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思考

时间:2022-09-07 10:35:08

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思考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的题材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并从两个方面表明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化学教学 人文精神 必要性

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相关的现象、规律和成因,以及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人工合成和应用等。随着化学理论及其技术的发展,化学已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造福人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武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而且化学可以帮助人类在能源、材料、生命现象等多领域中开辟新的道路。目前,化学已开始向油页岩、生物物料、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进军;向先进的光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发起挑战。总之,化学不但使这个世界从肥料和杀虫剂中获得了养料,而且化学还见证了20世纪从拯救生命的抗生素直至现代电子学核心材料的许多很重要的突破。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化学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等。

面对化学这把双刃剑,我们从事化学研究及教学的每一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但在合理安全地发展化学事业上从我做起,而且要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提倡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规避或处理好化学的副作用,使化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教学中传播人文精神,既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人文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境界,我们摸不着也看不见,但它规范着人的各种行为,影响着人的处事态度,是历史长河中长期积淀的产物,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内含和表达方式。现如今,人文精神是指人的发展和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以及人的尊严,在此基础上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一步上升为人的价值趋向、社会道德和责任感。因此,人文精神既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质量的关注,也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又是对人类未来的终极关怀,即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包括:信念、理想、人格、道德等。

一、从化学化工的副作用看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当前,化学理论及化工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时间差更短,产业化进程更快。化工技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同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化学到底是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关键在于研究者的人文精神素养和各级政府官员、各个公司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化学家只关心实验室的研究和科学理论知识传授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人类幸福、人类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比研究本身更为重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技术也不例外,如利用不当会造成负面效果,化学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有很多方面,下面是几个比较突出的方面:

1.大气的污染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正常的大气层的恒定成分为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可变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球上的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的范围内有变动。另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臭氧、氧化二氮、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由于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影响,空气中的氮和氧是相对恒定的。

长期以来,化学研究及化工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尾气,由于这些尾气没有做合理的处理都排放到大气中了,造成了明显的大气污染。已查明的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有: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光化学烟雾、碳氧化物、酸雨、氟氯烃类化合物、氟溴烃类化合物,其它易挥发性有机物质(如苯系物),等等。大气中的污染物已经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我们已有目共睹。人类需要呼吸空气才能生存,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更严重的是,一些化学物质的吸入,会导致人体细胞发生畸变而致癌。另外,大气污染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如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大气降水量、酸雨、温室效应,等等。

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仍将继续,如果没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就没有自觉地减少和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的动力,大气层的污染将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2.水资源的污染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没有工农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严重受制于水资源的丰缺。长期以来,人类的活动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系中,从而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其中进入水体的污染物中,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另外,一些难以分解的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对生物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作用,因此,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据报道,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由于水源污染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O%。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人类将把自己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3.食品的安全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仅数量足、营养好,而且要求品种多、风味美。鉴于这些原因,一些化学物质便慢慢地进到了我们的食物中。比如,为了改善食品的口味,香草、薄荷、柠檬等便成了食品添加剂,如果这些添加剂是天然的成分,对人体没什么危害,但是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便用化工产品代替天然的添加剂,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本来我们用来摄取能量的食物,已经被化肥和农药污染过了,还要被人为地加入形形的化学添加剂,如为了提高保质期,会加入抗生素;为提高口感,会加入膨松剂、强面筋等;为改善外观色泽,会加入苏丹红,等等。从早些年的苏丹红食品事件,到二英食品事件,再到前些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哪一件都离不了化学,可见化学及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构成的威胁之大。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来应用化学研究的成果,如果利用得当,将造福人类,否则,将危及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把植物激素用于农业生产,本来是对农业的一大贡献,但是植物激素的滥用,却给我们的带来了另一种食品污染:激素污染。一些不良商家,把对利益的追求看得比对他人健康和生存的尊重更为重要,可见人文精神的缺失。如果每一位化学工作者都能够多一点爱心、多一份社会责任感,则化学对人类健康的负效应将会大大降低。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水和食品等,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正如有了法律仍不能杜绝犯罪一样,具有约束性的法规仍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化学带来的污染,现实证明,用人文精神引导化学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比学科本身的研究与发展更为重要。作为对政策法规的补充,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应培养人们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提高人们的修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二、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看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其素质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思想传播,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更是教书育人精神的具体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应是一个完整的人,是既具有科学素质又具有人文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生活的富足,同时也诱发了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导致了人们以追求眼前利益为价值取向,而丧失了对人类和社会终极价值的关注,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行为:大量捕杀可以获得很高利润的珍稀动物;将化学合成技术用于海洛因的制造;用烧碱泡制海产品;在面粉中加增白剂等等。可见,在市场经济为主的今日,向钱看、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等现象非常普遍,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别人。要提高民众的综合素质,必须从学校做起,在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结合本专业的教学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把人文精神自然而然地变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我们的社会要想持续和谐地发展,就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理科的课程)适时融入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的人文素养。在维护“科学自由”的基础上兴利防弊,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使化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三、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化学教学中

化学科学中有很多可以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素材,要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人文精神,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密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适时渗透人文精神,二是在化学实验中适时渗透人文精神。

化学是个古老的学科,在化学的发展史上,科学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侯德榜在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后誓言“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而且要比他们办得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他所表现出来居安思危、忍辱负重、勇挑重担、变革进取、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勇攀科学高峰的高贵品质,会使年轻的心灵感到震撼,从而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精神。又如,早在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知道用火;公元前八千年,发明了陶器;夏商时期,巳能铸造青铜器、会酿制米酒;春秋时期能冶炼生铁;战国时期会炼钢;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木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唐朝的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氧气的人,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和瑞典的舍勒约早一千年;古代的湿法炼铜、造纸术、制火药等发明都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民族自豪感是非国人所不能享受到的。另外,针对化学课的具体内容也可随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如,在配位滴定一章,主要是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滴定,而我们常用的是EDTA一种盐而不是EDTA,为什么呢?先让学生思考后再加以解释,因为这种盐易溶于水而EDTA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相比,水作溶剂,一是对人无害,二是环境友好。这样,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深的烙印。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爱心、环保意识、科学精神等,并适时给他们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比如,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首先强调“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不能让化学试剂伤害到人(包括自己);要适当安排合作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实验数据,不追求其精密度和准确度,比试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坚决杜绝编造数据,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便在实验课上得到了提高;实验所产生的化学废物,不同于生活垃圾,不可随便倒入水池或垃圾桶,要全部回收处理,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我们在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环保精神的渗透比单纯的说教更有实效。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有利于推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身心健康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阿拉坦其其格.化学与环境保护[J]. 中国科技博览,2010,(7):3-3.

[2]余家驹. 化学还有希望吗――英国大学就化学的作用展开的辩论[J].世界科学,2005,(4):6-7.

[3]刘艳荣.生命科学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探讨[J].生命世界,2010,(7):109-111.

[4]武乾,王晓兵,咸宇超.化学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6):195-195.

[5]于威.浅谈道德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06,(2):115-115.

上一篇: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一言千斤重,下笔莫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