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时间:2022-09-08 03:34:04

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课程建设等相关研究也在探索之中,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发更需要从传统“阴影”中走出来,实现以培养实用技术和实践技能为核心能力的人才目标,推进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健康发展。文章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计算机课程特点,讨论了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计算机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015-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缩短了技术更新周期,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大家早已熟悉的摩尔定律。高职院校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尤为值得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具体的知识点和操作,忽视了相应工作岗位对具体工作能力的要求,以及对学生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得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但是孤立和片面的,而且不一定适合工作岗位。部分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其水平差别较大。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动手能力差,且难以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大大降低授课效率。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2.研究目的及意义。在专科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不仅对学生进行大学程度的文化知识教育,还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技能及知识教育,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努力培养技术能力强、适应性强、后劲足、能将一定开发任务独立完成,并将新型技术转化成产业的实用性人才的目标,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对高职学生实施项目化教学。

二、项目化教学内涵及流程

1.项目化教学内涵。项目化教学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或项目教学,是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企业生产实践、社会各部门应用领域的实际项目,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符合计算机教学的条理性和实用性,要求“项目”的目标性和创建教学“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紧紧围绕一个完整的指定项目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计算机处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探究、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实践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架起知识和实践的桥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结合。

2.项目化教学的一般流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众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项目化教学在我国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研究与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遵循如下流程:确立项目任务(教师提出,学生讨论是否可行)——制定项目计划(学生制定,教师审核)——实施项目计划(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教师指导)——检查评估(教师评价、学生评估、自我评估)。

三、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以高职计算机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基础》为例,具体实施前已做好实施方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Office办公软件具有很大的比重,在工作中也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下面以Word文档排版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为例,探讨该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教学内容。从能力目标分析,高职《计算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①根据需求利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处理;②用Excel制作报表;③用PowerPoint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④利用网络查找信息、下载信息,对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管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①计算机系统基础;②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主体,详细介绍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③介绍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④国际互联网及计算机网络基础;⑤网页与网站制作。

2.项目选取。项目的选取是关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若想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好选取能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的项目内容。此外,为了保证所选择的项目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应对高职计算机教学大纲进行缜密的分析,确定以《制作产品推介会宣传材料》作为该课程的实训项目。

3.项目教学目标。通过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使学生了解到项目所包含的相关知识内容,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案例中的项目教学目标为:①熟悉排版的含义,掌握排版方面的基础知识;②了解各种格式化功能在排版中的意义,掌握Word中常用文档格式化的功能;③通过该项目教学,在对真实职业场景的模拟中,使学生了解排版的一般工作流程和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④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项目任务,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4.创设教学情境。项目化教学并不仅仅将工作作为附带性的教学环节,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验工作任务才是关键所在。因此,要把握好学生自我建构和教师指导传授的平衡关系,高度重视贴近实际的复合型学习情境的创设。为了营造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将学生分组,机房电脑则按圆形布局,6台电脑为一组,方便学生讨论问题、协作学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制作产品推介会宣传材料之前采取自愿原则,先让学生按6~8人一组,组长充当“项目经理”。

5.项目分析。以项目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经过分析,把总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并填写项目分析表。本例中,通过“制作产品推介会宣传材料”这个总项目分为6个子项目:①制作公司简介;②制作与处理产品分类;③设计与制作广告页面宣传手册传材料;④制作产品报表;⑤排版宣传手册;⑥制作产品推介会演示文稿。

6.项目方案制定。项目方案制定是完成项目的行动指南。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应充分调动小组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思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下载信息,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项目方案,并撰写一份该子项目的研究报告。该总项目中,不论是从宣传册的内容、字体选择到排版变化,还是从图片的选取、排列到色彩的绘制、搭配,都需要做整体的规划,以达到项目方案的科学性实施。

7.作品制作。在“项目经理”的主持下,根据制定的方案合理分配该小组各成员任务,全体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宣传手册和宣传PPT的制作。项目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问题,遇到的共性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解知识和操作示范、指导。这种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

8.项目评估。目前,理论考试仍然是大多数计算机科目的主要考核方式,对计算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有失偏颇,重考分、轻能力不但误导学生,还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结束时让学生完成项目报告,说明他们认为的项目难点、在项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每个小组都要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实现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根据每组项目完成情况及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表现给出考核结果。该科目的最终成绩为项目考核结果和理论成绩两部分之和。

9.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分析。教学评价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做好了教学评价,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作品是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既可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鼓舞学生的自信心。

项目化教学的主题是学生,载体是任务,主导是教师,并以任务贯穿于始终,让学生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就业。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0).

[4顾明.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尝试[J].计算机时代,2007,(11).

[5]刘景福,钟专贤.基于项目的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2003,(10).

[6]吴言.项目教学法[J].中国职业教育,2007,(6).

上一篇:职业教育要靠高水平经营好自己的“领土” 下一篇:多种方法并举 提升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