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阅读研究,突出探究培养能力

时间:2022-09-08 11:27:24

加强语文阅读研究,突出探究培养能力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

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作品、锻炼赏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这个环节进行得好,直接推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校语文组进行了培养阅读与提高阅读效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我们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长期以来,学生们用传统方式读书,水平停留在五十年代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将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人生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如果仍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所以说,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出现,顺时代,适人心。

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还明确规定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而学生平日阅读速度多在每分钟300字左右,因此,此项研究与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而成的,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

2.1充分利用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记忆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个人判分,这样就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落)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竞赛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作风。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2.2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

我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规律的广阔领域。只有有了规律,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技巧,才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点及有争议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都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阅读,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中,不但有一般记忆,还有思考、理解,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2.3个别突破,整体推进。

我们将阅读能力做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成若干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阅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结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转换成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转换成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我们提倡默读。

3.突出探究,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探究,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突出探究呢?

3.1自读生疑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文本,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句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像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或与文章中心有关的词语等关键句子是那些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含义隽永蕴含哲理的句子或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会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关键词句,提出质疑。

3.2质疑讨论学会自主探究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组织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成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意见和理由,以达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五册文言文《童趣》这篇文章时。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描述的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在作者眼里那么有童趣。

3.3引导释疑、掌握方法规律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探究活动的观键点。没有解惑,学生的探究活动就难有大的收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起到“把舵、纠偏”的“导航”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如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行道树》一文中,可用化大为小法。抓主眼法,寻找关键词句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文中神圣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难以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化大为小,再联小成大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3.4迁移运用提高探究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是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而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理解、记忆运用知识方面有很大提高。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教育意味着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去推动别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体验探究式阅读就是让学生与书中一个个高尚灵魂在对话。在一次次体验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一次次探究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是有艺术性的,其探索是无止境的。只有精心钻研,大胆尝试,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才能确保阅读教学顺利完成,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成绩。

上一篇:如何实现讲评课的时效性 下一篇: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