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走出去

时间:2022-09-08 11:28:10

中国演艺走出去

2017年春节前,美国旧金山贴出了一张海报,一台名为“礼赞春晖,温暖中华”的号称“湾区最牛春晚”的晚会1月29日晚上7时在南湾佛林中心举行。这是2017年中国艺术家春节慰问代表团赴美演出的首站,郭冬临、罗中旭、李菁、郭天翼等明星将登台表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出的票价是$88、$68、$48、$28四档。

每年从春节开始,中国的演艺家们便踏上了出国表演之路,2017年其规模更大。这个趋势在近期举办的,由文化部外联局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文化译研网协办,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承办的“中国演艺走出去”品牌译介与传播高级研修班上得到业内认可。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演艺走进国际舞台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迈着大步走出去。

中国是演艺大国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朱琦在开班致辞中表示,中国是演艺大国,拥有丰富的演艺传统和资源,中国各地区的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戏剧等节目风格多样,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底蕴和独特魅力,也展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美学观念与精神境界。

演艺媒体人道格对《中国名牌》说,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增加,体现了演出市场的活力。具体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数量由2008年的5114个增加至2015年的10787个,年均增长率为11.25%;演出场次由2008年的85.2万次增加至2015年的210.8万次,年均增长率13.82%;观众人数由2008年的63187万人次增加至2015年的95799万人次,年均增长率6.13%。

道格对《中国名牌》说,不论黄牛猖獗、演唱水平、天价票等等因素,媒体广泛的关注本身就表明中国观众对高质量的演唱会的渴求有多大。

中国演艺正在走出去

朱琦评价说,表演艺术对于促进民心相同,拉近人与人的心灵距离,彰@国与国的友好情谊,营造良好文化气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和传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表演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正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的效果如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李金生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平均每年在境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综合文化活动4000余场,全球年度观众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苏桂平向《中国名牌》介绍说,儿艺两年来取得快速跨越式发展,先后出访加拿大、法国、德国等15个国家,演出280余次,组织12批35人次出国访问交流。

朱琦也介绍说,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作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各类重大对外交流活动,包括配合重大外交活动文艺演出,在海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文化节、文化周,一带一路文化活动,在华举办的亚洲艺术节、阿拉伯艺术节等国际活动,以及派团组参加世界各国的重要艺术节展和比赛等。以2015年文化部牵头主办的欢乐春节活动为例,在全球20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举办了2000多场活动,一大批优秀演艺团组在各国主流剧场、广场、演艺平台与外国主流观众面对面,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

目前一些文艺院团和投资机构还在海外积极开展文化贸易和投资,开设剧场,打造本地化节目,让优秀的中国演艺产品、艺人、版权和项目通过商业方式“走出去”。中国当代表演艺术创作正在通过多个渠道、多种语言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

步伐如何迈得更大

谈到这个问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崔宁举了三个例子:1929年到1930年初,梅兰芳先生带着中国京剧演出团在美国演出5个星期,获得圆满成功。后人总结此次成功离不开胡适先生为代表一批学者在语言方面的支持。

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带《茶馆》到欧洲进行为期25天演出。以前西方的戏剧大国认为中国没有话剧。但现在西方人明白,中国有非常好的经典话剧,这次成功主要归功于英若诚先生在戏剧方面的上乘翻译。

2015年京剧演员张火丁去美国的演出,被称为这些年“走出去”的经典事例,《纽约时报》对演出做了大量的、长篇幅报道,这些报道都离不开大量的翻译工作。此次成功造就了中国演艺走出去的“张火丁模式”,该模式里面就有专业翻译。

2016年10月北京人艺话剧《我们的荆轲》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之家剧院上演取得巨大成功。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俄方副院长马义德担任俄语翻译工作,并在演出时同时承担同声传译。

马义德的翻译和同声传译,让俄罗斯观众观看时的现场反应基本上和北京演出时观众的反应同步,甚至效果更好。比如“出名了!出大名了!”这样的台词,都会引发俄罗斯观众的笑声。

观众们的热烈反应就连台上的主演王斑都感到有些吃惊:“演出结束后才知道,台下基本上全是俄罗斯观众。”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翻译对于中国演艺走出去有多重要。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卓越说,近年来,中国演出艺术频频走出国门,唱响国际舞台,但存在剧目选择和调整不足,以及市场运作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很多剧目被简单直译,不仅破坏了中国艺术原有的意境和美感,更是让本就不太懂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比如,把《夜奔》翻译成“在晚上跑步”,把梅派经典《宇宙锋》翻译成“宇宙刀锋”。演艺作品主要是以活生生形象直接给人感受,给人带来异域文化的美好体验。必须克服上述短板和问题,才能提高国外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演出艺术的认可与接受度,让中国演艺阔步于世界舞台。

朱琦则希望同行能切实提高对外翻译与传播能力,实现品牌译介与传播的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好的翻译能真正通过作品讲好故事,做好宣传,挖掘、呈现和展示表演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使之成为有品味、有品牌、有影响、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秀项目。

国门早已打开,走出去的路也已铺就,如何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就要克服语言障碍,让中国演艺随国人的脚步走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上一篇:中国加强资本管控 在华外企资金汇出遭遇延迟 下一篇:Big Pharmaceuticals Seek New Pre scrip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