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中国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7 01:48:34

开放条件下中国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中国企业在面对大量外资涌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有关知识产权的竞争压力,加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欠发达,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利益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试从中国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完善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开放条件;知识产权;中国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63-02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就是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并且随着跨国公司向海外市场的推进,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利益关系,世界贸易的内容早已从最初的货物贸易转向货物、劳务、技术贸易,这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知识产权的相关贸易。跨国公司在向中国市场进军时,不可避免地会利用知识产权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所以中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多了一道门槛,即知识产权壁垒,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跨国公司以及其带来的外资,所以,在这样一种两难的境界中,中国企业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境况,寻找积极的方法来应对,而不只是一味地选择逃避。

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为国内和国外的企业提供一种稳定的利益期望,能够帮助双方实现共赢,而保护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完善,不仅会损伤外来投资者的信心,同时更重要的是国内的企业也会造成“窝里斗”的现象,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知名企业所面对的盗版问题。

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状以及中国企业所面对的知识产权风险

世界上发达国家及其之间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及协议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自从1980年加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到目前为止,仅仅有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这期间,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加入了很多的国际条约以及组织,另外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Trips协议也同时生效,中国也加强了国内的立法及保护,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中国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相继颁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修改,以达到与时代和世界同步发展,2008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4 570亿元,2008年国内专利申请量为828 328件,授权量411 982件,占比49.7%。

表12008年中国国内外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单位:件)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国内申请量要远远超过国外,其授权量的绝对数额也要超过国外,但是从总体质量上来看,对国外的授权量比重要高出国内比重4.5%,也就是说,国外的质量要优于国内,从侧面上讲,国内企业在面对外来知识产权冲击时,表现出一种弱势。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国外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率与FDI增长率的趋势中得出某些结论。

图1国外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FDI的增长,国外跨国公司在专利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虽然总体上国外的申请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其授权量却出现几乎与FDI同方向的增长,这充分说明,开放程度的加大导致了国内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

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现状,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机制的建立要远远晚于发达国家的进程,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随着外国商品和资金的进入才逐步建立的,从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到现在为止,仅有三十余年的历史,而外国知识产权机制的建立,早在17世纪就已经开始,到现在,其体制相当健全,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是历史原因,只要我们能够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快速度发展本国的知识产权机制,在短时间内完善自己的体制不是很大的问题。

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主导了世界知识产权旧秩序的,造成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成熟知识产权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现“先天不足”的现象,由于现有的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及协议,基本上都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出发,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予或者很少考虑,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大环境出现。

其次,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导致在专利方面缺失自主性,跟大流,学国外,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由国外掌握,中国企业没有发言权,跟在发达国家后面,长此以往,企业如何发展?国家将如何生存?现在,有一些企业能够和国外的先进企业开展合作,但是在合作的工程中,有更多的企业失去自主性,成为了外企在中国的赚钱工具,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算是一个特例,他们在和国外巨头合作时,始终能够保持自主性,结果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能够一直产销量居世界前茅。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对专利注册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企业之心,很多企业不愿意花钱来注册,这就给国外企业注册带来了便利,等到国内企业意识到时,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市场份额,然而维权之路漫漫,与其等到后果发生,还不如当初注册的好。

再次,中国改革开放后,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是基于为了扩大对外开放而进行被迫的保护,不能有效地针对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保护,一些主要政策基本上是国家宏观上的政治原因,企业以及行业缺乏主动性,在受到损害之后也不敢积极应对,而是选择逃避,比如美国贸易法案当中的“特别301条款”、“337条款”等。

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还不是很完善,造成一种效率的低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占优势而世界上还不保护或者大多数国家尚不保护的有关客体依旧没有纳入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传统知识保护面临的危机,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和商业机构利用其主导的知识产权规则进行大肆掠夺,另一方面,来自传统知识富集地对传统知识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手段。

最后,人才的缺失造成许多企业不敢也无法应对国际上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国内许多法学专家对国外的知识产权制度只是生搬硬套,不懂得如何合理运用,在面对侵权案件时选择逃避,导致很多本来可以打赢的案件,最后是中国输掉了,在令人惋惜之余,我们不免要仔细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强国之根本,也是一个企业发展之基石,我们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懂得国外知识产权法律的人才。

三、完善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

1.要从被动立法到主动立法,建立真正适合中国及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能直接搬用国外的现有制度。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制度的使用范围将产生差异,如果说企业是中国发展的细胞,那么从中观来说,中国行业的发展是整个国家的基石,中观层次的保护机制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和纽带。

2.完善企业协会等中观因素的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一种良好的中观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指导,但是宏观指导只是一个大的方向,难以直接实行,如果中国能够建立一种适应性的中观行业体系,一方面,中观层面更了解微观的情况,提出的政策将更具有针对性,也就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也能推动宏观层面的发展。

3.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的资金投入机制,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知识产权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相关理论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鉴于知识产权在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加大对它的支持力度,促成成本与效率的合理选择。

4.积极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创新机制。开放条件下,需要大量懂得国外知识产权相关规定的人才,面对国外的,我们不敢应对,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懂得国外法律的人才,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尽快建立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应对国际的风云变幻。

5.加大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能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先注册再销售或许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是这种时间最终是一种利益的保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最终的损失将是注册费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结论与展望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吸引外资的有力保证,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动力所在,为了尽快促成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细胞,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开放条件下中国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后花园――国内市场,做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达到一种最优化的结果。企业在当代竞争格局下的发展可以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也是作者即将进行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2):35-38.

[2]余长林,王瑞芳.知识产权保护、东道国特征与外商直接投资[J].世界经济研究,2009,(10):59-62.

[3]陈昌柏.国际知识产权贸易[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Glass,Amy J. Xiaodong Wu.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82(2):393-415.[责任编辑 陈丽敏]

上一篇:需求价格弹性\销售收益和企业利润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医疗侵权纠纷的因果关系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