了不起!掌声送给她。还有哪位同学与我们来分享感人的细节?

(生读片段)

师:听了她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她看到婆婆,鼻子一酸,眼睛红红的,这说明她的婆婆一定为她做了很多事情。我也被她感动了。

师:请你与大家说说,在这篇习作中你的婆婆有多大年龄了?

生:我的婆婆71岁了。

师: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我写了婆婆来接我放学。

师:你的婆婆每天来接你吗?

生:是的。

师:尽管是细小的动作,却每天这样的重复着,这就是婆婆对她的爱啊。她捕捉到了这令人感动的细节,掌声送给她。还有哪位同学来与我们交流令你感动的细节?

(生读片段)

师:我想请你来回忆一下当时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是他的话语,他离家远,但他为了我,不惜自己变成落汤鸡,把雨伞给了我。

师: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他写的是下雨天,一位同学把雨伞让给了他。请大家也来读读这个细节,看看哪些地方也打动了你?

(生自由读)

生:我感觉打动我的是他的同学离家比他远,但还是把雨伞让给了他,自己变成了落汤鸡。

生:我从他把雨伞“塞进”我的手里,后面介绍他家住得远。从这一细节处看出这真是个无私的同学。

师:这些细节不仅感动了他,也感动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也送给我们点评的同学。

师:接着分享。

(生读片段)

师:大概介绍一下你写的是什么事?

生:我写的是在一个下雨天,我出门时天空是晴朗的,但中途天公就不作美了。我在房檐下躲雨时,这位经常捉弄我、让我很讨厌的小弟弟给我送了把伞过来。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我说的那句话:“姐姐,伞。”

师:很好。同学们,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胜过千言万语。同学们呈现给我们的不就是这样的细节吗?

【点评:对照习作要求,找寻自己习作中感人的细节。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评议,在评议中让学生感悟到细节所产生的力量。教者时时处处都紧扣要求,稳步推进,启发学生去读,去悟,去评,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互评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三、完善习作,指导学生捕捉细节

师:下面我想请杨茂林同学把自己的习作拿上来。请问你这篇习作的题目是什么?

杨茂林:“一句鼓励的话”。

师:你想写一件什么事?

杨茂林: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唐老师发现我的试卷家长没签字,就给我妈妈打了个电话。我以为妈妈知道这件事后会大发雷霆,但没想到妈妈没有发火。她对我说:“考试的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努力去学,知错就改。”

师: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

(生思考不语)

师:那句话是谁对你说的?

杨茂林:妈妈。

师:你想传递给大家的感动是妈妈对你说的那句话,对吗?刚才我看你一直在沉思,你在想什么呢?妈妈对你说的那句话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你读一读。

师:从他的眼神中我已经感受到他的那份感动。但是大家感受到了吗?

生:我认为他没有特别打动我。

师:也就是说通过他的描写你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怎样?那你想问什么?

生:我想问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妈妈是怎样地对你说的?

师:你能回忆起来吗?

杨茂林:当时我知道了唐老师给妈妈打了电话,我原以为我一进门她就会责备我。

师:结果妈妈对你说了什么?

杨茂林:妈妈对我说,你这次考试没考好,不应该不拿给我看。我不会批评你,我只想告诉你考试的分数不重要,只要知错就改,那就是好孩子。

师:我从你的描述中大概能想象妈妈当时对你说话时语气是很温和的,是吗?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既然作文的题目是“一句鼓励的话”,那么就应该呈现妈妈说话时的具体情景,不应该只是通过你简单的描述来反映。

生:我还想知道你背着书包回家时心情是怎样的?

师:杨茂林同学,你能来回答一下吗?

杨茂林:我当时很害怕,也很难过。

生:通过妈妈的这句话,你现在与以前有什么变化?

杨茂林:现在我考试时不再担心我考得好不好,只要认真检查就行了。

生:我还想知道杨茂林当时听了妈妈的话,心中是怎样想的?

杨茂林:我心里想,我考这么差,妈妈都没有批评我,说明妈妈还是相信我能够改正。我下定决心以后考试要好好考。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追问的方式让杨茂林同学搜寻细节,不断去丰富、完善自己的习作,显得轻松而又无痕。同学们在此过程中自然也会汲取修改习作的经验。】

师:掌声送给刚才发言的所有同学。同学们,我们只要把当时令我们感动的细节慢慢写,细细写,就像上午周老师告诉我们的写作秘诀“聚焦细节,把感动你的地方放慢,再放慢一点”,我想你的作文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往事如烟,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我们会遗忘。但是那些感人的细节是令人无法遗忘的。这细节也许是一句普通的话语,也许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也许……

(指名说)

生:也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生:也许是一个不易察觉的表情。

师:让我们把我们的思绪重新放飞到那个令你感动的往事中,努力去搜寻令你感动的细节。细细回味,慢慢品味,并用准确的语言补充到你的习作中。

(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片段)

(生读片段)

师: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

生:我回忆了一下,当时我怕大家知道我是抄袭的,但是我没有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

师: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就会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

生(读片段后):我从同桌借我笔的细节中领悟的东西没有写出来,我觉得应该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师:经过刚才的修改,你觉得自己的习作进步了没有?

生:进步了。

师:觉得自己的习作进步了的同学在你回想起来的感人的细节处给自己插一面小旗帜。

【点评:至此,教者轻松自如的“点睛”总结,水到渠成,并顺势让学生再次对照本次习作要求,运用刚刚提示的方法,修改完善习作,让感人的地方活起来、细起来,真正能够打动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插小旗帜”的方式进行自评。如此,教者把习作修改的自交给了学生,真真切切地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四、展示习作,引领感受细节魅力

师:此时此刻在赵老师的脑海里出现了一篇文章,它是朱自清的《背影》,因为我们班也有一位同学写到了《背影》。请她为我们朗读一下她的作文。

背 影

方姝雅

那佝偻的背影、蹒跚的脚步和那慈祥的笑容深深烙在我的心里。我的婆婆老了,已经71岁了,每天却依然坚持接我放学。

还记得五年级上学期,有一次,数学老师把我们留下来,评讲试卷,快到六点钟了,我们终于放学了。我直奔校门口,寻找那熟悉的身影――婆婆。

那佝偻的背影映入我的眼帘。“婆婆,婆婆!”我钻进人群,一头扎进婆婆温暖的怀抱。婆婆佝偻着背,连忙把书包从我肩上扯下来,生怕我被书包压坏了一样,眼里全是对我的疼爱。

婆婆本来就比较胖,钻我小小的书包就更困难了。我连忙扯了扯书包的带子,对婆婆说:“我来背吧,不会把我压着。”婆婆一听,立即板起脸,指指她的背,“你看看,这就是我小时候挑扁担压弯的,你可不能被书压垮了!”说罢,两手死死拽住书包,我知道不可能和婆婆抢,只能依她的意思办了。

我们一老一小缓缓走在街上,婆婆温暖的大手有力地拉着我的小手。婆婆或许背累了,把书包放了下来,一会儿,婆婆又重新背起我的书包。

婆婆先把左手套进去,右手又卡住了,折腾了好一会儿,才把两只手套进去,这时我才注意到婆婆的手臂上被勒上了红印子。婆婆佝偻着背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她一步一步不稳当地迈着脚步,背高高地突起。看着婆婆,我鼻子一酸,眼睛红红的,和小兔子一样。

婆婆佝偻着背,牵着我走啊,走啊……

岁月的痕迹爬上婆婆的两鬓,皱纹像水纹一样在老人脸上荡漾开来。婆婆对我的爱没有随着岁月淡化,而是愈来愈浓……

师:你们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好!

师:怎么好?

生:婆婆的背、肩上留下的印子这些小细节写出了婆婆非常爱她。

生:我觉得她有个细节写得好,婆婆“连忙把书包从我肩上扯下来……”。她的婆婆多么爱她啊!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写的背影绝不输于朱自清先生。我想如果大家今后能像今天这样关注细节,抒发真情,你的真情就一定能传递给别人。(板书:关注细节,抒发真情)

【点评:教者是一位驾驭课堂的高手。课堂上,教者的目光时刻地关注着学生,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生成课堂语言。亲切的师生对话、真切的生生对话激活了学生的习作灵感,调动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师:你们的作文写得这么棒,建议你们回去后把自己的作文再推敲推敲,交给班长。班长召集几名同学,把同学们的作文编成一本小书,叫《往事集》,也可以叫别的。期待着这本小书能早日出现在你们班上,大家可以互相传阅,也可以寄一本给老师。

【点评:习作的价值在于交流。教者的智慧就在于让学生把这篇习作汇编成《往事集》这本小书在班级中传阅。如此,学生的习作就形成了一个读者群,改变了教师是学生习作的唯一读者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了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样就放大了学生习作的交流范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习作成功的,使学生对习作葆有持久而稳定的动力。】

上一篇:学在作文讲评课 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