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时间:2022-09-08 02:53:01

情感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摘要: 文章以情感与学习的关系为理论依据,对以情感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其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进行了阐释,以期对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情感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角色转换

语言与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感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较强的自信心、乐于合作的精神都是积极的情感,也是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外语的学习。相反,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都是消极的情感态度,阻碍外语的进步。所以教师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组织起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又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情感的定义

一般来说,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它包括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惊喜等;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

二、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人们在情感因素对于语言习得方面影响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60年代,Erikson,Maslow和Rogers三位西方人本心理学的代表,就情感因素已经提出了很多观点和理论。除此以外,“在英语教学史上,很多教学方法如‘silent way’(默教法),‘suggestopaedia’(暗示法)及‘community language teaching’(社区语言学习法)等都利用了情感因素。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和对情感因素的关注”。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学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可能变成语言吸入。也就是说,在语言输入到大脑语言习得机制的进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首先,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在:(1)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的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2)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喜爱、感兴趣、积极接受,则情感过滤就少,学习效果就高。(3)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反之,消极的情感则抑制智力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降低语言学习效果。

三、情感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积极的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用真情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感受他们的成功与快乐,理解他们的困惑与烦恼,学生才会以爱来回报,这种爱会化作积极的情感,成为学习的动力,在情感上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并产生共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情感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改变知识的单纯传授为知情并重,有效扭转只重英语知识传授、轻情感素质培养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情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采用情感教学模式,降低情感过滤,提高语言习得效果。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观,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以学生的需要出发,拟订大纲,选取教材,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备课都要从学生需要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与实践需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使学生由“教我学”逐渐过渡到“我要学”。

3.改进评价体系。

(1)改变终结性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重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期内的终结性评价。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但忽视了学习是动态而非静态的,因而往往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发展变化。采用发展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过程,注重评价对象的主体性。

(2)改变单一性评价,采用多元性评价。

培养学生客观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努力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而不是教师独揽所有的评价大权。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改变传统平均内容的单一性,如英语“知”方面的考核“听、说、读、写”也要和“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方面作出综合的评价。

(4)多采用针对性评价,少用模糊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具体指出学生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好,好在哪里;不足,不足在哪里。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可以继续保持,不足之处可以加以改正,有了努力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更高了。否则,仅仅是好或不好、对或者不对的评价,学生会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

(5)多用激情评价,少用消极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多用积极的、肯定的、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或观点有失偏颇的学生,更要注意方法。在肯定他们观点的有可取之处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忽视的方面,而不是武断地对非标准答案进行否定和批评。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快乐。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导致自信心不足。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更担负着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重任,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外语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畏难情绪,继而勇敢坚强地面对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体验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信心有了,兴趣也就来了。

教师应以情感为纽带,积极转变角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帮助者、信息的咨询者及情感的支持者参与教学活动,应从多渠道和多角度组织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交流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是一个从自我走向他人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调节。要通过科学的方法,用情感的抚慰、人文的关怀和美学的熏陶,帮助学生战胜消极的情感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是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 下一篇:“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