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07 08:18:39

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研究

[摘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理念已传播开来,改变了人们对教学中对话原有的认识,赋予“对话”一词更加深刻的涵义,实现了从简单的“教学中的对话”走向基于民主、平等以及互信理念的“教W对话”的转变。教学对话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的关键,与指引着教学方向的教学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以“问题”为桥梁相互关涉,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预设,从而引领教学对话,教学对话以教学目标为旨,实现和生成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教师把握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对话有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对话教学;教学对话;教学目标;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052050引言

“对话”一词作为日常化的用语原是生活中的普遍概念,《当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1)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2)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但正如大多数词的意义都会经历从“所指”意义到“能指”意义的变化发展,“对话”的含义也早已超越这两个基本义。“在伽达默尔那里,对话是指遵从解释学的追问逻辑……对话的实质不在于得出结论或答案,而是交流或提出新的问题”。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中的对话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教学对话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是两千多年前的两部教育圣著《论语》和《理想国》也都显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的是对话法[1]。教学对话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的目标作为一种预设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和明确化。由此看来,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些对教学对话的研究发现,实际中的教学对话存在着缺位、不足与失真的问题[2],这与教学目标的把握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联系个人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正确理解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以及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1对话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对话

教学对话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形式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中的问答,尽管这一理解实际上属于一种广泛的事实。教师需要剥开形式的外衣,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对话,即将它置于民主、平等、互信的对话教学的视域下来分析。

1.1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的对话教学

从整体上把握对话教学,教师需要将其定位为一种教学理念,或是一种教学精神[3]。对话教学的理念产生于对传统“独白式、纯讲授式”教学的批判,它是一种教学理念而非具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影响和改变教师个体的教学价值观与方法论的教学哲学。对话本是一种主体间的互动,在当代已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存在方式。著名“对话哲学”的代表人物马丁・布伯将教学视为与学生“相遇”的重要影响力,承担着要使学生的“我―它”知识向“我―你”知识转化的重任[4]。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极大关注,以主体之间平等、民主与开放的交流为前提的对话理论也涉及教学活动,从而产生出对话教学的新理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话教学呢?张华教授将其定义为: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关系价值和关系认知,整合反思与互动,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和生活的话语实践。该实践旨在发展批判意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关心伦理和民主的社区[5]。这一定义点明了对话教学的3个重要特征:关系理论、差异前提与情境性。理解对话教学首先需要将它置于关系论的视角之下。理想的教学应当是由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构成的动态、开放的系统,教学因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对话教学是一种植根于关系之中、以追求关系价值为鹄的的开放、参与和探究的教学态度、思维和行为[5];其次,主体间差异是对话教学的前提,这主要反映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正是因为教学活动的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对所学课程的个体经验与知识结构不同程度的差异,才有了教学对话,对话教学需要立足于对差异的尊重而实现相互的理解共进;最后,对话教学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是存在于具体情境之中的,其中的各个要素都存在着差异。对话教学的情境性至少包括4个方面:谁在说话?什么时候说话?在哪里说话?怎样说话?[5]

不过,对话教学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而非唯一的教学理念,是人们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方式。对对话教学理念的过度“信任”、对“独白式”教学的全盘否定很容易走向另一种危险[6],因为任何一种理论自身都永远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1.2教学对话――特殊交往论视角下的特殊对话教学一词在学界有着诸多定义,“特殊交往说”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一说法基于关系论的角度将教学理解为教学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但是,教学世界中的交往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交往,而是确定的交往主体怀着特殊的交往目的,在特殊的交往情境下进行的具有特殊交往功能的活动[7]。课堂教学交往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而发生的,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是主要影响着学生个体经验变化的特殊交往活动。既然教学交往具有特殊性,那么作为其主要形式和实现途径的教学对话也同样是特殊的。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8]。置于对话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对话不同于狭义上的仅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言语实践,而是从广义上指教学主体间基于尊重、平等、互信的立场,借助言语或非言语等符号载体的知识共享、双向理解和意义创生[9]。笔者认为,理解教学对话的特殊性,需要从其平等性、不平等性与动态生成性来进行。

第一,教学对话是基于教学主体民主的、平等的关系,但是这里的平等关系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对话教学的理念正是基于对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纯讲授式教学的批判而提出的,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形式上的问答,而容易缺少真正的基于理解的教学对话,因而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前提,以此还原师生真实的课堂,实现真正的教学对话。

第6期余海燕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研究

教学研究2016

第二,教学对话又是不平等的,这主要是指师生话语权的不平等性,它是由教学这一特殊交往活动本身决定的。特定的课程或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共同载体,教师与学生对特定的课程或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或水平不同,从而构成教学活动殊的“教学主体”[10]。因为个体身份和知识经验的不同,教师和学生对这一共同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必定是不同的,教师在多数情况下充当着课程的专业权威者,即使是在如今这个信息交流极为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里也同样如此。同时,来自教师的个体身份权威也在实际上决定着师生话语权力的不平等。

第三,教学对话应当是动态生成的。教学对话是以师生对话为主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持续性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都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新的认识。“对话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是世界敞亮的过程。”在教学对话中,教学主体的认知不断地建构和变化,因而教学对话又是不断变化着的和生成创生着的。

2教学目标――一种预期的教学结果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11]。因而从本质上讲,教学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结果。正如加里・D.鲍里奇在其著《有效教学方法》中所谈到的:“教学目标的两个实践意图之一是详细列出能实现教学目的的特定课堂策略,从而使教学目的向课堂成就靠近”[12]。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而巴班斯基将“明确教学目标”作为实现“最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一旦教学目标确立,就开始控制着教学的过程,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进程和节奏等。教学活动是在特殊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规限着教学活动的范围和探讨的内容,当教学活动偏离了预设,教学目标就会调节教学活动或者自身使得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始终相依相随。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决定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以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往往会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影响着之后教学活动中目标的制定,体现了教学目标生成性的特点。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的一种活动,教学目标背后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它既是教师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学目标指引着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定向作用,可以使得师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正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定向才能获得正向的教学结果,所以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要务。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追求,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教师单方面的预期,教学目标的产生与变化是一种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学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结果,它会对实际的教学结果起着测度的作用。教学目标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中介,联结着以师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统一、动态的教学系统。不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目标都是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教学的内容、方法与评价等作为教学的组成因子通过教学目标这个中心连接在一起,使得教学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理解教学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结果的一种预期、一种假设,而不是一种“给定的”事物,也正是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性特征,教学目标才成为“一种内在的理性力量”,使师生双方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从宏观上看,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赫尔巴特所说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德育、智育等教学活动的分类或许可以在理论上进行,并有助于对教学的思考与分析。然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是无法将它们截然分开的。国内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理论正是从不同维度来理解教学目标,而恰恰是这些“维度”说明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需要警惕的是,不能仅仅单独地从这3个方面来把握教学目标,而要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在三维目标的框架内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寻找目标中的核心目标,以此作为引领教学过程的核心。从微观上看,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内在理性的发展,合理有效的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进来,理性的发展在理性的运用过程当中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性共同塑造的结果。在预设―生成这一关系中把握教学目标的底线,这也正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中的有法与无定法。教育结果是可预设的,但教育结果并不一定就是全预设的教育目的的真实再现或复写,真实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过程的结果,是基于教育基本目的的生成与创造性的结果[13]。

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但过度偏向教学的生成性目标又容易导致教学走向“无目的”的误区,因而要把握好教学的预设目标,守住教学目标的底线[14]。总之,教学目标作用重大,不能在承认教学目标生成性的同时,而忽略确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

3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二者处于紧密的联系之中,其中任何一方皆无法脱离另一方而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那么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之间究竟怎样相互关涉,以及处于怎样特殊的联系之中呢?

3.1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如何相互关涉――以“问题”为桥梁波尔诺夫认为“人类是问题的存在”,是“能蛎娑允澜缣嵛实拇嬖冢而且是能够通过回答自身的提问,扩大自身世界的存在”[15]。问题,是教师和学生思维集中的焦点和中心,“是教学方向和教学动力生成的核心要素”[16],通过教师和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一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代表着教学目标,引领和控制着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预期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而是需要问题来触动。“合适的教学目标需要用有效的问题来表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16] 在教学对话中,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的操作性载体,代替教学目标发挥着引领与规范的作用。近年来,“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初见阵容,这一模式倡导用问题来引领课堂教学的进程,如李松林教授所提出的“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指“‘1+x’学科问题群”教学模式,即1个核心学科课堂教学问题加上一系列的围绕核心问题而设计展开的子问题,这里的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它们恰如一个个“锚”,把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规限在特定的知识领域内,使教师和学生在对问题的纵深探究中不断建构和获得新的意义,使其朝着教学目标所预设的结果状态前行。

二是教学对话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现在人们已将教学设计的焦点指向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并从问题出发来组织教学。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16]。从课堂观察来看,言语问答是课堂中教学对话的主要言语形式,此外还有交流讨论的形式。教学过程开始之前的教学主体是处于相关知识经验的内部平衡状态,当教学活动开始,新的情境、新的知识、新的经验就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产生问题,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达到再平衡或再次提出问题,新的意义就这样被建构起来了,因而从整体上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教学主体(主要是学生)内部经验状态的平衡与失衡交替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对话指的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整体对话,它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其中的师生对话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内容。既然是师生对话,那么这里的问题既包括来自教师的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建构自我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所a生的问题,这些教学对话中的问题都需要有张力地围绕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提出、被解决,而这也正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作用的关键。

总体说来,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对话和教学目标的相互作用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深深地根植于教学目标,使其外显于教学过程中,并控制和引领教学对话,教学目标借“问题”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而教学对话通过“问题”引领教学走向一种有效的教学结果。

3.2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话的相互关系――引领与生成如果将教学比作一次旅行,那么就面临着这样几个问题:“谁去旅行?从哪里出发?将要去向何方?是怎么去的?”最后是“这次旅行到达了目的地吗?”其中“谁”之问指涉教学主体,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从哪里去”和“去哪里”的问题,教学过程就是“怎么去”的问题,而教学结果就是“是否到达目的地”的问题。可以说,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表达了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是计划性的方向,而教学结果则是事实性的方向。正如旅行的终点不一定恰如预设的那样,教学的最终结果也不一定与初始教学目标一致,甚至可能相离甚远。在以初始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变化着、生成着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必然要素是教学对话,教学对话是教学的主体间对话,所以没有教学对话的教学过程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对话总在一定程度处于教学目标的引领与规范之下,它是教学目标的行动路径。而教学活动的非确定性又使得实践中的教学对话反过来牵引着教学目标的走向,于是教育者在教学对话中或者适当调整既有教学目标,或者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推动着教学目标不断靠近最终的教学结果。总之,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话处于复杂的引领与生成的相互关系之中。

一方面,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对话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甚至灵魂,它自始至终引领教学对话。由不同起点、不同终点决定的教学过程必然是不同的,这就由每一次教学的教学目标所决定,而教学对话贯穿着教学过程的全部,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也就为教学目标引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前预设教学对话的核心问题和一系列关键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不断调控教学对话的内容、程度和节奏;学生在预知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及时做好学习准备、明确课堂学习的基本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自己学习的关键点和关键时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因而将教学目标作为引领教学对话的核心和灵魂,在根本上是使教学朝着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另一方面,教学对话在实践中生成着教学目标。教学对话作为教学过程的关键,它生成着教学目标,不仅以教学目标为旨实践着教学目标,并且赋予教学目标以生命力而生成着教学目标。“生成”一词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主要有长成、形成和养育的意思。教学上的生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达成,一是生长。以教学目标为旨的教学对话的基本目的是要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但是预想仅是预想,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如此复杂,每一次实际的教学对话几乎都会有预料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解和新方式出现,不断偏离原有的预设,却又在另一种程度上生长着所预设的,这是教学对话的复杂性和生长力之所在,这也是教学对话之所以为对话,为真正的对话。真正“对话”的生产性就在于,“两者交互问答,在不同的见解与相互补充之中,在生动活泼的对话过程之中,产生新的思路,以不可预见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提出和深挖问题”[15]。

4结束语

教学作为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其教学目标与贯穿教学整个过程的教学对话的重要性不必多言,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话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处理好教学对话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位教师需要面对的任务。任何教育活动都应当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以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对话的前提是教学目标本身恰当合理,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好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学对话生成教学目标的基础是牢牢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底线,以不至于教学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张传燧.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比较文化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6266.

[2] 刘耀明.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09(2):6263.

[3] 黎琼锋,何洪.对话,不仅仅是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及其价值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0):2125.

[4] 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2):2529.

[5] 张华.对话教学:涵义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6):716.

[6] 周兴国.对话教学:有待进一步澄清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7):2630.

[7] 李轶芳.交往教学世界中的对话实质[J].教育评论,2005(2):4851.

[8] 张增田.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与回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347.

[9] 王彦明.对话教学和教学对话的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2):1317。

[10] 杨启亮.教学对话之“道”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2013(7):8187.

[11] 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3942.

[12] 陈晓端.国外教学论基本文献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63.

[13] 广君,徐继存.当代教学论文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157

[14] 崔允t.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1.

[15] 池也正晴.走向对话教育――论学校教育中引进对话视点的意义[J].钟启泉,译.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37.

[16] 全.论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8(8):7276.

Relationship of teaching dialogue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YU Haiyan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2,China)

AbstractDialogic teaching,as a kind of spread notion,has changed the original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dialogue and granted the word "dialogue" with more impressive meaning.It also brought about the change from "dialogue in teaching" to "teaching dialogue" which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emocracy, equality and mutual trust. Teaching dialogue is the key of teaching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nd links closely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which indicate the teaching directions.Teaching dialogue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interact with based on the bridge of "problem".Teaching objectives is the expected teaching result, which can lead the dialogic teaching.Meanwhile the teaching dialogue is generat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It is very necessary that we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Key wordsdialogic teaching principle;teaching dialogue;teaching objectives;relationship.

上一篇:“质疑共解”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下一篇:浅谈国外医患沟通模式对我国和谐医患关系构建...