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浅探

时间:2022-09-08 02:09:17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浅探

阅读是指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并将书面语言转为有意义语言的能力。高中英语新课标也侧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历届高考中学生英语考试的成败往往与考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

词汇量。阅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读者对阅读文本准确而透彻的理解能力;第二是读者对文本牢固而确切的记忆力;第三是读者对文本敏锐而正确的反应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对阅读文本语篇的感悟力。英语的语篇由四个句法结构单位组成:词、词组、小句、句子。而词是其中最基本的单位,它按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组织起来,才形成了语篇,所以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读者从篇章层次上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词汇量大的读者对已知词汇的语音、拼写及基本的语义已了解于心,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辨认单个的词,而可以将阅读的重点放在理解同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而可以将阅读的重点放在理解同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按照高中英语新课标在高中阶段英语按七、八、九年级逐级上升,词汇量最少也要掌握2400个以上,一般积累也要达到3500个。

(一)思维能力。阅读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读者在阅读中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不断地向所读言语文本输出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会和已经具有的观念和概念。积极意义的阅读是一种需要读者全身心投入和参加的活动。弗兰西斯·格林莱特地在《培养阅读技巧》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阅读是读者积极活动的过程中,读者带入这一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从读物中所找到的东西还重要。”在阅读理解的测试中,除了要求读者单纯地对所读材料进行正确判断、推理和归纳。读者在对阅读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依据文字信息做出的全乎逻辑的反应,是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体现。

(二)阅读素养。阅读素养即指读者先天造成的一些与读者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与涵养。阅读素养对读者理解阅读文本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阅读活动是读者积极参与的全身心活动,读者首先需要运用眼睛,通过视网膜的传递,信息才能到达读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读者才能对所读文本有所反映,因此,良好的视觉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先决条件,眼睛活动的频率直接影响有效阅读的速度。知识面的宽窄常常会影响读者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汲取。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学生在阅读中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如果我们懂得必要的技巧,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而且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一)快读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核心内容。能否抓住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作者总结、概括和归纳事物的能力。我们首先要学会识别文章中最有概括力的信息。主题思想常常由主题句表达。主题句常常位于段首或段尾处,间或出现在句子中间。同样,表达或反映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大都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处,也就是说,作者一般习惯在文章开头就表达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或者喜欢在文章的结尾用几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专心、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文章首尾两段后,就找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进行判断和推理。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常常超过其字面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判断推理的方法,不仅要理解字面意义,还要弄清文章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思。我们必须仔细地阅读,准确地掌握事实,按照逻辑中明确表示的内容,如句法、逻辑、文化要素和线索,理解信息的下文即将出现什么信息。只有具备了判断和推理这两种能力,才能弄懂没有明确表达却有隐含的意思,达到真正的理解。

(二)把握作者的态度。能否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也是体现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作者如何表达一个问题,他是开门见山说明问题还是用一系列的事例来引出问题?他怎样发表自己的观点?他怎样得出结论?有时作者先介绍了一种观点,然后用“YET”表示转折,提出相反的观点,读者必须把上下文联系起来。作者是否不表明倾向或偏见?他持的态度是客观的还是批判的、幽默的、严肃的?读者要仔细琢磨文中所用词汇,弄清作者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肯定还是否定。作者的目的的是什么?他想通知、解说、劝导还是宣扬?所以这些都要读者认真去把握。

(四)根据语境判断词义。语境,也叫上下文,就是词汇所处的前后语言环境。有经验的读者根据语言环境和内容联系,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猜测词义。有时,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其意义,也常常提供这种线索。因此,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不仅是重要的阅读技巧,也是重要的测试技巧。

要提高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仍然要强化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素养,并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方可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吟国,如何克服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教师[J]2012.(3)

[2] 张尔欣,影响高中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国民族教育[J].2008.(1)

上一篇:如何破解外国语学校发展瓶颈工作方案 下一篇:从“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