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9 02:52:13

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培养

Reading knowledge raise

Dai Yongguo

【Abstract】Reading is mother of the study, the reading education is the language teaching center of gravity. “New Class Sign” proposed explicitly: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hould also consider that Chinese language character the characteristic, to is literate writes, aspect and so on reading, writing, spoken language human relations and student thought development influences, must take ability which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raises the good language sense and the whole grasps.”

【Key words】Reading; Raise

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要求具有非常鲜明的针对性,是对以往阅读教学的弊病而言的。

在学习的世界中,阅读就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且,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吟诵、背诵、精读、略读、速读等等。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能从文章中提炼出信息,提高对文本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并能有所创新,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那么,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应采取哪一种阅读方法呢?

一般是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把握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概,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大局观念。

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有明显的线索,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常常强调学生要抓住文章的线索,并紧扣线索去分析、理解课文。例如我在教学《台阶》一课时,我让学生抓住线索――台阶,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台阶”这条线索去分析课文:开头写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然后介绍他家三级台阶的来历。介绍他觉得台阶低的原因――“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计划造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捡砖拾瓦,任劳任怨,夏天不畏酷暑在田间劳作,冬天不惧严寒到山里砍柴卖钱,目的只有一个――改变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最终高台阶的新屋造起来了,可父亲却为此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由此引导学生分析父亲身上的美德: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他是中国亿万勤劳淳朴农民的代表。文章深沉的回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提高生产力,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那困苦的日子。我正是引导学生抓住了“台阶”这条线索,然后对文章进行分析,揭示文章主题的。

其次,抓住文章的标题对文章进行阅读。有些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文眼。从标题中往往可以看出文章所要写的内容。这些文章,标题往往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它直接反映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对这类文章,抓住标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教《藤野先生》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课文为什要写藤野先生?课文写了藤野先生那些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展开讨论。通过标题引入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的人,是一个没有狭隘民族观念的人。

第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物对课文进行阅读。有些课文中,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物件,常常起到揭示人物性格和主题的作用。例如《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它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抓住它,便于学生抓住线索进行阅读。再如《蜡烛》一文中,“蜡烛”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小道具,本文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象征意味,让我们从残酷中获得美好的情感,就是因为“蜡烛”的运用。

第四,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关键行为或者细节进行阅读。行为的描写是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键行为或者细节描写,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最为关键、最为精彩的行为描写即父亲在临别前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抓住关键的动词“攀”、“缩”、“倾”,细腻而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动作的困难。这一段的人物描写,使父亲博大深沉的爱像朱红的橘子一样迎面而来,也正是隐藏在平凡背影中的圣洁的父爱强烈地撞击了作者的心灵,令其刻骨铭心。只有抓住这生动的行为描写,才能理解文中深沉的父子之情。

当然,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因为文章的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就不同。在阅读中,我们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用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课外古诗词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