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中职“产教链接”教学模式

时间:2022-10-30 12:10:32

积极打造中职“产教链接”教学模式

摘要:山东省平阴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我校”)于2009年开始进行《中等职业学校“产教链接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并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我校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试点,坚持课题带动,加强实践探索,注意总结积累,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

关键词:产教链接;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029-02

一、“产教链接式”教学模式内涵介绍

“产教链接式”教学模式是将校企合作适用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进而使教学资源系统化整合并合理利用的教学模式。它对接企业及生产,外协加工项目单元或复杂项目、集约学科、整合知识技能模块,推广高效操作技术,兼顾职业素养教育,按照链接生产、链接项目、链接学科、链接模块、链接案例、链接素养等流程运作。

1.链接生产。生产实训教学与当前企业生产厂家保持密切而广泛的联系,专业教师要与达成合作意向的相关厂家尤其是有研制和加工来往的厂家及时沟通和交流,加强企业生产任务、技术、状况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会同企业工程师或生产技术人员对委托研制、加工的生产任务制定详细方案。对于长期合作的生产任务,选派教师、学生进厂学习培训,掌握相关生产技术,独立完成合格产品及生产加工任务。

2.链接项目。在与有合作意向的厂家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储备一定数量的加工项目,尤其是以系列产品或复杂加工产品为佳,建立生产项目库,库存项目应以学生技能形成渐进性为重点,以训练时段加工原料充足项目为首选对象,保证学生每时段的实训材料或生产毛胚,使学生实训尽可能达到零消耗。相近项目可组合成单元,复杂或精细项目单独立项,以利于高效教学。

3.链接学科。围绕研制、加工项目组织各学科教师会审图纸,分析研究有无本学科所涉内容和介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协商确定介入的学科。学科介入一要根据项目单元或复杂项目的难易、精细度而定,可多可少,灵活掌握;二要根据教师的学科贯通、理论实践一体化等能力及已承担教学工作量情况确定。

4.链接模块。介入学科确定后,教师按照本学科所涉的有关内容、环节分解教学目标,整理归纳本学科相关知识,确定密切联系加工的教学模块,与其他教师协作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链接案例。在研制、加工项目过程中,密切关注工艺实践或加工进程,及时发现合理高效的创新工艺和加工技巧,形成教学案例,运用案例教学加以推广,及时完善加工工艺和操作技术,达到节能减耗、省时增效的目的。该环节旨在利用成功做法,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习惯。

6.链接素养。通过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建立养成教育长效机制,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等措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提前体验职业生涯,努力打造优秀职业人才。

“产教链接式”教学以教定产,以车间为教室,基于授课教师集中、作业面广、沟通几率高、学科与知识技能模块聚结性强、课堂结构与课时分配灵活,职业修养与技能训练并重,前后贯通、纵横衔接,逐渐形成“大合作、大课堂、大整合、大贯通、大功效”等特点,适宜技能性教学尤其是生产性实训。

二、“产教链接式”教学研究进展

为完善“产教链接式”教学实践体系及内容,使之成为实用性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促进工学一体化,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调整车间功能,完善实训体系。首先,合理界定实训车间功能。2011年5月份,我校新实训车间投入使用。根据两个车间的布局,明确了老车间的基本生产实训功能和新车间的企业化生产实训功能。老车间以完成粗加工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行运作,新车间以完成综合加工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行企业化运作,为学生“零距离”进厂上岗打基础;其次,推行分层实训和轮周实训制度。分层实训是将同年级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实训时予以分流,把部分技能好的学生放到新车间实训,技能稍差的学生留在原有车间进行补训和巩固训练,进入新车间实训的学生按计件付费,调动了学生实训生产的积极性。轮周实训是将同年级学生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实训时,轮值班级全周实训、每周一换,在提高实训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

2.实行全员负荷制,促进有效、协作实训。为建立紧张有序的实训秩序,杜绝学生“干的忙,看的闲”的实训现象,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实行组内成员全员负荷制,即每个训练小组,人人承担任务,设立工艺员、监管员、操作员、质检员、安检员等岗位,集体研究分工后按各自职责进行实训。工艺员负责编写工艺卡,工量具监管员负责编写工量具使用程序单,操作员负责具体操作任务,质检员负责图纸审核与产品检测,安检员负责设备及操作安全规程监督工作。这一制度,既破解了实训管理难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顺应了技能大赛团队组合项目的需要。

3.推行“技能双考”模式,完善技能考核制度。为落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牢固树立安全、产品、成本、质量等意识,利用技能鉴定的有利时机,推行“技能双考”模式,严格把好技能鉴定关。具体做法如下:学生技能鉴定实操部分由济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技能鉴定中心提供的“鉴定考试件”和企业提供的“加工产品”两部分组成,技能“鉴定考试件”严格按照济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技能鉴定中心的评分标准评判,聘请机械制造企业技工抽检;“加工产品”由外协加工企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数量评分,两项须均达到合格标准,否则需补考,两项合计为学生技能鉴定实操成绩。这种技能鉴定模式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向下一届学生敲响了警钟。

4.实行“3214”点评制度,提高常规管理水平。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深入推进有效课堂、有效实训,探索推行了评小组、评班级、评教师,采取小组和班级重在学习表现、教师重在课堂研究的双线教学点评,点评人员按照“一个亮点、四个薄弱点”的规则实施点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习小组,推荐最佳学习小组。班级点评重点检查评价各班级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负责推荐课堂最佳班级,由教师每人每节轮值检查后呈报点评组长,在每天下午点评会统一点评,集中公布各班级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班级。教师点评实施课堂全程听课,重在课堂调研与教改,每天安排6名教师,两人同听一节课,在每天下午点评会统一点评。

5.发挥“双进”活动作用,改革教师专业培训机制。充分利用“教师进企业,技师进校园”活动,积极联系企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培训教师学习掌握工装夹具设计制作、数控机床机械、电气维修、数控机床精确度调试等生产实际中的核心技术,教师随时入企咨询技术难题和观摩加工技术,促进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面向当地及周边机械加工厂家,承纳产品试制、修正工作,教师与厂家技术人员相互切磋,多批次的试制,与众厂家技术人员的接触,多方面的交流,达到了借脑求艺、借梯登楼的目的。

通过三年来的认真探索实践,努力尝试把专业对接产业,学校对接企业,注重专业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实习环节贴近岗位要求,将生产实训落到了实处,《中等职业学校“产教链接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清形势、强化落实、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为全面实现高效教学而努力!

上一篇:打造高效课堂之策略 下一篇:合理创设情境,增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