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情景才是有效的情景

时间:2022-09-08 04:27:12

怎样的情景才是有效的情景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课堂,素质教育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变教师在教学计算时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情况,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字计算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然后尝试28×3=84,28×30=?,28×300=?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引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有部分聪明的学生就能解决,而有部分学生就会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接着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验证,学生感到很惊奇,很有趣,非常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情景内容要立足学生知识进行教学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与认知冲突,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是在学习了末尾有零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末尾有零的乘法。例如:160×30学生学会了怎样来解决,但是出现了1000+2000时,他们也会把末尾的零的个数加起来添在和的末尾,因此教学时设计这样一个实际的情景:让学生总结和区分清楚因数和加数末尾的零,应该怎样来处理,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在争论声中达成一致协议,因数末尾的零个数相加添在积的末尾,而加数末尾的零只能是数位对齐,稳到和的末尾。又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中多数学生会计算周长但不会想到用(长+宽)×2,部分学生理解不到这样计算的道理,其原因就是这种算法相对抽象,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一个用硬纸条做成的长方形框沿对角线剪开,得到的就是两个长加宽,通过演示,学生就很快理解了这一算法。

3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字,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字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量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他们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教学完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老师要买4个计算器,每个计算器24元,他带了100元,钱够吗?请大家帮老师算一下,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非常有兴趣,都纷纷动手,看钱到底够不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既巩固了前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知识,也巩固了估算知识,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创设操作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

例如:我教学笔算除法时,先叫学生准备好小棒,做一个实践的活动(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用小棒代替连环画,动手分一下,看竖式92÷30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然后还有没有小棒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分小棒……自由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给学生留下了广阔思维空间,使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重视文言朗读 提高语文素质 下一篇: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