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会实现精细化管理应用分析

时间:2022-09-08 10:28:17

事业单位财会实现精细化管理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转变粗放式的财会管理模式,在财会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管理。从分析事业单位财会精细化管理涵义、特征以及必要性入手,对财会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4001

1事业单位财会精细化管理涵义及特征

财会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健全财会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以及考评制度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细致管理,转变传统的财务粗放式管理模式,强化对财会工作的细节管理,进而提高财会工作质量。财会精细化管理要求突出重点、掌握全局,对各项财务活动处理得当,细化核算本单位的核心业务和重要项目,确保财会工作能够全面覆盖事业单位所有经济活动。财会精细化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财会管理专业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会管理专业化是其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财会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专业的财会人员是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当有新的经济业务出现时,需要财会人员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其进行处理。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想要在财会工作中实现精细化管理,专业的财会人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确保财会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才能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1.2财会工作系统化

从本质的角度上讲,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中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如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等,这些全都与财会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任意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会对财会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所以,精细化管理要以整个财会系统为立足点,对各个方面进行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才能进一步提升单位的财会工作效率和质量。

1.3财会工作信息化

事业单位在进行全面、系统的财会核算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在这一前提下,若是仍然采用以往的手工处理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财会工作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必将成为趋势,同时还会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数据管理是信息化的核心,通过对相关管理工作的流程化,能够将财会工作的管理过程及最终形成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为管理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是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内在需要

财政改革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到政务公开、财务透明,在这一前提下,事业单位要对各项资金的来源及其去向进行详细说明。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更加透明化,不但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而且还能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2.2是提高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精细化管理是财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财会管理的效率、质量、水平有着直接影响。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从原本的事后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即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同时精细化财会管理体系的构建,为财务核算流程的优化改进、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单位内部的财会状况。鉴于此,在当前的形势下,精细化管理必将成为财会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这不但能够全面、具体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还能使财会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跨越性的提升。

2.3是发挥事业单位财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能够为事业单位其他财会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如精细化的财务核算可以准确反映出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为各项费用的控制提供依据;科学的考核评价能够有效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的作用也随之得以充分发挥。由此可见,财会工作的精细化有助于单位其他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3事业单位财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措施

3.1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

当前的新形势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现财会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单位的必然选择。事业单位想要在财会工作中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单位的领导及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就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精细化管理观念。这就要求单位领导应当起好到头作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财政部下达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进行学习,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精细化管理对财会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单位领导还应当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在财会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并将该项工作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在推动精细化管理实行的过程中,为财会人员树立良好榜样,确保财会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3.2加强预算管理精细化

事业单位要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渗透精细化管理观念,为单位财会工作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1)实施预算编制三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为精细编制预算提供充足的时间,提前进行预算编制的布置工作,合理预测和科学论证下年度人员、工资、业务工作量等各项要素的变动情况,结合本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预算。建立并实施预算编制三级管理体制,明确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由各预算执行部门向归口管理部门上报业务开展所需的各项经费,由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各项经费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归口部门将经费需求汇总上报至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查论证,尤其对于重大项目支出预算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在综合平衡本单位财力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排序各项支出,编制完整预算。

(2)细化基本支出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确保基本支出项目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增强预算控制效果。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当地工资政策、工资水平以及单位财力的基础上,制定人员经费定额,严格控制无序增长;另一方面,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重要性,确定业务工作标准,制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3)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由于现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与基建会计制度存在一定差异,使得项目预算精细化水平难以提升,所以必须着重于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推动基建会计制度改革,增设基建会计科目,采取项目辅助核算方式取消单独建账,使其与预算会计接轨,实现一体化核算。其次,完善部门预算报表体系,增加基建类项目、事业类项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明细表。

(4)量化预算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构建起科学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该体系涵盖预算支出结构比率、预算执行率、预算调整率等指标。事业单位要定期对各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效率进行考核评价,调动起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相应奖惩措施。

3.3强化会计核算精细化

事业单位在实现会计核算精细化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旧核算方式之间的衔接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要对会计核算科目进行正确设置,并确保资金的拨付与支出能够相对应,具体做法为可在会计核算软件中将单位中所有涉及资金收付的科目全部设置成为项目辅助核算。以会计科目为例,在设置过程中,可以将“财政拨款”、“事业支出”等科目设置成为项目辅助核算,并将涉及到资金拨付、尚未拨付资金以及资金往来等科目一并设置为项目辅助核算。其二,要在日常的财会工作中,逐步加大对账务的清理核实力度,若是账务中存在问题,则可采用“倒推法”对账务进行调整更正。其三,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除了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成本的控制之外,还应遵循实际发生原则对成本进行归集。同时,单位可将成本考核机制与相关的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到一起,并构建起完善的成本核算激励机制,为支出管理精细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其四,在收入核算时,要建立收入台账,对事业单位所有收入进行分科目细化核算,并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所有收入存入到指定账户,确保收支两条线的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治国.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115117.

[2]李冬萌.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4,(12):99101.

[3]夏晨光.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7577.

[4]海瑛.机关事业单位如何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8):8890.

[5]曹金亮.浅论事业单位财会管理现状及问题解决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3,(6):8385.

上一篇:政府投资项目的PPP融资模式探析 下一篇:省级基药招标质量分层指标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