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的发展

时间:2022-09-08 09:19:54

诗歌翻译的发展

【摘要】因为是诗歌,故具艺术性;因为是翻译,故具科学性。在诗歌翻译的实践中只有对艺术性和科学性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把握才能创造出比较完美的译诗。本文简要介绍英诗汉译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对《A Red Red Rose》在不同阶段的翻译版本及其特点的分析,论述了诗歌翻译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诗歌 诗歌翻译 发展 分行 字数

一、诗歌翻译的前奏近代诗歌翻译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代表着中国的文化。现存的中国古诗英译本,有外国译者译的,也有国内译者译的。这个时期的翻译文学,一般以小说为主,诗歌翻译比较少。主要由1864年清朝外交官董恂翻译的第一首西洋诗――美国朗费罗的《人生颂》。梁启超翻译的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名作《哀希腊》,它是拜伦诗歌在中国最早的译文。严复翻译的英国诗人蒲伯和丁尼生的诗,由于译诗以“信、达、雅”为准则,至今还为人称道。而1909年出版的由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大大开拓了中国读者的眼界,使中国青年了解到西方诗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二、中国现代诗歌翻译的开创期

从“五・四”开始,70年的翻译实践,在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形式方面,存在各种不同的主张和流派,主要有一下五种:(1)译成散文;(2)译成自由诗;(3)译成半自由体;(4)译成中国古典格律诗体;(5)译成现代汉语格律诗体。

三、中国现代诗歌翻译的中期

从“左联”成立到抗战开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左翼文学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翻译的主要诗歌作品有:匈牙利的裴多文和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两位爱国诗人的作品翻译的较多。对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青年,无疑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四、中国现代诗歌翻译的后期

这个时期的诗歌翻译作品范围非常广泛,从西欧古典诗歌到当时反应战争题材的诗歌作品,从遥远的古希腊诗歌作品到当时还没有自己祖国的犹太民族诗歌作品,翻译诗作可谓琳琅满目。

五、A Red,Red Rose赏析

英国农民诗人彭斯的《A Red,Red Rose》在我国广为流传,迄今已有多名翻译家将其译为中文。作为前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彭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诗《A Red,Red Rose》。诗中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原文:A Red,Red Rose

O 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 i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As fair thou art,my bo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And fare thee weel,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my luve,

Though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苏曼殊先生译本:颖颖赤蔷靡,首夏发初苞,

恻恻清商曲,眇音何远眺。

予美谅夭绍,幽情中自持。

沧海会流枯,相爱无绝期。

沧海会流枯,顽石烂炎熹。

微命属如缕,相爱无绝期。

掺祛别予美,离隔在须臾。

阿阳早日归,万里莫蹰踟。

苏曼殊先生以五言古诗体来译,形式规整,词丽律严,译诗从首句到句末并没有追求与原诗在言语、句式、风格上对等。但译文中多处文辞古奥,给读者造成阅读的困扰,也妨碍诗意的流畅表达。

王佐良先生的译本: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呵,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呵,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

走的合拍又和谐,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

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成灰尘。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

珍重吧,我唯一的爱人,

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

但我定要回来,哪怕千里万里!

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是对每行的字数进行限制,不超过十三个字,形式接近半自由体。王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努力做到以诗译诗,所以译文保持韵脚,形式上也力求接近。“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和“太阳将岩石烧成灰尘”特意替代了“海枯石烂”的陈词滥调,以一种清新的感觉使读者眼前一亮。

综上所述,从诗的不可译到可译,从古体诗到现代格律诗,中国诗歌翻译艺术和理论已渐渐成熟,译诗质量也日趋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灿然.译诗中的现代敏感[J].读书,1998(5):122.

上一篇: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现象研究 下一篇:汉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性错误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