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9-09 01:39:20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狭小的耕地面积规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解决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企业化。本文给出了农业企业化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对农业企业化进行了例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狭小的耕地面积规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和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的企业化制度的逐步形成,从而取代分散的小农经济,真正结束中国农村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时代,走上成熟规范的市场化和现代化道路。

一、农业企业化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

农业企业是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以现代化企业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进行现代专业分工协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济组织,它包括种植(含林业、中草药)、养殖、加工、流通、间接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如农资)、农业中介、农业信息和农业科技等企业。

农业企业化则是指一个发展过程,是把农业看作是一种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使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或半自给自足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向联营的高度商品化的、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投资意识、科技意识的农业企业家方向转变,从而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这一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主要症结的过程。

(一)农业企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概念。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贯穿于产业化的全过程,没有企业化就没有产业化。

从经济学分类来看,农业企业化属于微观经济,农业产业化属于中观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属于宏观经济。农村宏观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微观经济的发展,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微观基础和表现形式是农业企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企业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市场对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业化从组建农业企业或具有企业化经营性质的经济组织开始,到这些农业组织成长壮大而结束,是企业、是农民而不是政府成为农业发展的活动主体。农业企业化更大范围的扩散和发展,像剩余劳力转移和农民分化、专业分工、追求利润最大化、调整产品结构等,将直接导致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也为农业企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在此意义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企业化是同一过程,企业化是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没有企业化就没有产业化。

农业现代化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完成农业劳动力的分化转移,以及农业组织与规模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队伍。而农业企业化正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分化的基本前提,农业企业化就是农民的企业家化。在企业化的低级阶段,社会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在企业化的高级阶段,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逐渐形成垄断性的农业企业集团,企业化的充分发展将直接导致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

(二)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经济组织概念。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已经解体,农民基本上靠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营,这种方式与市场经济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中国入世后,这种矛盾更为突出,企业化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式。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里的第二个飞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

自从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出现了生产成本高,产品档次低,结构性过剩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率下降的新情况。与此同时,在农村经济活动过程中,产品与商品、成本与利润、小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也很突出。这表面上看是因为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深层次原因则是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太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企业化程度低。我国入世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而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降低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的费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而且是我国入世后应对国际市场优质低价农产品竞争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农业企业化是市场经济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推行企业化,实现企业主导,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方式,利于引导农民闯市场。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和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业企业化的基本方向是农民的企业家化,要努力造就一支农业企业家队伍,因为有了企业家,才有优势企业;有了企业家群体,才有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以及优势产业和区域分工的形成;有了企业家阶层,才有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对现行管理体制变革的推动。企业家是发展农业企业化的灵魂和骨干,是在市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最牢靠的人力资源。另外,在企业发展思路上,要实现体制创新,包括企业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依靠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手段发展农业企业,实现企业主导。各级政府要注意引导农民通过经济利益的联系,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创办种养企业、加工企业,当前,要特别重视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解决农产品加工率低、销路差、效益低的问题,实现农业企业化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农业企业,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出现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达到“建一企而牵万户”的功效,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促进农业由小农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取得农业生产的最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依据市场原理和机能实现全面发展。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企业化程度及作用分析

在发达国家中,农业现代化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主要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生产设施和手段先进、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等。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先进水平的代表,他们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德国乃至韩国,无一例外地实行了一体化经营的战略,而企业作为产业的细胞和载体,在一体化经营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如美国,绝大多数农户就是企业,农户的主人就是农场主,或叫农业企业家。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的公式表达,不是我国常见的“企业+农户”,而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组成:“企业+企业+企业”。只不过这些企业从事的经营环节不同。美国的农业企业(农场)大致可分为只经营种植业或养殖业单一品种的专业型和经营多品种或种、养结合的混合型两大类,以专业型为主,占95%以上,即美国不仅完成了农业企业化过程,而且实现了农业企业的专业化。

农业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在农业一体化过程中,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作用更为明显。如泰国正大集团在世界10余个国家拥有200余个分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成为世界上以生产饲料为主的最大的农工联合企业之一。如荷兰塞贝科贸易联合集团,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了全荷兰11.3万个农业企业中的一半多,它下面有近90个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有一个公司专门加工马铃薯薯条、薯片,年加工能力100万吨,是目前欧洲同类企业中最大的,正是由于实现了农业企业化经营,国土面积比黑龙江垦区要少1.4万平方公里的荷兰,其农牧产品及食品在国际贸易上的顺差达到15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花、奶制品、马铃薯、新鲜加工蔬菜出口国之一,排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的第三位。如我国的台湾省,农民除了亲自实践企业化经营外,还通过加入农会参与到更大规模的企业化经营,台北市果菜批发市场就是通过股份制建立起来的(公股占45.52%,民股占54.48%,其中省市各级农会占24.85%,青果运销合作社占9.58%,果菜贩运商占20.05%),目前台湾已有98%的农户加入了农会。即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企业都在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企业集团。它们在国内外开设多家分公司,在分公司之间,技术、信息共享,市场供需互补,采取核心企业与农户联合、农业托拉斯、康采恩等组织形式,直至建立农业跨国集团。版权所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或地区基本实现了农业企业化进程,并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 下一篇: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与重大事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