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启示

时间:2022-09-07 03:15:47

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启示

一直以来,日本高校体育、德育及智育同等对待,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操作性非常强,教学目标也非常具体,很好地适应了大学生的发展要求。与之相比,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事业进展缓慢,在大学生体育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借鉴日本高校体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对有效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不无裨益。

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特色

日本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延续性的特点,体育课程涵盖了竞技运动,并且将舞蹈、体操和游戏融入体育课程教材体系。同时,日本体育课程突出个性化特点,从而具有独立性特点。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日本尽力将分散的内容协调起来,并且从标准、内容、组织、理论以及考试等层面上实现内部的平衡。

日本体育课程改革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不仅遵循法定的约束,而且关注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非常关注教学计划的整体性。日本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改革符合高校的主体性要求,有利于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高校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且能够使高校学生养成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

日本体育课程在教材改革上也有独到之处。教材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日本高校对体育课程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体育课程教材的开发。日本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且重视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而能够使体育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日本体育课程融合了放松身体运动。通过放松身体运动,有利于高校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放松的身体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地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从而有利于高校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只关注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更关注快乐体育,让学生从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的感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日本体育课程改革在学习评价层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断向过程性评价转换,在高校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过程中,目标设置得更为具体,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此外,日本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完成。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启示

目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课程改革观念陈旧、资源匮乏、课程系统性不佳等,为此,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吸收日本高校体育教学的先进经验,逐步转变体育教学旧有模式,从而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不断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观念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是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而学生的观念转变则能够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构建。因此,高校应该吸收日本高校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制订体育活动计划,确保高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高校体育课程教材的内容应该结合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难易适中、操作性强的内容,从而能够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并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此外,体育课程教材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应该和体育教学的规律相适应。

强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结合日本高校成功的经验,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地和团委、学生处等机构进行沟通,相互合作和协调,积极地开展丰富的体育竞赛,加大高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力度,从而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积极地指引高校学生逐步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高校最先要做的是积极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且展开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通过高校的社团组织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为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较好的平台。然后,高校应该争取经费增设体育设备,为高校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的硬件支持,同时配备完善的软件服务,例如,为高校学生创造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观看各类大型的体育赛事,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体育知识等;接下来,高校应该大力宣传体育活动,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使高校学生能够充分地意识到体育活动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高校学生就能够更加关注体育、喜欢体育活动,并且能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从而有利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日本体育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考虑到我国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还应该针对体育课程的实际特点,从而能够使高校体育课程在高校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体育课程的目的以及高校自身的体育功能,体育课程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断提高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等,这几个领域所设置的课程的目标、内容、计划、进程和标准,对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都具有导向作用,所以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上,各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并且,要求课程设置不仅要紧跟时代要求,不能脱离社会,而且能阐明高校各年级、各年龄学段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模式、教学内容、形式、课外活动、运动训练、各课程内容的选择比例、各学段体育课的目的任务、评价体系等,使课程设置更具可操作。

日本高校体育课明确体育课程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全面的体育课程体系。我国通常把体育课程和体育课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仅仅考虑到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改革,通过忽略了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和与体育有关的课程,例如,大学生体育文化节、高校学生运动会等。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范围应该更为广泛,不能只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我国体育课程应该逐步地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游戏和高校体育文化等,将课外体育活动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融合为一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体育课程体系中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体育教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借鉴日本高校放松体育运动的经验,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放松身体运动。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体育活动环境。在放松体育运动中学生应该进行密切地沟通和交流,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放松活动中去,通过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和布置宽敞的运动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体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也应该借鉴日本的做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横向评价、纵向评价以及情意表现评价,从而能够反映“以学生为本” 的观念,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现的合作精神、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自身的健康指标。

我国高校应该深刻理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不断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观念,从多个角度创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并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同时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借鉴日本等国家先进的做法,吸收我国高校的成功经验,强化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能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模式。

上一篇:融合保教――让残疾儿童快乐成长 下一篇:拔河(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