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我做主

时间:2022-09-08 03:02:36

我的数学我做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与生活。平时细心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并巧妙的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如何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分月饼。师:“把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个?”生:“两个”师:“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个?”生:“一个”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个?”学生们都不回答,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我让学生在小组里试着分一分。很多学生用小刀从月饼的中间切开,一人一半。这一半怎么用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分数,一半儿用“1/2”表示。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感知数学。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让学生合作探究。现代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要打破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关于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合作探究,以此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获取。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探究怎样分公平合理,学生们在小组内通过分水果等等,得出平均分。

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自信来源于展示,只有充分展示自己,才会在展示中不断进步和提高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求平均数时”,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本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课堂上在小组内算出本小组的平均身高或者平均体重。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样,学生理解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有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让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处理教材,充分放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积极创设合作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上一篇:农村高中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下一篇:〈〈质 量〉〉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